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海外試駕] 在電氣化的大浪潮下,我們熟知的經(jīng)典性能車型們也先后“觸電”,其中梅賽德斯-AMG絕對算得上是電動化性能車的先行者。
在AMG GT 63 S E-Performance在2021年以AMG混動首車橫空出世后,新一代C級也進化出了它的最強體-AMG C 63 S E-Performance(文中簡稱為C 63 S),尖端混動技術搭配最強四缸發(fā)動機,依然可以迸發(fā)驚人動力。但是等等...大排量V8哪里去了?它還配得上叫C 63么?
帶著對新C 63 S的一大堆問號,我們的駐歐洲特約作者,來到了西班牙的海濱城市馬拉加,在Ascari俱樂部賽道以及開放道路上,為大家?guī)磉@款極具爭議的AMG車型的第一手試駕體驗,這其中包括了三廂版以及旅行版車型。
自C級誕生以來,它的AMG車型從來都是和大排量V8發(fā)動機綁定的,從初代的5.5L發(fā)展到瘋狂的6.3L,再到4.0L雙渦輪增壓,比對手大得多的巨大的肺活量,一直都是它的驕傲,甚至一度被譽為“德式肌肉車”。
而來到了今天,事情變得有些不一樣了,面前的全新C 63 S搖身一變,配上了小排量四缸發(fā)動機外加混合動力系統(tǒng),這突變的畫風讓人實在有點意外。
◇強悍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
文章的開頭來羅列一些基本的性能數(shù)據(jù),動力系統(tǒng)最大功率680馬力,峰值扭矩達到了癲狂的1020!っ,百公里加速只用3.4秒就能完成,極速被電子限制在280km/h。
對于一輛高性能版C級來說,這樣的數(shù)字看上去很顛狂對不對?更離譜的是,這樣的成績通過一臺四缸2.0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搭配混動動力系統(tǒng)達成的,無論是內燃機還是混動系統(tǒng)都有諸多值得細說的革新,在動力技術方面全新C 63 S絕對算得上是劍走偏鋒,也請允許我在第一章節(jié)來聊聊它“逆天”的動力技術。
“一人一機”手工組裝的四缸2.0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隸屬于M139L家族,與稍早前面世的AMG C 43以及SL 43所用的發(fā)動機屬于同一系列,通過F1動力技術助力,性能表現(xiàn)躍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它僅憑1991cm?的排氣量便能達成476馬力的最大功率,峰值扭矩為545!っ,升功率達到了238馬力/公升,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升功率最高的量產發(fā)動機。
最強版M139L采用了封閉式水道結構設計,最大程度保證了缸體的高結構強度,令這臺AMG發(fā)動機的燃燒室可以承受高達160bar的最大燃燒壓力。
此外,發(fā)動機的兩套高低溫冷卻水路保證了“上冷下熱”的效果,上部由高功率冷卻泵支持散熱,保證高效進氣及燃燒;而缸體及曲軸箱部分則盡可能保持合理的高溫,以維持活塞及曲軸工作的低阻力。
不同于較為常見的48V電子渦輪系統(tǒng),C 63 S上的電子渦輪直接采用了400V電壓驅動,更高的工作電壓,令電機的輸出表現(xiàn)有著質的飛躍。
這是一顆蓋瑞特(Garrett)與AMG合作研發(fā)的電子渦輪增壓器,電機以及功率電子通過發(fā)動機冷卻水路進行調溫,盡管增壓器進氣側的壓氣機尺寸巨大,但在400V電機的支持下則完全不用擔心渦輪起壓太慢,在踩下油門的瞬間,電機便會驅動泵輪快速建立進氣壓力,帶來爽快的響應表現(xiàn)。同樣由400V電壓驅動的還有BSG啟停發(fā)電機,在怠速時能為高壓電池進行充電。
新一代C 63 S已全面四驅化,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由AMG Speedshift MCT 9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負責傳遞,而后橋上則集成了一套帶有兩個擋位的P3結構混合動力系統(tǒng),可提供高達204馬力的最大功率,這套系統(tǒng)已在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上有過應用,電機不僅能為后輪直接提供動力,還可以通過4Matic+四驅系統(tǒng)輔助前輪驅動。
不同于電機位于變速箱與發(fā)動機間的P2混動結構,不受變速箱牽制的P3系統(tǒng)可以把電機響應快及高扭矩的特性直接作用在后輪上,完全是性能取向的設定。
與普通混合動力車載電池注重提供續(xù)航里程不同,C 63 S車后的6.1kWh電池僅能提供13km純電續(xù)航里程,但它真正的技能樹則點在了高性能上。
電芯直接液冷技術可把電芯控制在約45°C的最佳工作溫度上,最大程度保證電池的最大功率輸出。在剖解的電池包上可以看見,電芯被放置在一個密閉且充滿絕緣冷卻液的空間內,另一側則是高功率液冷泵及電池管理單元,結構和常見的電動車動力電池有著不小區(qū)別。
拿到試駕車后匯入的車流中,電池電量充足的C 63 S在舒適模式下行駛十分文明,低速行駛主要由電動機驅動,發(fā)動機介入來得比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混動車型來得更早,頻繁的啟停顯得有些一驚一乍的。
以往開著C 63穿行在街頭,V8發(fā)動機的咆哮很難讓人忽略它的存在,沒了大V8的新一代車型則是靜悄悄地,這多少讓人有些不適應。
輕盈且精準的轉向感是新世代AMG車型的特征,C 63 S全系標配后輪轉向,低速出入環(huán)島時能夠明顯感到后軸也在同時輔助轉向,這令本來軸距并不長的C 63 S在窄路穿行時更顯靈活。
剎車踩下去初段的腳感依舊偏軟,但機械剎車與動能回收的過渡,比起普通C級來說要好上不少,只要再深踩剎車制動力就會線性增加,它日常開起來輕松易控,完全沒有性能車的架子。
C 63 S的動能回收模式分為四擋可調,最強的一檔可以實現(xiàn)單踏板駕駛。AMG駕駛模式共有8種設定可選,除了常見的舒適、運動、運動+以及競賽模式外,作為混合動力車的C 63 S還提供了純電模式及電量保持模式,而P2結構混動車那種通過提升發(fā)動機負荷邊開邊充電的模式在它身上則并未提供。
離開了擁擠的市區(qū),C 63 S才真正找到了它的樂園,速度越快它開起來就越跟手。在運動模式下發(fā)動機默認一直工作,一腳油門下去后橋電機馬上提供堅實的扭矩輸出,緊接著帶有電動渦輪的發(fā)動機動力開始涌現(xiàn),帶來的體感十分奇妙,還沒等發(fā)動機開始怒吼,我已經(jīng)被加速力緊緊按在座椅上,而且這種加速力不隨著變速箱升擋出現(xiàn)中斷,豐腴的扭矩輸出像有以往大排量AMG V8發(fā)動機的風范。
唯一的遺憾還是在于聽覺感受,高轉速下還是典型四缸發(fā)動機的聲音,即便有復雜的主動聲浪補償系統(tǒng),它的運轉聲浪也算不上悅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