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看看空間
晨風和騏達一樣,車內空間在緊湊型兩廂車中都屬于很棒的水平,坐著并不覺得擠。不過位于后排地板下方的電池侵占了一些頭部空間,兩指的水平和同類車型相當,總體來講還不錯。
晨風的車內儲物空間夠用,沒什么亮點,不過我沒想到的是,它的后備廂在常規(guī)模式下的空間比騏達還多了60升,達到了370升,不過后排座椅靠背放倒后會形成很高的臺階,這同樣跟電池占地兒有關系,實用性并不太好。
● 動力總成及懸架
晨風動力來自于眼前的這臺交流同步永磁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09馬力,最大扭矩254!っ,電動機大扭矩的特性很容易從數據上看出來,簡單地說,它輸出著1.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功率以及2.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扭矩,這會讓晨風更擅長起步加速。
● 堪比中型車的行駛質感
如果你開著晨風軋過幾個減速坎后,你會發(fā)現(xiàn)、甚至訝異它的底盤質感,車輪和懸架在賣力地彈跳,而車身和車里的你卻不動聲色,一切振動都感覺軟綿綿的。一般來講,想要找到這樣的感覺,最次也得在舒適取向的中型車上才行,而晨風做到了,它的底盤表現(xiàn)跟同為日產緊湊型車的騏達完全是兩回事,開過它的同事們也都覺得棒棒的。
開上它會覺得晨風更多是為城市而生。在80km/h以內的限速下剛好也是晨風動力輸出最充沛的區(qū)間,踩下油門,此時的加速感受與1.6-1.8L的轎車相差不大,而在100km/h后加速的勢頭就不那么猛了,和起步初期的感受判若兩車。
在普通模式下晨風表現(xiàn)得比較活泛,這跟靈敏的“油門”有關系,而在ECO模式下可不一樣,踩下相同的幅度,加速感會慢一些,更有意思的是“油門”的力度還增大了,駕駛員能明顯地感到車在抵觸你,就跟催個愛玩的孩子寫作業(yè)似的。收油時制動回收的力度還更明顯,大多數電動車都是這樣的。
方向盤輕輕的,并且隔絕了大部分路面回饋,就像拿著指揮棒來命令車輛向東向西,如果忽略掉方向盤觸感的區(qū)別的話,閉上眼睛你會以為在開一輛天籟。這輛晨風還是個小家伙,變個線,車身還是很靈活的,不過你要記得它的懸架是軟乎乎的,所以千萬別過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