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6月中旬的保定,從氣溫上看已經(jīng)完全進入了夏季,在新近落成的研發(fā)中心——哈弗技術中心主樓腳下,抬起頭已經(jīng)可以清晰看到樓頂耀眼的哈弗logo——上一次我來到這里時還是2014年的深秋,在早晨的濃霧中甚至無法看清這棟可容納5000人的大樓究竟有多高。盡管事業(yè)上風生水起,但長久以來,長城一直是中國品牌中最為低調(diào)的一個,然而它給人們的印象卻被不斷地刷新著:從皮卡到SUV,從賽弗到H9;從一個最初總是與小型工商業(yè)聯(lián)系起來的品牌,到如今高舉SUV大旗、銷量首屈一指、領先合資品牌的民族汽車工業(yè)。這樣的巨變背后并非是一帆風順的高速發(fā)展,追逐世界先進的造車技術更需要不斷地奮斗。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長城背后的奮斗故事。
● 長城溯源:最初的熱愛
二十世紀的80-90年代,自行車依然是人們主要依賴的交通工具,汽車還是普通中國百姓無法企及的夢想。因此在1990年,當一名年僅26歲的年輕“富二代”承包下一個位于中國河北省保定市郊的負債累累的特種車輛改裝廠時,也許不會有人會想到,在保定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將誕生出當今中國品牌中首屈一指的皮卡與SUV巨頭。
上面說到的這位“富二代”本名魏建軍,現(xiàn)在更多的人稱他為“老魏”。老魏是河北保定籍人士,盡管那時候還沒有“富二代”這樣的稱謂,但年輕時候的魏建軍確實風光無限。由于上世紀80-90年代父輩們就開始了“下!眲(chuàng)業(yè),并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因此當大多數(shù)同齡人還省吃儉用憧憬著能早日擁有一輛自行車時,20多歲的魏建軍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進口汽車——來自老大哥的拉達。
毫無疑問,老魏是熱愛汽車與賽車運動的,這一點從他年輕時“保定車神”的名號中便可以看出,同時這也為日后長城哈弗參加達喀爾拉力賽等各種賽事埋下了伏筆。殷實的家境可以令魏建軍自由地享受汽車帶來的速度與激情,然而他并沒有沉迷于紙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很早就進入家族企業(yè),開始了職業(yè)生涯。
20世紀70-90年代,是一個中國民營汽車工業(yè)開始興起的年代:在中國東南部,魯冠球轉(zhuǎn)向制造萬向節(jié),曹德旺創(chuàng)立福耀汽車玻璃,兩者后來都成為各自領域中的霸主。魏建軍的父親魏德義,同樣看到了汽車工業(yè)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當時汽車獨立前橋這一部件都是依靠進口,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便決定切入這一領域。1989年,魏德義分別從德國大眾和日本豐田買來了擁有獨立前橋的面包車,組織技術人員一起拆開來研究。這種買來進口車拆解研究的方式,幾乎成了民營造車業(yè)通行的起步“秘笈”。一年后,第一臺國產(chǎn)獨立前橋在魏德義手中研制成功。
說到這里,似乎還沒有長城什么事兒。其實,早在魏德義創(chuàng)辦太行集團的同時,其兄弟魏德良,也就是魏建軍的叔叔創(chuàng)辦了長城工業(yè)公司。這家注冊資本80萬元,在保定市南大園鄉(xiāng)注冊的集體所有制企業(yè),主要從事汽車改裝業(yè)務,也就是長城汽車的前身。然而,就在魏德義的獨立前橋研制成功時,弟弟魏得良卻因車禍去世了。長城工業(yè)公司因此被鄉(xiāng)政府接管,并很快陷入了虧損困境。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