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電動車的動能回收
純電動車不具備混動車型的發(fā)動機,那它的動能回收也就是通過電機來實現(xiàn)了,而且純電動車都配備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組,所以動力電池更是順理成章變成了“動能的歸宿”。目前大部分純電動車采用的動能回收系統(tǒng)被稱為“電池-電機動能回收系統(tǒng)”,顧名思義它靠電池、電機實現(xiàn)了回收動能的目的。
我們都知道電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被稱為電生磁,兩個磁場間通電后產生互斥或互相吸引的力,從而實現(xiàn)電機運轉;電機同時能充當發(fā)電機,原理相反,是個電磁感應、機械能轉化電能的過程。
當駕駛員松開加速踏板,電機不需要工作,其開始充當發(fā)電機的角色,此時車輛的機械能被發(fā)電機轉化為電能充入電池組。而發(fā)電機工作時兩個磁場同樣產生一定的力矩,這個力與電機輸出的力相反,也就實現(xiàn)了“電機反拖”,車輛產生減速效果。
順便提一下,動能回收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動能浪費,提升續(xù)航里程。此外由于它能使車輛實現(xiàn)減速,這也就減少了機械剎車的使用頻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剎車系統(tǒng),在民用車上,這也許意義不太大,但同樣是利用電機反拖的原理,在NTE330這種“巨無霸”上就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傳統(tǒng)機械剎車無法承受如此大的車重帶來的慣性,而電機反拖可以。
我們上面說,電機“反拖”即實現(xiàn)了車輛減速的效果,當動能回收力度大時,車輛減速明顯,滑行距離小,此時動能回收效果最強;反之車輛滑行距離長,動能回收效果弱。通過調節(jié)電機通電線圈的電流大小,也就調節(jié)了電機反拖力度的大小,從而實現(xiàn)了動能回收力度的分級。
一般來說,動能回收力度大利于提升車輛續(xù)航表現(xiàn),但如果“較真”的考慮一下,其實也未必。畢竟動能回收效率無法達到100%,這意味著如果頻繁“動能回收+再次起步”的話,車輛會浪費更多的能量,雖然這幾乎無法通過實際測試來精確論證,但從理論上來說是這個道理吧?
基于上述結論,對于一般駕駛水平的駕駛員來說,在擁堵路段可以多使用高強度動能回收,因為擁堵工況下的剎車、起步可能會更容易判斷一些,在暢通路段我們或許可以多使用低強度動能回收,因為在這種工況下一般只需要減速即可,并不需要很大的速度變化甚至剎停。
當然,以上說法也是基于理論,在日常用車中,我們大可不必太過糾結,更多情況下隨著自己的駕駛習慣來調節(jié)動能回收即可。而且在車輛的調校上,通常動能回收系統(tǒng)與機械制動系統(tǒng)之間會有比較聰明的配合,比如駕駛員不需要大力制動,可能這時只有動能回收介入,當車輛所需制動力更足時,動能回收滿負荷回收,并且機械制動將介入,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車型的制動踏板被踩下時,動能回收的功率會達到峰值。
就算是純電車用戶,相信也有很多人不習慣動能回收所帶來的駕駛感覺,因為目前有些車型的動能回收介入過程并不順暢,且產生的制動力也有點讓人摸不到頭腦。個人認為對于喜歡使用該功能的駕駛員而言,喜歡它帶來的輕松駕駛感受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果您從來沒有接觸過動能回收,我建議您可以多嘗試一下力度為小或者中等的動能回收模式,逐漸適應一下少使用機械制動的感覺,當您認為“這東西確實省了右腳”再進階到高強度的動能回收,也許您會愛上這種感覺。當然了,這是對于動能回收調校比較好的車型而言,如果系統(tǒng)介入突兀、力度不線性、邏輯混亂,那確實沒法讓您喜歡上它,在選車時我們可以把“動能回收”也作為一個參考項來試一下。
總結:
我相信即便是純電動車的續(xù)航水平在不斷提升,廠商們也依然不會放棄動能回收系統(tǒng)的開發(fā),因為流掉的能量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啊,不過還是那句話,它調校好了才能吸引到用戶,反之,用戶只能離它越來越遠。總之,從駕駛輕松度和續(xù)航兩方面來說,個人建議您還是多嘗試一下動能回收吧,也許這能成為您的最愛。(文/圖 汽車之家 尤冬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