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以舒適為主
我們此前也為大家?guī)磉^工程版車型的試駕,而現(xiàn)在我們拿到的這款量產車要比之前同事試駕過的工程車表現(xiàn)好;所以本次試駕內容僅代表零跑C11現(xiàn)階段表現(xiàn)。
輕松模式下,動力輸出為平穩(wěn)狀態(tài),動能回收力度低,轉向力度輕盈;運動模式下,動力輸出為運動狀態(tài),動能回收力度高,轉向力度重;自定義模式下,動力、轉向力度、動能回收力度均可自由調節(jié)。
即便我們這款試駕車是單電機版,但它畢竟有著200kW、360N·m的動力儲備,所以在輕松駕駛模式下,深踩加速踏板同樣能滿足日常的提速需求。代步的話,動力輸出平和、易控,就算你腳下動作不太細膩,車也不會出現(xiàn)一竄一竄的情況,對輕松代步、對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比較友好。
有些純電動車會追求極致的提速效果,追求把乘客拍在座椅上那種感覺,零跑C11并不是如此。切換到運動模式,加速踏板稍微會綿密一些,動力銜接要比輕松模式緊湊些,但這相比很多人印象里的純電動車加速溫柔很多;我倒覺得輕松模式應對大部分通勤場景就夠了,運動模式可以再調校的激進點。
動能回收其實也算調校的比較好,在力度最大時,動能回收介入的并不突兀,而且循序漸進的力度加強讓人很好適應,尤其在高速暢通路段行駛時,零跑C11的強動能回收確實可以讓駕駛員省力且不突兀。但隨著車速降低,動能回收的力度不足以實現(xiàn)單踏板的駕駛感受,城市里開車還是經常需要用到制動踏板。和駕駛模式一樣,我希望零跑C11把不同動能回收力度的差異化也做大一些。
零跑C11懸架部分的硬件配置比較出色,前雙叉臂,后五連桿,同級少見;實際表現(xiàn)來說,懸架調校明顯偏舒適性更多些,路面坑洼都能被過濾一遍,滿足用戶對舒適性的需求,同時前后俯仰也能被抑制。但如果想追求高級感的話,零跑C11還需要去掉車身的多余跳動,濾振過程中加點韌勁兒,多些路感就更好了。
一款15-20萬元的車型,零跑C11為前排配備了雙層隔音玻璃,誠意不錯,城市里中低速行駛時傳進車內的只有些許路噪,電機噪音、風噪、外部噪音都被隔絕在外。隨著車速提高,前排乘客能聽到的風噪逐漸加大,這也是很難避免的了?傊,零跑C11不是個“樣子貨”,除了“堆配置”以外,它開起來也能值這么多錢,只不過還有些細節(jié)需要之后再繼續(xù)優(yōu)化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