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方向盤一汽奧迪-奧迪A6L
● 細節(jié)提升 配置增加
我們的生活被一塊塊屏幕所霸占,即便是汽車。奧迪作為以科技為名的豪華品牌,通過三塊屏幕作為內裝的顯示和操作區(qū)域,盡管操作形式從實體按鍵變成了屏幕,但布局和邏輯還是奧迪的經(jīng)典款,簡單熟悉之后便能上手,與駕駛相關的信息和操作都有較高的權重。不過,空調面板和中控屏幕確實很容易留指紋,落灰也很明顯,需要備塊擦車布勤打理。
MMI車機系統(tǒng)在語音交互、娛樂應用上無法和當今頂尖的車機系統(tǒng)相比,使用時仍舊以蘋果CarPlay等手機互聯(lián)為主。這里也想和大家做個探討,娛樂化的車機系統(tǒng)和過于超前的內裝設計到底是好是壞,在滿足部分年輕用戶對于未來感科技感的需求時,對那些年齡偏大或比較保守的用戶來說,學習成本也同樣很高。
新款車型在儀表和門板處采用更細膩的軟質材料覆蓋,方向盤氣囊區(qū)域也全系升級了真皮覆蓋,手感更好。座椅控制按鈕和中控部位的按鈕分別升級為鍍鉻材質和高亮黑材質,若與老款對比則觀感、觸感更佳。
內飾設計
車內的設計也好、風格也好,都是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僅僅兩臺車自身較大的不同,更多還來自對品牌固有印象的改觀。過去我們認為奧迪的內飾是死板的、穩(wěn)重的,寶馬的內飾則不拘小節(jié)。而現(xiàn)在,這臺全新A6L的車內充斥著許多顯示效果超群的大屏幕,而寶馬5系則用著觸感細膩的皮質材料凸顯豪華。
多媒體及儀表盤
兩臺車在多媒體配置方面一視同仁,并且全系配備全液晶儀表。特別指出這一部分也是2020款寶馬5系的改款重點,所以我們對它們進行了詳細體驗:
如果僅看儀表盤區(qū)域,那奧迪是絕對的勝利者。它的全液晶儀表不僅界面炫酷,所列類目也是應有盡有。寶馬在這方面表現(xiàn)明顯遜色不少,首先它沒有一個炫酷的界面切換,其次在車輛啟動時,主界面上沒有車輛的總里程顯示,只能到行車電腦中的子菜單進行查看。
車機系統(tǒng)方面,其實是奧迪、寶馬兩大品牌之間的對決。最新的奧迪MMI系統(tǒng)采用全觸控操作,帶有振動反饋,實際用起來發(fā)現(xiàn)非常好上手,各種子菜單界面和之前的系統(tǒng)相差無幾。而寶馬的iDrive 7可以說就是全新的UI了,需要一定時間適應。屏幕位置方面,奧迪A6L顯然是更利于觸控的,寶馬5系的屏幕離駕駛者偏遠了,當然它保留了傳統(tǒng)的旋鈕和實體按鍵操作。
奧迪A6L在內飾科技感的營造上占據(jù)很大優(yōu)勢,觸控屏不但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良好的振動反饋也很有檔次感。寶馬則依舊維持它使用多年的設計,通過旋鈕操作中控屏,雖然按鍵和旋鈕的質感都很棒,但空調部分的觸摸按鍵沒有反饋。
新款E級更新了方向盤樣式之后,兩臺車的方向都很漂亮,但在握感上有所區(qū)別,A6L握上去更“戰(zhàn)斗”一些而E級更偏向舒適。全液晶儀表兩車均有配備,并且尺寸相同,A6L的亮點是可以全屏投射地圖,而E級則是可以選擇三種不同的儀表盤主題風格。兩車的胎壓監(jiān)測都是間接式的,也就是說不能顯示具體數(shù)值,只會在胎壓異常后報警。
E級的中控屏和液晶儀表盤的尺寸是一樣的,同為12.3英寸,在尺寸上要比A6L的10.1英寸屏幕有優(yōu)勢。不過A6L的中控屏是可以觸摸操作的,而且有物理和聲音反饋,清脆而具有機械質感,幾乎是把過去MMI機械操作旋鈕和按鍵上的質感平移了過來,使用體驗非常好,不過帶來的缺點就是實體按鍵大幅度減少,盲操作的難度增加了。另外兩臺車的車機系統(tǒng)都支持CarPlay和CarLife功能,幾乎支持所有現(xiàn)在市面上的手機和車機互聯(lián),這非常棒!
