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智能架構概念背后的研發(fā)投入
新興車企面對市場的評價,不可規(guī)避的一點就是眾說紛紜的“PPT造車”,上文中提到的iMA架構呈現出了一套非常理想化“智能系統(tǒng)研發(fā)邏輯”,而這套龐大的技術架構如何具體實現,同時又該如何對應合用戶真實需求呢?我們需要更多落地的信息支持。
據了解,目前天際汽車研究院的人數占比為整個公司的70%(約400人,非官方數據),在這部分人員中,有20%是負責電動車三電技術,而其它人員集中在iMA架構的研發(fā)上,也是目前天際汽車最為重點的投入,除了大量的技術人員支持之外,還需要一套完善的供應商體系,功能概念的形成離不開對應的硬件支持。
在架構落地功能的實現上,供應商的選擇也同樣重要,天際汽車針對核心零部件,一直選擇與業(yè)內領先的供應商合作。例如智能駕駛系統(tǒng)方面,天際ME7(參數|詢價)搭載的是博世ADAS系統(tǒng),現階段可實現L2.5級的自動駕駛能力。同時采用德賽西威提供的環(huán)視和泊車輔助功能。在車聯網系統(tǒng)中,天際ME7采用了Speech(思必馳)的語音識別。同時,借助華為云,天際構建了一套集軟硬件、云和應用一體的智能化架構。
牛勝福先生著重提到了在車機系統(tǒng)處理器方面的硬件支持,天際ME7所搭載的iMA架構采用了4核高通S820A prem處理器,這是高通針對車機開發(fā)的一款芯片,增強了呼應速度和用戶體驗,便于車輛采用一些3D虛擬大數據的用戶交互,例如可以實現3D UI界面以及AI精靈等功能。
基于硬件的支持,牛勝福先生描述了iMA架構帶來的一連串使用場景:“在用戶出發(fā)前,可通過家里的智能音箱、手機對車輛進行控制;上車前,車輛通過手機藍牙鑰匙識別用戶到來,車輛自動解鎖并且配合車燈啟動迎賓儀式來歡迎用戶;上車后,人臉識別攝像頭識別用戶、打通賬號,大屏的設置按用戶喜好自動完成,帶記憶功能的座椅及外后視鏡進行自動調節(jié),車輛為用戶的出行做好了準備;車聯網搭載五塊獨立高清顯示屏,UI/UX自主開發(fā)并實現了3D交互技術,保證五塊大屏顯示的內容可以自由地進行分享;人機交互方面大量采用了3D技術區(qū)!
三電系統(tǒng)研發(fā)同樣重要
來到關于純電動車核心的三電系統(tǒng)研發(fā)的話題上,牛勝福先生表示天際汽車同時非常重視三電核心技術開發(fā),在研發(fā)團隊配置方面,三電研發(fā)人員占整個研究院的20%以上,研發(fā)費用占整個項目的15%以上,完成了自主研發(fā)集成式驅動系統(tǒng)EDU、控制系統(tǒng)VBU等。
在三電系統(tǒng)硬件供應商方面,天際ME7電芯的供應商為萬向,在封包成組后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超過160wh/kg。在電機系統(tǒng)方面,天際ME7搭載博世最新一代高功率扁銅線永磁同步電機,其最大功率達到170千瓦,峰值扭矩達到330!っ,最終可以實現NEDC續(xù)航超過500公里,車輛百公里加速4.7秒的成績。
從iMA架構到供應商再到三電系統(tǒng),我們把最后的問題放在了具體的量產時間上。牛勝福先生表示,今年的品牌重心就是全力推進天際ME7的量產交付。目前天際汽車在工廠建設方面將聯手德國艾森曼打造無滑橇智能涂裝車間,進一步提升汽車涂裝的質量和效率。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規(guī)劃產能6萬輛,為ME7的交付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接下來4月份的上海車展,天際ME7量產版也將正式亮相并同步開啟預售。
總結
在對話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我和牛勝福先生也談及了在2019年這個時間點,所有的新能源車企都要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國家補貼的大幅退補。牛勝福先生回應到,天際汽車在投入研發(fā)的最初階段,就沒有將補貼作為參考條件,他認為好的產品就是好的產品,它的價格應該與它應有的產品力對等,用戶會發(fā)現這其中的價值,這同樣也是iMA智能汽車架構的目的所在:創(chuàng)造一臺真正用戶需要的智能汽車。
在4月16日開始的上海車展上,天際ME7量產版也將正式和大家見面,而本次對話中提到的所有功能,也均將在本次車展現場進行實際體驗,當我們了解了這套架構的意義之后,最終的體驗效果還是要從產品上去得到驗證,不過對于天際汽車當前用戶需求驅動研發(fā)走向的做法,是這次對話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文/汽車之家 姚嘉;受訪人 天際汽車首席技術官 牛勝福)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