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懸架結構與細節(jié)
按照老規(guī)矩,我們還是先從前懸架結構開始說起。前文說到,既然它是MLB Evo平臺的產(chǎn)物,那么它的底盤在大體結構布局上就一定和其它MLB Evo平臺的車型保持一致。話雖這么說,但從該車與A4L的對比角度來看,這里面似乎沒那么簡單。
是的,從前懸架布局和連桿結構上來判斷,這兩款車如出一轍,沒有什么區(qū)別,但不可忽略的一點是,保時捷Cayenne Turbo在這套平臺結構上增加了一些高科技裝備,并且在副車架上,由于SUV車型和轎車之間還有著一定強度設計區(qū)別,故雖然“師出同門”,兩車的副車架還是存在著較大差異。
是的,上代保時捷Cayenne與上代奧迪Q7所采用的PL71平臺,其實與MLB Evo平臺沒有什么較大關聯(lián),二者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完全就是“兩個時代的產(chǎn)物”,并且兩個平臺的側重點也不太一樣:PL71平臺是大眾旗下獨立開發(fā)的一套中大型SUV平臺,與大眾旗下的轎車平臺不存在交集;而MLB Evo平臺則是MLB平臺的二代產(chǎn)物,MLB平臺又是一款轎車平臺。這么來看,似乎后者更加注重公路性能了。
聊完了前懸架結構,下面我們就從一些前懸架細節(jié)方面,帶你看看這套近乎頂級的MLB Evo平臺SUV究竟有著什么樣的過人之處。
在前懸架結構部分做空氣導流設計,這樣的做法在很多性能車上比較常見。簡單點說,這樣的優(yōu)勢在于減小風阻,并能夠起到剎車降溫的功效。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做法似乎“成效甚微”,但對于一臺0-100km/h加速時間能進4s的“超級SUV”來說,為了能跑得快還能站得住,這似乎并不過分。而這一結構,一般MLB Evo平臺的車型可不一定有哦。
其實主動式防傾桿這樣的東西,舍弗勒絕非是第一個制造出來的,要知道在這套電動防傾桿之前,很多高端車型上也曾配備過主動式液壓電子防傾桿,而舍弗勒的這套主動式防傾桿則取消了液壓系統(tǒng),直接用電機驅動(當然這一切都要感謝48V電源系統(tǒng),12V電源可帶不動),不僅讓主動式防傾桿的調(diào)節(jié)速度變得更加迅速,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上、下控制臂被分別拆成了兩根桿,與一體式上下控制臂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在軸承座上的固定點為兩個,這樣一來,兩根桿的延長線交點便成為了虛擬主銷的一個點,上、下控制臂再一配合就可以形成一個虛擬主銷,這樣一來,在車輛打方向的時候,車輪就會以虛擬主銷為軸心轉動。而這個虛擬主銷要比傳統(tǒng)主銷的位置更靠近車輪外側,這對于提高操控性有著不小幫助。
雖然從下往上看,無論Cayenne Turbo還是A4L,它們都有一個比較相似的底部副車架結構,然而事實上,對于A4L這樣的轎車而言,它確實起到了副車架所要承載懸架連桿的作用,但對于Cayenne Turbo這樣的SUV而言,這一結構并不具備直接承載懸架連桿的能力,故它不是副車架主要部分。
前文既然說到了前懸架在轉向拉桿位置設計有導流槽,那么這一部分空氣從哪里來呢?其實就是前輪拱內(nèi)側開孔位置。從開孔設計上來看,前輪拱共有三個開孔,一個負責將空氣從前保險杠導流繞開輪胎,一個負責將空氣從底盤兩側導流繞開懸架連桿,而第三個(尺寸最大)不僅負責減小渦輪和為剎車降溫的作用,還能將中冷器的多余熱量帶走。
前十活塞的設定,配合415mm直徑前盤,單從尺寸參數(shù)上來說,可謂是“同級之最”了。如此巨大的前剎車方案不僅能夠帶來較好的制動效果,在控制熱衰方面也不錯。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在保時捷Cayenne Turbo車型上,上述剎車屬于標配(其它Cayenne車型則為選配),當然在它之上還有外通風盤式碳纖維陶瓷復合剎車盤的配置供選擇(直徑為前440mm,后410mm,選裝價格80100元)。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