A6L主要的中控屏雖然不如E級尺寸大,但是在主中控屏下方還有一個附屬屏幕,不僅可以用來調節(jié)空調的溫度和風量等,還能作為一個巨大的手寫板來實現(xiàn)手寫輸入功能。E級也有前排雙區(qū)自動空調,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機械按鍵,雖然不如A6L的操作形式看上去炫酷,但更加簡單易用,盲操作也不困難,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好。
● 內飾用料及多媒體對比
A6L的內飾主打科技感,而E級所營造的豪華感至今仍然值得稱贊。另外兩臺車各自招牌的MMI和COMAND操作方式也都進行了更新,尤其是在A6L上你已經(jīng)找不到標志性的MMI旋鈕了。
● 車內細節(jié)配置對比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來看看兩臺車車內的一些其他舒適性配置的對比,價格相當?shù)膬膳_車到底誰的配置更吸引人呢?
先來看中控區(qū)域,E級由于使用了懷擋,在傳統(tǒng)擋桿的位置則布置了COMAND操作區(qū),經(jīng)過優(yōu)化之后的COMAND觸控板和按鍵的確比之前顏值更高更有科技感了;而A6L的MMI系統(tǒng),剛才已經(jīng)提到,它已經(jīng)幾乎完全融入兩塊中控屏幕里了。電子手剎和AUTOHOLD功能是兩臺車的標配,只不過AUTOHOLD的觸發(fā)形式不一樣,A6L如果打開AUTOHOLD開關,每次車輛完全停止后都會自動HOLD住,而E級沒有AUTOHOLD開關,每次停定后若想觸發(fā)該功能需要深踩一下,我覺得兩種方式?jīng)]有絕對的優(yōu)劣,習慣之后都挺好用的。
中控方向盤
相關車型:奧迪A6L 2016款 TFSI 技術型
相關車型:奧迪A6L 2014款 TFSI 標準型
● 簡潔與豪華的比拼
兩款車型的內飾設計風格截然不同,A6L追尋著簡潔風格,一套典型的奧迪式設計。規(guī)整的三層布局與銀色內飾板配合在一起沒有太多的新鮮感,各個功能區(qū)分布比較常規(guī),上手簡單,低調穩(wěn)重或許才是它追尋的風格;ES延續(xù)了雷克薩斯擅長營造豪華感的特點,不規(guī)則的線條和紫色+米色內飾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舒服豪華的視覺感,中控臺中部還配有石英鐘進一步增強豪華感。
做工與用料符合這個級別應有的水平,手感細膩不存在曠量,能夠帶給你高級的感覺。撥動A6L的旋鈕和按鍵,會有一種清晰均勻的阻尼感;ES按鍵帶你給的是順滑的感受,我更偏愛A6L這樣有質感的操作手感。
A6L的四幅方向盤皮質細膩,直徑偏細握感不錯,四輻的造型略顯老氣;ES三幅方向盤時尚動感不少,直徑偏粗屬于飽滿型的握感,雖然沒有采用高配車型的木質材料鑲嵌,整體看上去與豪華的內飾并沒有違和感。ES方向盤多功能按鍵種類繁多,相比A6L增加車道偏離和自適應巡航兩個高科技配置。A6L相比ES增加了方向盤換擋功能,雖然是CVT變速箱,但是聊勝于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添駕駛樂趣。
兩款低配車型都沒有采用當下流行的全液晶儀表盤,A6L的彩色屏幕顯示的內容更加清晰易懂,單屏顯示內容更豐富,比ES使用起來方便。
ES采用了旋鈕和按鍵控制多媒體系統(tǒng),便利程度不如A6L旋鈕+觸控板+按鍵方便,屏幕的細膩程度也是A6L領先于ES,在人機工程方面A6L確實比ES要更好。
相關車型:奧迪A6L 2015款 e-tron
相關車型:奧迪A6L 2014款 TFSI 標準型
■ 內飾簡介:
內飾方面,奧迪A6L的中控臺延續(xù)了車身的設計風格,沉穩(wěn)、素雅,雖然該車是全系中配置較低的車型,但是其內飾并不顯得掉檔次,仍然能給人十分高檔的感覺。內部配置方面,除了分區(qū)自動空調、氙氣大燈、定速巡航及前后駐車雷達等同級別車型中的基本配置外,TFSI標準型還配備了MMI多媒體交互系統(tǒng)、GPS導航功能、單碟DVD機、后排遮陽簾等諸多配置,而長長的選裝列表也讓它在配置上比另外4款車型有了更加寬泛的選擇余地。點擊此處查看有關奧迪A6L完整選配件列表及對應選配價格。
