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改進設計
1960年6月,解放推出了改款車型CA10B。新車通過增加水箱散熱片等措施,解決了容易開鍋的問題;使用可開啟式擋風玻璃,改善了駕駛室的通風問題;配備新型化油器,提高了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最大功率升至95馬力,最高車速為75km/h。此外,新車還解決了轉向沉重的問題、克服了前鋼板彈簧易折斷、變速器滲油等缺陷。
1963年,一汽開始設計解放的換型產品CA140型5噸載貨汽車。新車在1964年試制出3輛樣車,1965年和1966年分別試制出第二批、第三批樣車,CA140車型在1967年完成了全部研發(fā),不過為了支援二汽建設,一汽將CA140的生產轉給了二汽。
1982年,一汽開始生產CA10C型載貨汽車。它在CA10B型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載重量由4噸提高到4.5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由95馬力提高到110馬力,最高車速由75km/h提高到80km/h,百公里油耗由29L降至25.8L。
1983年,一汽又推出了載重量為5噸的解放牌CA15型載貨汽車。新車加長了軸距,增大了車箱容積,動力從110馬力提高到115 馬力,百公里油耗變?yōu)?/span>26.5升,舒適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進一步加強,此外還增加了多種車身顏色。
9、擴大生產
1958年-1978年,一汽遇到了兩次重大的挫折。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躍進期間,一汽急于求成、忽視科學態(tài)度,造成設備失修、質量下降,企業(yè)管理嚴重削弱。經過1960年冬季開始的三年整頓,企業(yè)的生產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復正常。
第二次干擾是1966年下半年開始的十年動亂,一汽職工群眾進行革命大批判,使工廠陷入混亂局面。1977年-1978年,一汽進行了第二次企業(yè)整頓,使各項經濟指標又恢復到文革前的最好水平。這個階段,一汽解放在生產能力上從3萬輛提高到6萬輛的水平。
10、結束30年一貫制
1982年以前,汽車在我國還屬于緊缺物資。一汽投產后,每年按國家計劃組織生產,下線車經調試后交國庫,國家物資局按計劃分配,由其下屬省、市、自治區(qū)的機構負責銷售。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yè)沒有自主權,創(chuàng)造的利潤全部上繳,而國家則處于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不可能為一汽提供大量資金。由于一汽難以開展新產品開發(fā),所以老解放一生產就是30年。
1979年,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擴大了企業(yè)的自主權,一汽有了一點計劃外超產車的自主權,于是便用多生產的車交換了與工廠生產發(fā)展密切相關的緊缺物資,自籌換型改造資金。通過這種辦法,不僅使解放甩掉了30年一貫制的帽子,還使老企業(yè)闖出了一條自主換型改造的新路。
不過,在新老解放更替的過程中,一汽還是經歷了一段比較痛苦的時期。從1985年底開始,由于受進口汽車涌入、國內銀根緊縮、二汽東風競爭等因素影響,老解放的銷量從過去最高時每月6000-7000輛跌落到200-300輛,庫存積壓達到20000多輛,外部拖欠車款3億多元,而解放車即將更新?lián)Q代的消息,也讓一些老解放的忠誠用戶處于持幣等待的狀態(tài)。為了度過難關,一汽決定立即實施垂直轉產方案,新車于1987年1月1日正式生產。
◆ 解放品牌的發(fā)展——第二代解放卡車CA141(1986年-1995年)
1980年-1983年,一汽用了3年時間進行解放第二代產品CAl41的設計、試制、實驗和定型工作。最初,總廠提出的設計原則是:在老產品基礎上進一步挖潛改進,總成和零部件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盡量不改或少改,各項性能趕上和超過二汽的EQ140車型。
另一方面,CA141的總設計師田其鑄卻認為總廠的設計思路對于老產品的遷就過多,這樣會造成新車在總體布置和性能上存在先天性缺陷,于是他提出了10條改進建議。隨后,總廠領導組織專門會議研究討論并采納了田其鑄的建議,決定新車要加大前輪距,采用前后等寬車架,軸距和車架長度也有所增加,此外還要發(fā)展柴油動力。
1981年10月,第一輛CA141樣車裝配成功。新車外型美觀大方,駕駛室舒適寬敞,視野開闊,在性能參數(shù)等方面比過去一些車型有了較大的改進和提高。解放CA141載重量為5噸,最大功率135馬力/3000rpm,最高車速90km/h。
1982年6月,由一汽自主開發(fā)的CA6110A型柴油機通過鑒定。1983年7月,解放的換型改造進入實施階段。1983年9月,CA141型載重汽車通過國家鑒定正式定型。接著一汽又用3年時間完成了生產準備,并從1986年7月開始批量試生產,到1987年1月實現(xiàn)垂直轉產。
由一汽自主研發(fā)的解放CA141在總體上是成功的,該車已初具國際化水準,曾經出口到朝鮮、美國、泰國、玻利維亞等國家。不過,由于新車試驗時間短,產量提升快,致使大量投放市場后,出現(xiàn)了一些質量問題,給產品售后服務和備件供應帶來了困難。
經過3年努力,解放CA141渡過了質量穩(wěn)定期,質量問題已經基本上得到解決。產品的性能指標有了新的提高,發(fā)動機功率達到137馬力。1993年7月,解放又推出了CA142型六噸載貨車。
◆ 解放品牌的發(fā)展——第三代解放卡車J3系列(1995年推出)
進入90年代以后,除了軍隊和特殊用途外,國家基本停止了下達指令性計劃的做法,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完全由市場需求拉動。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品牌要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跟上市場形勢。
當時歐洲和日韓的載貨汽車已向平頭化發(fā)展;東風生產的康明斯柴油發(fā)動機、重汽生產的斯太爾柴油發(fā)動機也有良好的市場反映。為了與市場發(fā)展趨勢接軌,解放于1995年推出了第三代5噸平頭柴油車CA150PL2。
開發(fā)平頭卡車,對于生產了40多年長頭卡車的一汽來說是全新的嘗試,當時企業(yè)最緊缺的是資金。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一汽與青島合作,成立了一汽青島汽車廠,聯(lián)合引進了平頭駕駛室模具。
柴油機方面,一汽在開發(fā)二代車型時已經試制成功了解放CA6110型柴油發(fā)動機,而三代車型上搭載的正是該款發(fā)動機的改進型。一汽通過后續(xù)研發(fā)提高了CA6110型柴油發(fā)動機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而一汽兼并的大連柴油機廠和無錫柴油機廠,則成為其柴油機生產基地。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