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不管是那近2000km的里程,還是藍牙列表里一連串陌生的手機ID,都證明在遇見我之前這款瑞風S7經過了不少人的手,畢竟是試駕車,鬼知道“她”的那些前任們是怎樣折騰“她”的?傊,我們的“戀情”還在繼續(xù),我必須對“她”負起責任。這不,一轉眼里程飆到了3000km,該騰出些時間給“她”保養(yǎng)一下身體了。在保養(yǎng)之前,也順便來聊聊這一段時間的駕駛體驗。
● 開了1000公里,我總得說點什么
每天驅駛一輛尺寸接近中型SUV的車上下班,關鍵只有司機我一個人,總感覺有點對不起這座倡導節(jié)能減排的城市,所以每當路過家門口的公交車,就想喊兩嗓子“10塊!10塊!地鐵站!有大座!”確實,瑞風S7再裝進4、5個人完全不在話下,弄得好這一趟下來肯定能賺足一天的油錢。是的,這一段時光我們的生活似乎有些單調,“她”的身影從來沒離開過北京,更確切地說大部分都是在我家與單位的兩點一線上,所以今天我們只來聊聊城市內的駕駛感受。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肯定對瑞風S7有一些興趣,那么下面這兩個問題一定是大家都想了解的:
1、“她”的1.5T發(fā)動機夠不夠有勁?
2、“她”的雙離合變速箱怎么樣?
開了一千公里的我應該有點發(fā)言權了。
- 該不該為“她”的1.5T擔憂?
車尾那用紅色底紋強調的“直噴”字樣,讓我想起了10年前很多車的尾巴上都貼有“ABS”的現象,“你越是炫耀什么,就說明你曾對此越是貧乏”。沒錯,直到近些年大部分中國品牌車企才成熟地掌握發(fā)動機的缸內直噴技術。
相比傳統(tǒng)的歧管噴射,燃油缸內直噴技術理論上有著更高的燃效,因為燃油在缸內的燃燒方式不同了,而且高壓噴射讓燃油分子更好地進行了霧化,所以簡單來說發(fā)動機既能“少吃飯”又能“多干活”了。
從賬面參數上來看,江淮的這款1.5T發(fā)動機確實是贏了,所以也不要怪“她”把那些技術名詞和數字那么高調地貼在自己的翹臀上。為什么這么說?來看一下目前中國品牌主流1.5T發(fā)動機的動力參數對比吧。
中國品牌1.5T發(fā)動機對比 | ||||
品牌 | 車型 | 動力參數 | 發(fā)動機技術 | |
最大功率 | 最大扭矩 | |||
寶駿 | 560、730 | 150Ps/5500rpmn | 230N·m/2000-3800rpm | 進、排氣雙可變進氣正時 |
比亞迪 | G5、G6、S6、S7、思銳、秦、元、宋 | 154Ps/5200rpm | 240N·m/1750-3500rpm | 可變進氣正時、鋁制缸體、缸內直噴 |
長安 | 逸動、(未來的CS75) | 170Ps/5500rpm | 230N·m/1950-4500rpm | 鋁制缸體、缸內直噴 |
長城 | C50、哈弗H2、哈弗H6、哈弗H6 Coupe | 150Ps/5600rpm | 210N·m/1950-4500rpm | 可變進氣正時、鋁制缸體 |
東風 | 風光580 | 150Ps/- | 220N·m/- | - |
海馬 | M6、S5 | 163Ps/6000rpm | 223N·m/1800-4000rpm | 可變氣門正時、鋁制缸體 |
廣汽 | 傳祺GA6、GS4 | 152Ps/5000rpm | 235N·m/1450-4200rpm | 進、排氣雙可變氣門正時 |
江鈴 | 馭勝330 | 163Ps/5400-5700rpm | 250N·m/1500-3500rpm | 進、排氣雙可變氣門正時、缸內直噴 |
江淮 | 瑞風S5、瑞風S7 | 174Ps/4850-5500rpm | 251N·m/1500-4500rpm | 進、排氣雙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缸內直噴 |
奇瑞 | 艾瑞澤7、瑞虎5 | 152Ps/5000rpm | 205N·m/2000-4000rpm | 鋁制缸體 |
上汽 | 榮威RX5 | 169Ps/5600rpm | 250N·m/1700-4400rpm | 缸內直噴、鋁制缸體 |
