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參賽記] 在比賽中:一輛富康、兩個菜鳥、三人戰(zhàn)隊、四個小時、五擋損壞,獲得季軍。是怎樣個體驗?如果各位光看上面的四字排比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詳細解釋一下就是:我們汽車之家的編輯組成了一個三人戰(zhàn)隊(中有兩個菜鳥),在一個四小時汽車耐力賽上,駕駛一輛沒有五擋的富康賽車,獲得了季軍!那是怎樣一回事呢?下面這幾幅圖片和幾段文字就能告訴你。
● 首先說下我們參加是什么比賽?
我們參加的這個比賽全名叫“Hispeed我是車手4小時耐力賽”,舉辦地在北京金港國際賽車場,今年是第一次舉辦。它的特殊之處就在于“耐力”這兩個字上。比賽時長為4小時,按照每輛賽車在這4小時內(nèi)行駛的圈數(shù)來評判最后的成績。
提起耐力賽,大伙肯定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個位于法國巴黎西南約200km處,名為勒芒(Le Mans)的小城市舉辦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
勒芒24小時耐力賽被稱為最辛苦的單項賽事,3位車手為一個車組,駕駛一臺賽車,完成連續(xù)24個小時的競賽。賽車和賽員不僅要能力超群,還都需要具備如下兩個特點:持久、耐用!
勒芒24小時耐力賽因最具歷史,賽程最長最艱苦所以被人們熟知,其實它現(xiàn)在也是《世界汽車耐力錦標賽》(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其中的一站,其他還有眾多的6小時耐力賽,以及民間賽事。
而我們參加的這個《Hispeed我是車手4小時耐力賽》更加平民化,參賽門坎沒有那么高,從普羅大眾到土豪老板每個階層的人都有參與,大家是喜愛賽車才到會聚到這里來,窮有窮的樂,富有富的爽,但從賽車中獲得了樂趣我想大家都是一樣的。
因為喜歡賽車所以相聚于此,這里更像是一個賽車主題的聚會,其中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參加耐力賽。有年過半百滿頭銀發(fā)的外國友人、有一起玩車的好友,甚至還有不少女車手。
● 參戰(zhàn)人員配置表:
為什么我說“驚心凍魄”?因為十一月的北京,早晚氣溫已近0度,對于激烈駕駛來說,冷一些的天氣顯然是個好消息,練習、排位、正賽下來時,都是全身濕透淋漓大汗。但是在賽場外看比賽的話,真的是能領略到北京初冬的寒冷。
提到耐力賽王濤更多的是感慨,耐力賽他也參與過。王濤:“2012年帶我著賽車和裝備,一同去過廣東肇慶參加的三小時耐力挑戰(zhàn)賽,并且獲得了冠軍的好成績,但整體比賽的全部費用之高讓我感慨萬千,舉例說明,參加一場耐力賽的費用等同于我參加兩場競技賽,也就說我跑耐力賽要花費很多金錢,對于倡導平民賽車的我來說,有些華而不實!”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么苦,為什么這幾個人突然要參加《Hispeed我是車手4小時耐力賽》? 嗯嗯,各位聽眾,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年底我們會參加肇慶跨年6小時耐力賽!年底我們會參加肇慶跨年6小時耐力賽!年底我們會參加肇慶跨年6小時耐力賽!所以,這次就是年底決戰(zhàn)前的練兵!
再說回到這次比賽,這次耐力賽云集了眾多賽車,從超跑到經(jīng)濟型都有,甚至還有FIA C3組別賽車。當然,這些賽車都被分在了不同的組別當中,角逐各自組別的名次:1800cc組、3000cc組、2.0T組和超級組。由于動力水平和駕駛水平的差距,耐力賽中連續(xù)的超車屢見不鮮。
每輛賽車都需要有大燈、雙閃、尾燈、以及能夠發(fā)光的車號。別看賽程只有4個小時,但因為冬季比賽會一直持續(xù)到天黑(大概下午5點左右),由于賽道沒有照明設備,車燈和車號成了唯一識別賽車的標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