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橋減振器與彈性元件
不少朋友用懸架的軟硬來衡量車開起來的舒適度,雖然舒適度也是多方面綜合因素(如輪胎、座椅等等),不過在應對顛簸是減振系統(tǒng)主要負責緩和沖擊、化解沖擊,其中彈性元件主要作用于緩和沖擊,但彈性元件動能轉化的效率不高,幾乎沒有減振作用,如果只靠它來應對沖擊它會彈來彈去,因此還需要減振器來化解沖擊力,來轉化動能,避免多余跳動出現(xiàn),整個過程如下圖所示。第二頁開篇咱先來細看下這四款的減振系統(tǒng)。
長城炮的減振系統(tǒng)為減振支柱,彈性元件螺旋彈簧在減振器的周圍,期中減振器上貼有FAW-TOKICO的品牌標識,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日立汽車株式會社精誠攜手創(chuàng)立,是在一家主營減振器的公司,也是一汽豐田、吉利、一汽-大眾等品牌產(chǎn)品的供應商。
T70的減振系統(tǒng)結構與長城炮相同,減振支柱涵蓋了減振器與螺旋彈簧,其中雙向筒式減振器上貼有上汽集團SAIC的標識。車輛在經(jīng)過障礙時,減振器活塞在缸筒內上下移動,內部油液從一個內腔通過小孔移動到另一個內腔,通過孔壁與油液、油液分子的摩擦將動能轉化為熱能。液體在內腔間的流動阻力與減振器的阻尼成正比,減振器阻尼隨車速增減而增減。
扭桿彈簧能夠比螺旋彈簧儲存更多的能量,同樣具備占用空間小的特點,不過扭桿彈簧的使用限制了車身高度等的提升空間,我們可以看到該車布置減振器的垂直高度較短,減振器使用了較大的傾斜角度來增加行程,來保證濾振能力。
這臺拓陸者E7的減振系統(tǒng)進行過改裝,對比意義不太大,不過其減振器的選擇能夠給改裝愛好者提供一些參考,它使用的是OLD MAN EMU(簡稱OME)減振器,OME的減振器也有不同的側重,Nitrocharger Shock Absorbers(黃色)更加側重負荷,適合惡劣的道路上長時間行駛。如果您是純越野愛好者,主打全地形上的控制、耐用和舒適性的Nitrocharger Sport Shock Absorbers(黑黃色)更值得考慮。
● 后懸架
長城炮與北京F40后懸架為多連桿整體橋結構,T70與拓陸者E7為鋼板彈簧結構。長城炮與北京F40都是五連桿結構,左右均有兩個縱擺臂,為了方便區(qū)分圖中將下縱擺臂稱作縱臂、上縱擺臂稱作拉桿,驅動橋后方還有止推桿,一端鉸鏈于后車橋,另一端與車身相連,負責傳遞車輪與車身間的橫向作用力,就是轉向時的離心力。
單從結構上來說,多連桿結構相比鋼板彈簧能照顧到更多的舒適性,因為有縱擺臂、止推桿來聯(lián)動定位,彈性元件的允許調節(jié)的相對更軟一些。
鋼板彈簧的結構更加側重承載,鋼板彈簧兼顧了車橋定位、縱向力傳遞的作用,具備結構簡單的優(yōu)勢,不過也因此很難用較軟的彈簧。這種結構如果想要舒適性,需要在輪胎、襯墊、座椅等部分多下功夫。
北京F40的后懸架結構與長城炮基本相同,為了您了解到更多的細節(jié)咱換了個角度展示。差異部分也有,減振器的布局在驅動橋的后方(長城炮在前方),這與北京F40軸距相對較短以及后懸架結構布局有關。
拓陸者E7的后懸架與T70相同,目前鋼板彈簧基本上也都是變截面鋼板,即厚度沿長度方向變化,鋼板彈簧上端配有限位橡膠快,避免極限狀態(tài)下懸架與車身產(chǎn)生硬性撞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