中華 | H530、V3 | 150Ps/5500-6000rpm | 220N·m/2000-4500rpm | 鋁制缸體 |
雖然我有著屌絲工科男的背景,但從來不會著迷于那些性能參數,也不會膜拜那些新鮮科技,就像我不會因為某品牌手機有著“8GB內存”、“2000像素”或者處理器是什么“8核”、“10核”而去電商平臺瘋搶。總得來說,江淮的這臺1.5T發(fā)動機從技術水平和性能參數上都能代表中國品牌的第一梯隊,但最終整車的匹配如何?來看看實際駕乘體驗吧。
江淮在同級別中做出了最漂亮的參數,但終歸是用一臺1.5T發(fā)動機拖動一輛1.7噸以上的SUV,因此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對其動力性有過多的要求。遇見一些激進的年輕人,“她”確實像一個虛胖的家伙。
在中高速行駛時的加速能力不是瑞風S7的強項,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城市內駕駛感受,體驗中高速的情況并不多,重點還是說說我在北京五環(huán)外穿梭到四環(huán)內的情況吧。
而且關鍵是發(fā)動機啟停速度略慢,這可能與起動機的功率、蓄電池的性能都有關系,急性子的人估計二話不說就把它關掉了。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按下按鈕關掉自動啟停,那么“她”就默認一直關閉,這也算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了。
中高速下的加速能力不是“她”的強項,但低速行駛的動力調校是值得聊一聊的。紅綠燈起步時,只要你將發(fā)動機踩到2000rpm之后,“她”會很輕松地甩開那一排黃綠相間的伊蘭特出租車,沒錯,這完全得益于對低扭的加強調校。
總得來說,江淮很明白這款發(fā)動機的優(yōu)勢、劣勢都在哪里,也知道瑞風S7的車型定位和受眾人群(似乎這一句是廢話),所以在做整車動力匹配時,它有自己著重調校的一面。這樣的調校會讓你在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況更自如一些,但最終想獲得良好的駕駛體驗還需要看它的搭檔夠不夠給力。沒錯,就是那款六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
- 一款國產雙離合變速箱靠不靠譜?
我曾參觀過這款變速箱從頭到尾的制作工藝(點擊→江淮6DCT變速箱是如何打造的?),當時給我的感受是,江淮在做一件值得所有中國品牌車企尊敬的事,對于雙離合變速箱,它們盡量自己完成所有能自主開發(fā)的部分,而不是為了省事,一拍腦門就去直接購買國外大牌供應商的零部件。包括變速箱里重要的滑閥箱設計、TCU程序開發(fā)都是江淮人自主完成的。
TCU(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也就是變速箱的大腦,這款6DCT變速箱是江淮自己賦予的思維邏輯。相比國外大牌車企,江淮對雙離合變速箱的數據積累、調校經驗并不算豐富,在這臺瑞風S7上,我們也會感受到一些不夠成熟的地方。
市區(qū)內跟車時,變速箱換擋邏輯不夠聰明。1、2擋切換有時候會讓我很尷尬,低速跟車時常常把擋位降到1擋,但此時可能我并不需要1擋的大扭矩,所以會帶來突然向前竄一下的動作。
偶爾的幾次情況,低速跟車后踩油門提速,變速箱居然保持1擋不動,直到發(fā)動機拉到5000rpm才升擋!Come on baby!我不需要這么激進好不好,而且掛的是D擋,不是S擋。
吐槽完了“她”的變速箱邏輯,我們必需要肯定“她”的努力,調校不夠完美不怕,畢竟硬件的可靠性目前看沒毛病,隨著江淮自己對TCU軟件控制經驗的累積,未來做出優(yōu)化方案并不難,畢竟國外車企也都是這么走過來的。OK,這大概就是一千公里后我的主觀駕駛感受,下面可以進入4S店了解一下“她”的首保過程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