『左:定速巡航控制桿 右:7英寸彩色中控屏』
『MMI多媒體交互系統(tǒng)的手寫輸入屏』
極富科技感的配置仍為強項,絢麗的LED燈、縱覽全車信息的儀表盤、車載電視、四區(qū)自動空調、新一代MMI......連A8L的手寫板都來了,足夠映襯“豪華”二字。參數(shù)配置表拖的老長,我相信劉昱昕編輯在寫購車手冊的時候,肯定早已看花了眼。對了,如果你常跑高速,記得選裝自適應巡航,相當好用。
● 前排配置及乘坐體驗:內飾豪華、人機交互是亮點
新A6L最吸引我的還是堪比A8L的豪華內飾以及由彩屏行車電腦、世襲的最新一代MMI所組成的強大的人機交互系統(tǒng)。
我們先從一些很值得一提的全系標配說起吧,新A6L擁有兩套人機交互系統(tǒng),相對簡單的是由儀表液晶屏和方向盤多功能按鍵組成的行車電腦系統(tǒng),而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由中控八寸液晶屏與帶觸摸功能的MMI系統(tǒng)組成,同樣的功能至少可以擁有兩種方式操作,而且兩個屏幕所能顯示的信息有時還具有互補性,絕對是A8L級別的享受。
當然對于全新的MMI也不都是溢美之詞,雖然它的功能相比寶馬的iDrive豐富許多,但在易用性和屏幕反應速度上還有提高的空間。比如我們的操作習慣大多是向左轉旋鈕為菜單向下,向右轉旋鈕為菜單向上。而MMI恰好和我們的習慣相反,這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很不方便,出現(xiàn)了不少誤操作。另外大多數(shù)操作都不能用旋鈕獨立完成,需要配合旋鈕周圍的四個按鍵以及BACK鍵進行操作,這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
如果上面的話讓你一頭霧水,那我就舉幾個實際的例子為大家說明。比如選擇電視臺吧,兩套系統(tǒng)都可以完成操作,而且都很直觀;撥打電話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以用多功能方向盤選擇人名,也可以利用MMI的旋鈕選擇、它甚至還支持手寫輸入,總之是多種方式總有一款適合您。
這還不算完,你甚至可以通過語音來完成撥打電話。確實,語音撥號功能很多車型都有,但對語音的識別能力可是天差地別。按說我當年普通話考試也是二級甲等,不過在使用一些車型的語音識別時卻常常鬧得啼笑皆非。很多識別系統(tǒng)很難聽懂三個字以上的詞組,而我再嘗試了兩次“呼叫汽車之家張可”這個中高難度的詞組后總算還是成功了。
駕駛模式選擇同樣是個人非常喜歡的配置,而且它也是全系標配的功能。你可以在舒適、自動、運動和自定義四種模式中選擇,而不同的模式在方向盤助力、油門響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如果你想徹底達到A8L的水平也不是不可以,花29000元選裝空氣懸掛吧,它可以根據(jù)不同模式調整懸掛的高度和阻尼,達到不同的駕駛效果。
最后一項比較有體會的是自動啟停功能,在滅車和著車的過程中震動、噪音控制的都很到位,一位同事甚至坐了一路都沒有起疑。
內飾對比:
作為全新奧迪A6L的另一重點,內飾變化也是同樣的讓人刮目相看,如果說上一代的奧迪A6L內飾在中大型車中已經(jīng)足夠豪華的話,那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全新一代奧迪A6L的內飾設計則向更高一個級別——豪華型車靠攏了。
全新奧迪A6L環(huán)抱式的中控設計所營造的豪華感一點也不亞于更高一級的奧迪A8車型,內飾用料和做工的講究對于全新奧迪A6L來說只能基礎課程,更時尚豪華的造型設計才是顯示出全新奧迪A6L車型進化水平。
不僅是材質和造型設計,在一些功能運用的設置上,也很好的表現(xiàn)了全新奧迪A6L高人一等的豪華感和科技:全新的自動隱藏式的屏幕設計便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在全新奧迪A6L眾多的內飾功能配置提升中,座椅通風功能的配備引起了我相當大的關注,雖然這項功能在第一個級別的中型車中都不是罕見的配置,但大伙可知這是老款奧迪A6L全系車型的“歷史遺憾”配置之一,即便是遲來,但總比沒來好。
