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IASI和C-NCAP的前世今生
要說到C-IASI和C-NCAP的區(qū)別,就不得不從他們的“師傅”說起。世界上的第一個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誕生于美國的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此后又根據美國的測試標準衍生出了J-NCAP(日本)、E-NCAP(歐洲)以及我國的C-NCAP等。
“中保研”C-IASI的“師傅”則是美國的另一大碰撞測試機構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兩者同屬RCAR汽車維修研究委員會。RCAR是由各國的保險機構成立的,目的就是通過提升車輛的安全性以降低保險賠償?shù)幕ㄙM。
相比NCAP家族的其他乘員,IIHS在碰撞測試項目的制定上更為超前。2012年,IIHS首次發(fā)布了正面25%偏置碰撞,在參加測試的12款車型中,大多數(shù)車型表現(xiàn)不佳,奔馳C級、奧迪A4、雷克薩斯IS/ES均獲得“P”的評價,僅有3款車型獲得“G”和“A”的評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當年的報道(鏈接)。
如今在中國發(fā)生的事情就像是美國2012年的翻版,很多熱門車型甚至是所謂的“神車”,都在C-IASI的測試中“翻了車”。
2.因為標準不同,所以結果各異
到這里,作為消費者肯定就沒法淡定了,我買的不是C-NCAP五星碰撞車型嗎?怎么到了C-IASI就不行了呢?是不是C-NCAP收錢了?還是C-IASI故意黑?相比于沒有事實根據的猜疑,我們更愿意從二者不同的測試標準來尋找答案。
在正面碰撞測試中,C-NCAP 壁障的重疊率為40%,車速為64公里。而在C-IASI中,測試車和壁障的重疊率僅為25%,車速基本相同,為64.4公里。車速相似,碰撞的重疊面積越小,接觸面積所要承受的沖擊強度肯定也就越大。
在40%重疊碰撞中,車身前縱梁起到了重要的吸能作用,然而在25%重疊碰撞中,如果保險杠沒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設計,車身縱梁在碰撞中幾乎是不起作用的。全部的沖擊力都要前懸架、防火墻、A柱、門檻梁來承受,在難度上確實要明顯大于C-NCAP的40%正面偏置碰撞。。
側面碰撞中,兩套測試標準中,壁障臺架車的速度都是50公里,但是C-NCAP的壁障臺架車的重量是1400公斤,而C-IASI的壁障臺架車的重量是1500公斤,車重更大。另外在C-IASI測試中,壁障臺架車的碰撞最高點為1138mm(模擬SUV碰撞),而C-NCAP碰撞的位置相對要低很多,為600mm(更接近轎車碰撞)。
從上圖C-NCAP和C-IASI對同一款車型的側面碰撞也能夠看出,C-NCAP的壁障僅撞到了菲斯塔的車窗下沿,而C-IASI的壁障幾乎要撞到菲斯塔車窗的上沿,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3.從C-IASI碰撞看出的幾點問題
截止2019年12月24日,“中保研”C-IASI共測試41款車型。其中在車內乘員安全指數(shù)中獲得“G”的有14款,占34%;獲得“A”的9款,占22%;獲得“M”評價的最多,16款,占比39%;得到“P”的僅有兩款,占比5%。
日系表現(xiàn)最好,豐田TNGA成最大贏家
如果按國別來看的話,日系車在目前的C-IASI中的表現(xiàn)其實是最好的。在13款獲得G評價的車型中占據了6款,已經將近一半。豐田采用TNGA構架的4款新車都取得了G的評價,是測試的最大贏家。雅閣、天籟的表現(xiàn)也沒有掉隊,值得肯定。
歐洲車尷尬,大眾表現(xiàn)不佳
歐洲品牌在C-IASI的測試中表現(xiàn)尷尬,特別是大眾系,邁騰、帕薩特、途觀L、柯迪亞克等車型的成績都不理想,僅有的3個“G”還是依靠奔馳、寶馬和沃爾沃三個豪華品牌的車型得到的。有意思的是,上代寶馬3系在碰撞中的成績是A,而到了全新一代3系上,便輕輕松松拿到了“G”評。
美系新車成績提升
從美系車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汽車制造商對于C-IASI的重視和變化。2018年參與測試的昂科威和GL8都沒有獲得“G”的評價,但是轉到2019年,即便是像價格不高的科魯澤、?怂挂材孟隆癎”評。凱迪拉克XT4作為豪華品牌,拿到“G”評并不意外。
中國品牌逆襲韓國車
中國品牌的表現(xiàn)喜憂參半,高端產品領克01、比亞迪唐表現(xiàn)出色,但唯二的兩個“P”,宋MAX和寶駿510也來自中國品牌。相比之下,韓國車的表現(xiàn)可能更慘一點,參評的三款車都僅獲得了M的評價,毫無亮點。
4.相同標準對比中美車型
由于“中保研”C-IASI在幾項碰撞測試上,標準基本照搬美國IIHS,所以我們也就有了隔空對比兩國市場汽車的機會。我們找了11組同時在中美銷售的全球車型,下面就來看看,在相同的標準下,兩國在售車型誰的表現(xiàn)更好。
正面/側面碰撞評價
從正面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的評價來看,美國市場的車型已經可以得到全“G”的評價,而中國市場的車型還有不少拿到“A”甚至“P”的評價。雖然是全球車型,但是美國市場的產品顯然已經完全適應了IIHS的高標準,而中國產的不少車型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車頂載荷質量比
上文也提到過,載荷質量比就是看車頂能夠承受幾倍的車身自重。一般來說,這個數(shù)值超過4即為優(yōu)秀。兩國車型在這個項目上整體表現(xiàn)都不錯,除了廣汽三菱的歐藍德以外,其余車型都達到了優(yōu)秀的水準。
側面碰撞B柱侵入余量
最后一列為側面碰撞后,B柱與前排座椅中線的距離,數(shù)字越大越好,代表B柱侵入的越少。各組數(shù)字對比下來,整體來說還是美規(guī)車型表現(xiàn)更好,余量更大。歐藍德(Outland)在中、美兩地的側碰表現(xiàn)都不是很好,也算是“一視同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