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品牌歷史] 在前兩期內容中,我們回顧了MG品牌自誕生后,到新世紀初的發(fā)展歷程。從一鳴驚人、成為全英國最流行的品牌,到幾經轉手被冷落,MG品牌的命運在短短80年里跌宕起伏猶如過山車。幾乎被逼上絕境的MG終于在中國財團的接手下見到重生的曙光,南汽和上汽的及時出手把MG從破產倒閉的深淵拉了回來。在這一期里,我們將和大家來重溫MG品牌在中國的發(fā)展之路。而作為一個源于英國的品牌,我們在文章最后還會講述MG與英國皇室、賽車的故事。
關于MGR集團(MG ROVER GROUP)與南汽、上汽三者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收購過程中的精彩博弈,我們曾在《榮威MG品牌歷史》一文中就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這次主要把MG部分單獨給大家再回顧一下,而把重點放在MG進入上汽時代后的發(fā)展。
實際上,當時鳳凰財團的股東們在接手時就沒好好想過復興MGR,他們更多想從中大賺一筆。鳳凰財團在MGR收購案中僅僅用了象征性的10英鎊得到了一家英國百年汽車企業(yè),并且還獲得了巨額免息貸款。盡管接手后對經營策略做了一定調整,但策略相當簡單粗暴,并沒有實際成效。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找到能夠接手MGR的廠商,賣掉公司從而大賺一筆。
經過無數輪的談判和競購后,原本的MGR最終來到了遙遠的東方,“落戶”中國。它被拆分為MG與羅孚兩個品牌。上汽掌握羅孚品牌中重要的全部發(fā)動機技術,南汽則以5300萬英鎊競購得MG品牌以及生產汽車需要的設備。
通過實施名爵汽車項目,南汽希望可以盤活現有存量資產,走出一條成本低、見效快的發(fā)展路子,同時也可充分利用MG的品牌效應和銷售網絡,使南汽盡快走向國際市場。當然,也有人擔心,5300萬英鎊買下一堆舊設備,運回來,如果裝不起來,就是一堆廢鐵。即使裝起來,沒有產品平臺,沒有軟件,生產什么車型?有報道說南汽捧了個燙手山芋。
在成功收購后,南汽派出的專業(yè)拆裝隊伍,在英國長橋經過三個月的埋頭苦干,將所購得的全部4507臺設備完整拆卸裝箱,從海路運回南京。據參加拆裝工作的技術人員稱,那是一套當代一流的生產設備,焊裝線上機器人采用之多,都讓他們驚呆了。
2007年1月30日,南京名爵(MG)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主題為“來自英倫的心跳”的品牌發(fā)布會,并首次推出其全新品牌廣告語“讓心跳加速”,這個廣告語源自于MG的品牌核心“get in and raise your heartbeat”(來吧,讓心跳加速!)。對于品牌的規(guī)劃,南汽希望MG名爵能夠立足中國,最終還是走向世界,并表示會迅速推出新車。
同年3月27日,包括MG7、MG7L、MG TF跑車在內的多款MG名爵車型下線。從開始對MG原型車進行研發(fā)、改造,到第一臺MG名爵整車下線,南汽總共只用了一年時間,這幾款車的下線也標志著MG名爵在車型生產方面正式走入正軌。在當年的上海車展,名爵首次攜旗下5款車型展出,其中包括MG7、跑車MG TF、MG5等,另外,MG歷史上的著名老爺車也同時出現在MG名爵展臺。這是名爵落戶中國后,第一次全軍出動參展。而就在此時,上汽卻向南汽提出了合作的意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2007年上海車展期間,上汽集團表示,希望與南汽合作共同發(fā)展民族品雙方此后,上汽南汽再次走到談判桌前,不過雙方商談的核心問題不再是榮威、MG名爵項目的合作,而是有關整個南汽的合并問題,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據悉,當時上汽在全球500強企業(yè)中位列第402位,2006年共銷售整車134萬輛,居國內車企首位,而南汽則具備包括商用車在內全系列產品的研發(fā)制造能力。因此,業(yè)界普遍認為,雙方如果實現整合,這將是一個“航母級”的車企。
至此,從世紀初就開始持續(xù)糾紛的榮威MG品牌風波,最終以上汽整體并購南汽而告終。完成并購后的“大上汽”擁有MG名爵、榮威兩個具有英倫血統(tǒng)的乘用車品牌,并且具有完全知識產權與生產能力,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下大力氣發(fā)展這兩個品牌。當時主導并購案的上汽與南汽相關領導后來回憶說,上南合作的結果是雙贏,幫了上汽,救了南汽。
名爵MG7系列的前身其實就是羅孚75,羅孚75于1998年的英國車展中首次亮相。早年也有一批進入到國內市場,當時的售價非常高,將近55萬元。由于售價和品牌影響力的原因,不久之后羅孚75便在國內銷聲匿跡。相比之下,國產的MG7從售價來看,遠比當年的羅孚75要便宜多了。
可惜好景不長,MG7的市場表現很快就陷入低迷。相比同級別的合資車型,它的價格沒有優(yōu)勢;其次,MG名爵品牌影響力在中國市場還有待提高;最后在產品方面,它早期沒有推自動擋車型,而當時購買這個級別車型的消費者超過60%都會選擇自動擋?梢哉f,MG7出師不利更多源于自身策略不當。
當時的跨界兩廂車比較少,因此MG 3SW一亮相就引起人們的關注。它以此前MGR集團旗下羅孚25為原型,掀背造型、加高的底盤和跨界小車的定位讓它在國內市場中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南汽原本表示MG 3SW會在2008年春節(jié)前后上市,可最后卻跳票了。
在上汽入主后,MG名爵的品牌定位及生產環(huán)節(jié)都面臨著重新調整,這導致MG3系列車型一再推遲上市。2008年初,榮威與MG名爵兩個品牌的研發(fā)、零部件配套以及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納入了統(tǒng)一體系,銷售服務網路和市場營銷方面也在嘗試資源共享。整體來說,兩個品牌在定位方面會有差異,榮威未來側重國內市場,而MG名爵則將同時面向國際市場。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