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繞樁:重在體驗減重帶來的變化
拿一臺改裝了直線加速賽專用減振器的車來做繞樁對比測試?是的,你沒看錯!在得知我拿這臺改裝版秦Pro DM去做繞樁測試后,負責減振器調(diào)校的技師甚至直言我的腦袋被門夾了。
其實,我的腦袋沒被夾壞,也深知改裝了這種直線加速賽專用減振器的車并不適合用來繞樁,但不去嘗試又怎能知道是什么感受?不去嘗試又怎能肯定不行?不去嘗試又怎能知道秦Pro DM在降低了簧下質(zhì)量之后,底盤及車身動態(tài)表現(xiàn)是否有變化?于是,帶著這些疑問,帶著技師的質(zhì)疑,我還是針對這臺改裝秦Pro DM做了繞樁測試。
先說說原廠秦Pro DM的感受。在繞樁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較大的“體重”(整備質(zhì)量達到1690kg)嚴重拖了后腿,車身的動態(tài)反應不算理想,總是給人慢了半個拍子的感覺,繞樁時的動作并不利索。此外,另一個對它的繞樁帶來不利因素的是調(diào)校明顯偏向于舒適的懸架。在快速繞樁時,阻尼值不夠大的減振器難以減緩懸架壓縮及拉伸的速度,導致了車身出現(xiàn)明顯的側(cè)傾,車速越高車身就越難跟上節(jié)奏。
然后就是改裝版秦Pro DM。與原廠相比,在降低簧下質(zhì)量并更換上絞牙減振器之后,可以感受到它的底盤響應更加迅速,同時也更加緊湊扎實,而行程相對原廠短了很多、阻尼值明顯更大的絞牙減振器則有效地抑制了車身的側(cè)傾。
不過,這套改裝減振器的確不適合用于繞樁,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前/后輪減振器好像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后輪減振器的節(jié)奏明顯更快,一直在“催促”著車頭向前,但車尾又未能在合適的時機以輕微外拋的方式配合轉(zhuǎn)向,這種有點直來直去不太想拐彎的感覺比較怪異。
另外,座艙內(nèi)部的大幅度減重工作也確實為它的車身動態(tài)反應帶來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在快速通過每一個樁桶時,可以感受到它那變得相對輕巧的車身響應速度更快,能更好地跟上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節(jié)奏,同時車身在左右大幅度擺動時累贅感也相對降低了很多。從這次繞樁測試來看,降低簧下質(zhì)量和座艙減重確實對它的動態(tài)性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至于專用于直線加速賽的絞牙減振器,它確實不適合用于繞樁測試。
● 駕駛感受:折騰多于快樂
即便這臺改裝秦Pro DM的動力系統(tǒng)至今沒有任何的改動,但在降低簧下質(zhì)量,同時對座艙進行減重之后,不管是0-100km/h加速,還是0-400米加速,它的加速時間均相對原廠縮短了一秒之多,這顯然是非常明顯的提升了。正所謂“寧少10馬力不多一公斤”,可見這句話并非沒有根據(jù)的,從中也不難看出輕量化的重要性。
平時駕駛,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它在加速性能上的提升,只是沒想到它的提升竟然會是如此明顯而已。起步時,你可以感受到它的“步伐”相對原廠的明顯輕快很多;至于中后段提速,它的車身動態(tài)反應也更加靈敏、直接,稍微踩深一點油門,車身就會有反應。其實,能有這樣的效果并不難理解,想想慣性定律就知道當中的原因了。除了加速的提升之處,還可以感受到它的車身變得更加輕巧,最為明顯的是超車時變線的動作更加利索,累贅感相對降低了很多。
在換裝絞牙減振器之后,它的底盤給我的感覺是比改裝前更扎實和穩(wěn)定,同時整體感也更強,而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轉(zhuǎn)向力度則變得更沉,但這套專門用于直線加速賽的絞牙減振器同樣不太適合用于“行街”,而行程短、減振器筒芯阻尼值大、彈簧硬等特性則注定了它與行駛舒適性無緣,路面上大小顛簸帶來的沖擊感幾乎在沒有過濾的情況下傳遞到座艙內(nèi),遇到不好的路況時駕駛者會十分難受。此外,在車身離地高度大幅度降低后,它能走的路況也相對減少了很多。
不能否認的是,更換輕量化的底盤部件能夠有效地降低簧下質(zhì)量,這也是提升加速和操控的可行辦法,但座艙內(nèi)部的減重改裝工作,我建議還是謹慎而為之。在拆掉所有的隔音材料之后,車輛行駛時座艙內(nèi)部的噪音絕對能讓你難受得懷疑人生,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時,路噪、風噪等幾乎是不絕于耳。
● 本期小結(jié):
通過這一次中期測試,可以看到這臺改裝秦Pro DM有幾個提升明顯的地方,其中最讓我欣喜的是加速性能的提升。現(xiàn)在的它,不管是0-100km/h加速,還是0-400米加速,成績均比原廠快了一秒之多。由此可見,前期的“減重”工作并沒有白費氣力。當然了,目前它的加速成績與我初定的目標還相距甚遠,往后的改裝工作需要加倍努力了。〝z/圖/文 汽車之家 何家榮)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