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 | 滿分 | 得分 |
---|---|---|
發(fā)動機 | 8.0 | 3.5 |
加速 | 2.5 | 1.1 |
中途加速 | 2.5 | 0.6 |
平順性 | 1.5 | 0.9 |
油門響應(yīng) | 1.5 | 0.9 |
變速箱 | 8.0 | 6.0 |
變速箱自動 | 8.0 | 6.0 |
變速箱手動 | 8.0 | -- |
環(huán)保 | 8.0 | 3.8 |
油耗 | 7.0 | 3.6 |
環(huán)保技術(shù) | 1.0 | 0.2 |
總分 | 24.0 | 13.3 |
● 動力和加速時間
它的名字叫V6,但顯然它并不可能搭載一臺V6發(fā)動機。說來也巧,我之前測試過的中華H3,與V6上搭載的是同為BM15T系列的發(fā)動機,V6上這臺在前者的基礎(chǔ)上又進行了升級,但動力參數(shù)保持不變。與發(fā)動機搭檔的不再是AT變速箱,中華改用了一臺來自菲亞特的7速干式雙離合變速箱來傳遞動力。
絕對動力不是V6的強項,畢竟1.6噸的車重在這擺著,這一點在中后程加速上有所體現(xiàn),不過應(yīng)付一般城市道路,150馬力還是游刃有余的,渦輪在較低轉(zhuǎn)速就能及時介入,保證了中低速足夠的動力。
之所以管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組合叫動力總成,是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完全脫離它們中的一個來聊另一個,它們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影響了行車品質(zhì)。對于雙離合變速箱,我更看重的是它在低速的表現(xiàn)。因為現(xiàn)在的車,無論是AT變速箱還是雙離合變速箱,只要車速上來,基本上都能做到換擋平順,很多問題往往是在低速的時候才會暴露,而且現(xiàn)在城市交通壓力大,上下班堵車已經(jīng)稀松平常,在車流中蠕行的時間要比行駛暢通更長,這時變速箱的表現(xiàn)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V6起步時同樣有雙離合車型變速箱結(jié)合慢的通病,輕踩肉、深踩竄,車剛動起來的時候,動力又會來得有些突兀,而且時速不超過20km/h時,松油門會有一定的拉拽感,車速起來之后就沒問題了,換擋動作十分輕微。與很多中國品牌的雙離合車型一樣,V6也是犧牲換擋速度來換取平順性,在駕駛員踩下油門準備超車的時候,變速箱并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動作,很顯然它并不適合性格比較急的人,想要獲得快速的動力響應(yīng),那么只有切換到運動模式才比較好,轉(zhuǎn)速時刻在高位,減少了換擋的頻率。
雙離合變速箱的特性,使得V6在彈射起步松開剎車時,動力不能第一時間傳遞至車輪,大概半秒左右的停滯之后,動力才會爆發(fā)出來,即便提前關(guān)閉了ESC,它也會在70km/h時自動打開,不過這種狀態(tài)下起步,車輪也幾乎不會有任何打滑。10.22秒是V6最終的成績,在同級中算是中規(guī)中矩,符合這個級別的水平。
118公里全程經(jīng)濟模式,空調(diào)26℃二擋風,最終測得油耗為10.9L/100km,比表顯油耗高出1L,這是一個快到中型SUV的推薦值的數(shù)字。這也跟溫度較低,自動啟停工作次數(shù)較少不無關(guān)系。
動力 | 滿分 | 得分 |
---|---|---|
發(fā)動機 | 8.0 | 3.5 |
加速 | 2.5 | 1.1 |
中途加速 | 2.5 | 0.6 |
平順性 | 1.5 | 0.9 |
油門響應(yīng) | 1.5 | 0.9 |
變速箱 | 8.0 | 6.0 |
變速箱自動 | 8.0 | 6.0 |
變速箱手動 | 8.0 | -- |
環(huán)保 | 8.0 | 3.8 |
油耗 | 7.0 | 3.6 |
環(huán)保技術(shù) | 1.0 | 0.2 |
總分 | 24.0 | 13.3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