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L-1.8L組
1.4L-1.8L發(fā)動機組別名次及得分 | |||
名次 | 發(fā)動機 | 搭載車型 | 得分 |
1 | 寶馬1.5T混合動力系統 | 寶馬i8 | 223 |
2 | 寶馬1.5T三缸發(fā)動機 | 寶馬1 系, 2 系, 3 系, X1, Mini One, Mini Cooper等 | 150 |
3 | 大眾1.5TEvo發(fā)動機 | 大眾高爾夫、Arteon、T-Roc、奧迪 A3、 斯柯達明銳等 | 148 |
4 | 奧迪1.8T發(fā)動機 | 奧迪A1、TT、A6、大眾Golf、Passat等 | 117 |
5 | 本田1.5T發(fā)動機 | 本田思域、雅閣、杰德等 | 105 |
6 | 豐田/雷克薩斯1.8L混動 | 豐田CH-R、普銳斯、雷克薩斯CT等 | 88 |
寶馬1.5T混合動力系統汽油發(fā)動機 | |
最大功率 | 231Ps/5800rpm |
最大扭矩 | 320N·m/3700rpm |
缸徑 | 77mm |
行程 | 85.5mm |
寶馬1.5T混合動力系統電動機 | |
最大功率 | 143Ps |
最大扭矩 | 250N·m |
這已經不是寶馬的這套混合動力系統第一次出現在國際發(fā)動機大獎的名單之中了。從面世以來,它已經連續(xù)四年出現在了榜單之中,足見評委們對這套混動系統的喜愛。
混合動力也為i8的燃油經濟性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百公里平均油耗約為1.5L,二氧化碳排放則為42g/km,更可觀的是其純電動模式下的續(xù)航里程,相比老款增加了一半,達到了54km,因此在今年這一混動系統也蟬聯了1.4L-1.8L組級別的冠軍。
一句話點評:
雖然這套混動系統特別好,可是僅使用在i8上卻限制了它的普及,寶馬是不是考慮把它下放?這樣收益人群則會更多。
- 1.8L-2.0L組
1.8L-2.0L發(fā)動機組別名次及得分 | |||
名次 | 發(fā)動機 | 搭載車型 | 得分 |
1 | 保時捷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718 Boxster, 718 Cayman | 264 |
2 | 梅賽德斯AMG 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梅賽德斯AMG A、CLA、GLA | 220 |
3 | 本田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思域Type R、雅閣 | 180 |
4 | 奧迪2.0升TFSI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TT、S1、S3、A3、A4、A5等 | 149 |
5 | 寶馬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寶馬1系、2系、3系等 | 115 |
6 | 沃爾沃2.0升雙增壓發(fā)動機 | S60、V60、S90、V60 Polestar等 | 92 |
保時捷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
發(fā)動機排量(mL) | 1988 |
缸徑(mm) | 91 |
行程(mm) | 76.4 |
最大功率(Ps/rpm) | 300/6500 |
最大扭矩(N·m/rpm) | 380/1950-4500 |
供油方式 | 直噴 |
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本田和奔馳一直是1.8L-2.0L組別最佳獎項的獲得者,不過這兩年,這個獎項一直屬于保時捷718上的水平對置H4發(fā)動機。
這臺發(fā)動機憑何本事能夠擊敗原本這個級別最佳發(fā)動機的霸主?用評委Nikos Kounitis的話來說就是:“盡管這是一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但它仍然擁有異乎尋常的平順性和高速運轉性能。”換句話說,保時捷讓這臺2.0T發(fā)動機開出了自吸發(fā)動機的平順感,并且動力還非常強勁。
在幾年以前,四缸發(fā)動機一直被認為是入門級別的產品,在保時捷的產品線中最少也是六缸發(fā)動機保底,但是在全球小排量渦輪增壓的趨勢下,保時捷這樣主打性能的高端轎跑品牌也不得已順應潮流。
不僅如此,這臺發(fā)動機仍舊保留了保時捷自吸發(fā)動機高轉速的特性,工程師將它的紅線轉速提高到了7500rpm,即使超過了峰值扭矩區(qū)間,發(fā)動機的功率輸出僅僅下降了不到5%,這就給了駕駛者一個暢快淋漓的加速感受。
一句話點評:
高轉速和平順性更能夠給駕駛者暢快淋漓的駕駛感,對于一輛跑車來說更是如此,即使是保時捷也需要有“7300干它”的底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