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相比最近那些處于輿論風口浪尖上的中國品牌們,一直以來擅長制造大新聞的比亞迪反而看起來有些低調。除了最新推出的一款宋MAX在設計方面獲得了廣泛好評之外,近期的大新聞似乎也就是那個看似和汽車沒多大關系的“云軌”了。很多人不禁要問,一直自稱以技術為先比亞迪,是否出現(xiàn)了后勁不足的窘?jīng)r?還是因為把攤子鋪的太大、“不務正業(yè)”,導致乘用車業(yè)務的“疲軟”?今天,我們走進了比亞迪內部,甚至約到了這家民企的核心人物——王傳福,就是為了要弄明白,他們最近都在做什么。
- 電池:下更大的一盤棋
眾所周知,比亞迪靠電池起家,經(jīng)過十余年發(fā)展成今天的新能源車帝國,電池技術一直是其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此前,俗稱“鐵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被廣泛地應用在比亞迪所有乘用車及工程、商用車型上。磷酸鐵鋰電池相對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幾乎是鋰離子電池中最高的;然而它最大的短板也十分明顯,那就是能量密度偏低。在如今對電動車續(xù)航里程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磷酸鐵鋰似乎已經(jīng)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當然,比亞迪也在不斷地進行著各種電池材料的研究,在今天的DM雙模車型、也就是PHEV插電混合動力車型上,比亞迪已經(jīng)開始配備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從能量密度上看,比亞迪的三元鋰電池將很快達到190Wh/kg,而目前用于K9大巴上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僅為155Wh/kg(最新K9大巴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為160Wh/kg)。顯然,同樣的重量下,三元鋰可以儲存更多電量,也就意味著車輛的續(xù)航里程可以進一步增加。
對于生產新能源車型的企業(yè)來說,控制電池的成本非常關鍵。由于電池供應商松下不斷提高18650電池的價格,特斯拉最終選擇投入巨資在內華達沙漠中建設Giga Factory來投產動力電池。在溝通中王傳福表示要將DM雙模車型的價格進一步逼近傳統(tǒng)內燃機車型,甚至推出售價在10萬元以內的小型純電動車,因此電池的生產成本必須進一步降低。
目前,比亞迪已有兩個鋰電池生產基地,廣東惠州每年有2GWh的產能,而深圳坑梓工廠一期已投產8GWh的產能,二期規(guī)劃產能為6GWh,目前也已經(jīng)釋放了4GWh。這樣大規(guī)模的生產不僅使比亞迪成為國內第一、世界前列的鋰電池生產商,同時規(guī)模效應也使電池的成本保持在一個良性的范圍內。如今,比亞迪的三元鋰電池成本約為1400-1500元人民幣/kWh,已經(jīng)低于特斯拉(約300美元/kWh)。
除了規(guī)模效應外,控制生產原材料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在我國青海已探明有非常豐富的鋰礦資源,因此比亞迪已經(jīng)在青海建設新的電池工廠,并協(xié)助當?shù)剡M行鋰礦的開采。青海電池工廠將于2018-2019年左右建成投產,年產能預計達到10GWh,這也將直接導致比亞迪電池成本的進一步下探。
前不久,曾被我們成為“中國的電裝”的比亞迪第十五事業(yè)部以比亞迪汽車電子的身份,開始銷售原本專供比亞迪汽車的電子產品。顯然,這是一種技術以及產能過剩的表現(xiàn),德爾福和電裝也是如此。那么居于動力電池產業(yè)中龍頭位置的比亞迪是否也會對外銷售電池產品呢?
上面我們說過,比亞迪現(xiàn)有的電池年產能為14GWh,比亞迪自身的產品每年使用10GWh左右,因此可以將剩下的產能對外銷售,成為其他車企的電池供應商。目前在業(yè)內,寧德時代緊隨比亞迪占據(jù)了行業(yè)第二的位置,并且為多家合資和中國品牌提供電池產品,但對于汽車廠商而言,在電池的供應商方面顯然需要更加安全和穩(wěn)妥的策略,供應商的增加意味著不會過度依賴某一家供應商,減少被其制約甚至“綁架”的風險。
在交流中,對于我們的這種猜測,王傳福也予以肯定,他透露目前已經(jīng)有十幾家國內廠商與比亞迪進行溝通,將會在未來成為比亞迪電池的客戶。而隨著未來產能的進一步提升,車輛動力電池銷售業(yè)務也將成為比亞迪的另一個收入來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