俗話說得好,有得必有失!就算在這革命性變化的全新奧迪A6L車型上,也免不了一些功能配置的消失。雖然新款車型的副駕駛手套箱增加了鎖閉功能,但經(jīng)典的手套箱中控臺開關鍵的設置隨著老款的退市一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說不上好壞,因為新款的設計更符合一般人的習慣。
別在意我眼前只是一臺30FSI的車型,這款搭載了奧迪全新2.5L V6發(fā)動機的新車將被用來替代原先的2.4L產品。作為可預見的最熱銷車型,造型師當然不敢在內飾氛圍上有絲毫怠慢,以至于讓人很難第一眼分辨出30FSI和頂配50TFSI的區(qū)別。
電動方向盤調節(jié)在30FSI上也可以作為選配;優(yōu)質的岑木被西方稱為帶有魔力的眾樹之神,意為會給擁有的人帶來好運;細膩的打磨后搭配鋁合金飾條,由上至下勾勒出新奧迪A6L獨特的車內線條,必將受到官/商級用戶的喜愛。而作為消費者,你還可以選擇釉面黑色塑料、棕色桃木輔以不同的真皮材質為車內打點一番。
相關車型:奧迪A6L 2009款 2.4L 技術型
進入內飾的第一眼,感覺上和老款奧迪A6L沒有任何的區(qū)別,無 論布局、顏色、用料、做工都一樣,但在潛意識里又感覺有點不同。
但仔細一看,區(qū)別還是不少, 首先,是車內的部分按鍵都增加了鍍鉻的包邊,雖然這些改變非常的細微,但對于視覺效果上的提升,非常明顯。其次,儀表臺中間的行車電腦由原來的紅色變成了現(xiàn)在的彩色屏 幕,顯示更為清晰,可讀性更強,對檔次更是一種提升。
● 內飾的細節(jié)變化提升了檔次感
內飾最吸引我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原色芩木的木紋裝飾(為選裝),在莊重典雅中又散發(fā)出純粹的自然氣息。沒有了表面的那層亮漆,反而讓木飾回歸了本質,真正體現(xiàn)了提升檔次和裝飾的效果。
除了這種選裝的木紋裝飾以外,標配的是桃木木紋,另外還有一種樺木木紋可選裝,如果說在兩種風格里面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原色木紋風格。
吸引我的第二處則是行車電腦以全新彩色顯示屏取代了原來那一片紅光的屏幕,無論是清晰度還是色彩效果都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其實在大眾和奧迪的很多車型上都在使用原來的紅屏,如A4、邁騰,但是這一次奧迪A6L終于擺脫了這個設計,讓人深感欣慰。
除了這兩點以外,內飾還有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小變化,如電動后視鏡的調節(jié)鈕、燈光調節(jié)鈕都采用了鍍鉻的包邊,增加了精致感。
● 內飾整體風格沒有變化,改變只在細節(jié)之處
新A6L的內飾整體風格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奧迪的經(jīng)典樣式,不過在細節(jié)方面,它可就講究多了!比如多處按鈕增添了金屬感更強的鍍鉻裝飾,看上去要比純塑料的精致很多,而檔次感也在無影當中有所提升!
個人認為,增加了鍍鉻裝飾后,新A6L顯得更加品味些!這其中我最青睞就是無匙啟動按鈕了,在圓形的金屬按扭刻上功能名稱,絕對稱得上內飾中的一大亮點!
新車的儀表盤也進行了一些變化,與之前的老A6L那套紅色中文菜單不同的是,全新的彩色屏幕顯得要漂亮許多,科技感也表現(xiàn)的相當?shù)轿!對此我還是非常認可的!如果需要,它還可以充當數(shù)字儀表,很好很實用!
內飾的變化就是這些了,其他方面,它還是保留了原有的風格。說實話,我對該車的內飾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因為相比它的外觀變化來說,這些只能算是冰山一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