上世紀整個70年代至90年代,英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可謂慘不忍睹。最初將幾乎所有的汽車工廠統(tǒng)一到利蘭公司名下,導致這個超級怪物擁有四十多間工廠和近二十萬工人,可混亂的管理不僅沒有改善糟糕的局面,還每年消耗大量政府補貼。后來撒切爾夫人干脆放棄了對利蘭集團(后來改名羅孚)的保護,于是包括MG在內的品牌都逃不了被“瓜分”的命運。
早在羅孚集團被寶馬收購之前,MG就已經(jīng)在著手開發(fā)MG F,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到MGB RV8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另外,公司也需要一輛與馬自達MX5、蓮花Elan相似的跑車。然而,新車還沒正式投入生產(chǎn),羅孚就已經(jīng)被出售給寶馬。
在MG品牌一直被冷落的情況下,沒想到MG F推出后竟然能獲得業(yè)界的轟動和消費者的青睞,它很快就在各大洲銷售開來。盡管同時代有馬自達MX-5、寶馬Z3和奧迪TT等同類車,可MG F在7年銷售周期里還是賣出了77269輛。MG F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只要給予一定的資源和開發(fā)空間,MG完全有能力造出大家喜愛的汽車。
為了挽救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局面,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公司改為MGR集團(MG ROVER GROUP),實施了以MG品牌為主的雙品牌策略。它采取的辦法是在保留原有MG系列產(chǎn)品的基礎上,將羅孚的所有車型技術做一定調整后應用到MG品牌旗下的車型,使得MG的產(chǎn)品線快速得到擴展。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那之后的MG新車基本都是換標產(chǎn)品。
雖然是換標車型,但MG并非完全照搬。例如相比原型車,ZR的外形更加動感,底盤調校偏硬朗,更注重操控,是當年的英國小鋼炮。即使到今天,在英國的大街小巷上依然能夠看到ZR的身影。英國的年輕人在選購二手車的時候,ZR是他們主要考慮的車型。
除了ZR和ZT,當時上市的MG新車均是羅孚的換標產(chǎn)品,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從最終的市場反饋來看,集團的策略在初期確實收到了成效,在2001年銷量累計突破17萬輛。然而,這只是曇花一現(xiàn),消費者很快就對這種產(chǎn)品策略失去了新鮮感。所以,整個公司隨后幾年的銷量都在下滑,到了2004年,它的年銷量不到12萬輛,相當讓人失望。
在鳳凰財團接管后,公司的運營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即使2000年銷量已經(jīng)有所改觀,可虧損額仍然達到4億英鎊。雖然到了2004年,公司已經(jīng)將虧損減少到8000萬英鎊,但從未盈利確實讓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
全文總結:
二戰(zhàn)結束后,盡管MG已經(jīng)開始頻繁易主,可在約翰·索恩利的帶領下,依然保持亮眼的表現(xiàn),并且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那時的MG是英國最流行的品牌,即使是一輛性能車(MGB GT),所有的老板們都愿意開去辦公室,并且感覺倍有面子。那時的MG,既是普通老百姓的好幫手,也是英國王室的寵兒,風光無限。
然而,所有的一切在70年代就開始“結束”了。數(shù)不清的轉手,加上集團混亂的管理,讓個性鮮明的MG逐漸磨去了棱角。到最后,它變成了迎合大眾需求的存在,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它的新產(chǎn)品更只是換標車,讓人唏噓不已。從上世紀70年代初到進入新世紀,MG可以說被整整“耽誤”了三十年,確實命運多舛。
MG似乎也總有點那么運氣,至少在許多英國品牌“消失”的情況下,它還倔強的“活著”。從英吉利海峽到遙遠的東方,MG的傳奇故事還在繼續(xù)。它現(xiàn)在所要做就是“告別”過去的輝煌、忘記曾經(jīng)的迷失。我們下回將繼續(xù)分享MG的故事,敬請關注。(文/圖 汽車之家 陳海傭 資料/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