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在上一集中,我們了解了豐田凱美瑞的早期歷史,以及它在日本本土的表現。作為豐田旗下的全球戰(zhàn)略車型,凱美瑞在1991年又增加了一個針對海外市場的XV10系列。正是從這時候起,凱美瑞從一個緊湊型車升級成了中型車,也是從這一代起,它進入中國,并且有了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豐田佳美”。那么接下來的故事是怎樣的呢?請您繼續(xù)聽我講述。
● 凱美瑞,代號XV10(1991年-1996年)
日本法規(guī)將乘用車基本分為輕自動車、小型自動車、普通自動車等類型,這些級別不僅規(guī)定了發(fā)動機排量,而且還對車身尺寸做出了嚴格限制。車主平時要繳納的稅費則直接和車輛等級掛鉤,因此1990年豐田在日本本土推出第二代凱美瑞V20的換代車型V30時,新車在尺寸方面被限制在了自己所處的小型自動車標準范圍之內(標準上限:4700mm×1700mm×2000mm) 。
三廂版V30凱美瑞的長寬高分別為4600mm、1695mm和1395mm,這個尺寸對于習慣了使用小車的日本消費者來說綽綽有余,但是凱美瑞并不是只在日本本土銷售,面對海外市場,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北美市場,V30凱美瑞的身材顯然根本無法滿足那里消費者的需求。正因為預見到了這一點,豐田將V30定位于僅在日本本土市場銷售車型(JDM),而海外市場依然繼續(xù)售賣V20車型。但這顯然不是辦法,于是豐田于1991年在V30的基礎上,打造出了為美國消費者量身定制的“加肥加大”款凱美瑞XV10,因此對于海外消費者來說,XV10才是真正的第三代凱美瑞車型。
XV10和日本本土版V30相比最大的不同自然是身材,其三廂版本的尺寸達到了4770mm×1770mm×1400mm,軸距相較V30小幅增長19mm,達到2619mm。正是從XV10開始,凱美瑞由一臺緊湊型車升級成了中型車,從此之后豐田旗下的“全球車”陣營又多了一名悍將。也是從XV10開始,“凱美瑞”變成了兩個“支線任務”,一個是面向日本本土市場的V30及其后代車型,它們被稱為“窄體(narrow-body)”系列;另一個則是面向全球市場的XV10及其后代車型,人們稱它們?yōu)椤皩掦w(wide-body)”系列。此外,豐田在宣傳時還會將XV10稱為“國際尺寸(world-sized)”車型。
XV10的底盤繼承自V30車型,因此它也采用了和后者相同的前置前驅布局以及四輪獨立懸架。動力方面,代號5S-FE的2.2L直列四缸發(fā)動機也是基于V20和V30的2.0L發(fā)動機打造,最大功率提升到了132馬力,峰值扭矩則達到了197牛·米。同時被提供的還有一臺代號為3VZ-FE的3.0L V6發(fā)動機,它的最大功率為188馬力,最大扭矩264!っ住
作為當時豐田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北美銷售的凱美瑞車型全部產自位于美國喬治敦的豐田肯塔基工廠。1991年上市的凱美瑞XV10被稱為1992款,除了最低配和運動版兩款車型搭載5速手動變速箱外,其余車型全部采用了4速自動變速箱,這也是凱美瑞首次將自動變速箱作為全系的主力配置。
最初在北美銷售的凱美瑞XV10擁有三廂轎車和旅行車兩種車身形式,而旅行車又分為五座的標準旅行版和七座的station wagon版。根據配置的不同,北美版凱美瑞XV10又被分為DX、LE、SE等多個版本,其中最頂配的XLE版裝配了皮革內飾、電動天窗以及電動調節(jié)座椅等舒適性配置。
1992年和1993年,豐田凱美瑞XV10兩度被《Car and Driver》雜志評選為當年的年度十佳車型。于是豐田在1993年趁熱打鐵為北美消費者帶來了一款雙門Coupe版的凱美瑞車型。幾乎與此同時,全新的鋁制3.0L V6發(fā)動機替換了早先的3VZ-FE發(fā)動機,這部代號1MZ-FE的發(fā)動機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分別增長到了190馬力和275!っ住
不光是海外市場,其實全球版的XV10也曾在日本本土銷售,當然為了避免和本土的V30凱美瑞重名,它在日本本土被冠以Scepter(權杖)之名。有意思的是,1992年最先進入日本市場的XV10是在美國生產的station wagon版旅行車,兩個月后日本本土才開始生產四門三廂版車型。一年后,當XV10的雙門Coupe版在日本本土銷售時,它的身份同樣是美國工廠生產的“進口車"。
XV10凱美瑞的另一個重要市場是澳大利亞,在這里銷售的凱美瑞產自位于澳大利亞南部的豐田阿爾托納工廠。該工廠生產的XV10包括四門三廂版和五門旅行版,動力則涵蓋了2.2L四缸和3.0L V6兩款發(fā)動機。1995年,隨著澳版XV10的中期改款,阿爾托納工廠還開始生產左舵版車型供應中東市場。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80年代末澳大利亞曾經進行過一個旨在振興本國汽車工業(yè)的“巴頓計劃”。實施方案就是澳大利亞政府引進外國車企的技術給本地車企貼牌生產,并在此過程中消化吸收先進技術,而代價則是降低這個外國車企的進口關稅(有點類似于我國的“以市場換技術”)。在這個計劃中,此時豐田選擇與澳大利亞霍頓汽車合作,它在1993年將XV10的技術轉讓給霍頓,而后者生產的車型就是霍頓阿波羅車型。然而直到1997年停售,該車在銷量上始終不如它的原型豐田凱美瑞那么成功。
既然是全球車型,那么凱美瑞XV10就不能只圍著太平洋周圍轉圈,1991年美版車型剛剛下線之時,2.2L的三廂版XV10就開始在歐洲銷售。與其他國家版本不同,歐版三廂XV10的獨特之處在于將后牌照框從保險杠上移到了兩個尾燈之間的后備廂蓋上。隨后在1993年,3.0L V6發(fā)動機和旅行版車型也被引進到歐洲。和美版車型不同的是,歐洲版的大部分車型仍舊會提供手動版給那里的消費者選擇。
此外,XV10還是第一款被大量引進到我國大陸地區(qū)的凱美瑞車型。1993年前后,為數不少的XV10利用合資企業(yè)的進口車指標進入到了中國人的視野中,只不過當時它們還不叫凱美瑞,而是有著一個讓老車迷更熟悉的名字——豐田佳美。當年XV10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作為一款中高檔車型備受歡迎。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