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海外試駕] 在北京霧霾又一次爆表的時候,我飛到了賭城拉斯維加斯。不過,我不是來這兒碰運氣的,而是在內(nèi)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交界的自然風景區(qū)里,找那么一只從沙丘里長大的“甲殼蟲”。
●身世:一只雛形早已公布的甲殼蟲
首先要介紹清楚的是,今天這只“甲殼蟲Dune”是基于第三代甲殼蟲(使用大眾PQ35平臺)打造而來的跨界車型。而大眾設計出這樣一款車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向在Baja 1000拉力賽中征戰(zhàn)的Baja Bug賽車(以第一代甲殼蟲為基礎(chǔ)打造的Buggy賽車,點擊此處了解更多Buggy賽車信息)致敬。
不過,打造一輛甲殼蟲Dune這個想法,可不是這兩年才冒出來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6年前的洛杉磯車展。大眾在當時就以第二代甲殼蟲為基礎(chǔ),提出了甲殼蟲Dune概念車方案。而我們今天駕駛的甲殼蟲Dune,源自2013年發(fā)布的第二版概念車。
●外觀:一只更MAN的甲殼蟲
相信在很多網(wǎng)友的心中,尤其是男性網(wǎng)友,腦海中一想起甲殼蟲,那駕駛員位置十有八九都會默認“標配”一位女司機(剩下的機率可能會是一位……)。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確實更多見到甲殼蟲和女性駕駛員(通常大家對駕駛員更感興趣)在一起出現(xiàn)。
更高的離地間隙(增加10mm)、跨界風格車身套件(車身寬度增加14mm)加上定制的車身拉花,是甲殼蟲Dune區(qū)別于其他版本甲殼蟲的基本特征。不得不說,這寥寥幾筆的變化,讓眼前的這個“大蟲子”少了幾分可愛氣息,多了幾分男人味。對了,這一身耀眼的Sandstorm(沙漠風暴)黃色,也是甲殼蟲Dune奪目的理由之一。
細心的網(wǎng)友可能早就發(fā)現(xiàn)了,我們試駕的車型和上方官方圖片中的展車有一個明顯區(qū)別的地方——官圖中車型不僅有透鏡氙氣大燈,而且有漂亮的日間行車燈,而我們這輛車,呃,配備的是鹵素大燈,沒透鏡,也沒有LED日行燈。其實不僅僅外部配置,一會兒介紹車內(nèi)的時候,這輛美規(guī)甲殼蟲Dune標配的項目有點“寒酸”。然而在吃飯聊天的時候,大眾負責市場的外國帥哥和我說,其實國外消費者對啥都不選的標配(類似于國內(nèi)的低配)車型需求更大一些。
甲殼蟲Dune還有一個特征給人比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造型十分年輕個性的18英寸雙五輻拋光雙色輪圈。與其搭配的馬牌PROCONTACT TX系列,是一款比較少見的中高端全能型輪胎,目前也是保時捷Macan和Panamera的原廠輪胎。
其實在試駕甲殼蟲Dune之前,我就對這一代甲殼蟲的車尾造型頗為欣賞,一方面它繼承了甲殼蟲傳統(tǒng)的線條,保持了經(jīng)典;另一方面新的尾燈造型和更為弧度更為夸張的后翼子板,營造了更為時尚和活力的感覺。而今天的甲殼蟲Dune在車尾沒有太大的動作,主要是下包圍的造型有所調(diào)整,畢竟本身就挺完美的東西很容易僅為一絲改變而破壞了它的整體性。
我們印象中美國是一個“Everything is bigger”的土地,中大型轎車、全尺寸皮卡和SUV、甚至是加長的轎車或者加長SUV都比較常見,尺寸較小的車輛在這兒可算是稀有物種。然而,當甲殼蟲在1949年1月登陸北美大陸的時候,居然引起了美利堅人民的購買熱潮——截至2014年,三代甲殼蟲在美國一共賣出了超過550萬輛。相信這次發(fā)布的甲殼蟲Dune依然能夠引起一些美國消費者的關(guān)注。
最后,再聊聊這身Sandstorm黃色車漆——它在不同的光照環(huán)境下,顯示出的顏色和質(zhì)感變化非常大。當陽光充足的時候,高光的金色車身很是絢麗,而當夜幕即將來臨或處于陰天之中時,它會變成偏啞光的暗黃色,給人一種非常低調(diào)沉穩(wěn)的感覺的,著實奇妙。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