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作為一款小型城市SUV,昂科拉無可厚非地采用了扭轉梁式的非獨立后懸架。通常來說,這種懸架形式并不利于四驅系統(tǒng)中傳動軸、后橋半軸以及差速器等部件的布局,但是昂科拉在兩驅車型的基礎上,通過盡可能小的改動還是實現(xiàn)了四驅功能,特別是那彎曲的扭轉梁,令人拍案叫絕。
此次對比的兩款昂科拉車型分別為自動兩驅領先型(官方指導價17.69萬元)和自動四驅旗艦型(官方指導價19.69萬元)。
若要在一款車的基礎上推出兩驅和四驅版車型,那么在車型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四驅系統(tǒng)的布局問題,因此我們在昂科拉兩驅車型上很容易地看出針對四驅設計的端倪。除此之外,盡可能保證兩驅版和四驅版車型在底盤結構、相關部件等方面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則能夠最大化地降低成本。
● 麥弗遜式前懸架
兩款車型在車底前部的設計保持了一致,其中麥弗遜式前懸架中規(guī)中矩。透過發(fā)動機護板,我們看到了類似愛唯歐的全框式副車架,其通過6點與車身連接,提升了車身的剛性和碰撞安全。
● 車身中部
相比普通前驅車輛,四驅車型往往需要在車身底部設計凹度更大的中央通道來布置傳動軸,昂科拉也不例外。為了加強車身局部的強度,在車輛中間,兩驅版昂科拉設計了加強件,而四驅版車型在此基礎上還需承托傳動軸。
車身的后部才算得上是昂科拉最有看點的地方,圍繞著傳動軸的布置,油箱、懸架以及相關部件一起“里應外合”,最終在一款采用扭轉梁的小型SUV上,實現(xiàn)了四驅功能。
● 不同造型的油箱以及相應的保護裝置
可能有人會問,為了盡可能保證兩款車型相關部件的一致性,那為什么兩驅版昂科拉不采用馬鞍式的油箱設計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成本,馬鞍式油箱雖然分隔有兩個腔室,但仍只有一個汽油泵,一般通過虹吸原理將一側腔室內的燃油輸送到另一側腔室內,其內部的管路設計相對復雜,所以其也比傳統(tǒng)的油箱成本更高。
為了配合向下凸出的油箱,相應的保護裝置則顯得十分必要。兩款車型在油箱前部都設計了擋板,其中兩驅版車型在油箱的右側(即油箱凸出的一側)安裝了保護裝置,而四驅版車型在油箱兩側都安裝了該保護裝置。
● 扭轉梁式后懸架
為了減小對車內空間的占用,扭轉梁式的非獨立懸架可謂這款小型SUV的不二之選,當然,如何在此基礎上滿足四驅系統(tǒng)的布置需求則是拋給工程人員的一個難題。
兩驅版昂科拉后懸架的設計已經為四驅系統(tǒng)相關部件的安置做好了準備:分隔開一段距離的減震器和彈簧在等待擁抱半軸的加入;相對靠近旋轉樞軸的扭轉梁可以為布置四驅系統(tǒng)和差速器留出更多的空間。
由于工藝和材料的原因,通常變截面式的扭轉梁要比普通的圓形鋼管以及V型和U型開口的扭轉梁成本更高,由于本身具有較大的扭轉剛性,所以其凹槽內無需再布置防傾桿。
即使這樣,還是制約著四驅系統(tǒng)方案的夢想照進現(xiàn)實。工程人員只得把目標再次轉向那個有些礙事的扭轉梁。
剛才提到,采用變截面的扭轉梁對制造工藝和材質的要求相對較高,而這種彎曲的造型想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嚴苛,不過其依然是在車輛行駛中產生扭轉并起到抑制側傾的作用。
昂科拉四驅系統(tǒng)的結構相對簡單,其通過滾珠坡道的機械式結構和電磁離合器共同作用來將前、后橋的動力進行銜接。
簡單來說,滾珠坡道結構兩側的壓板分別與前、后橋連接,當前、后橋出現(xiàn)轉速差時,滾珠左右兩側的壓板便會發(fā)生轉動,同時滾珠沿壓板內側的斜槽滾動并將兩側壓板撐開,撐開的壓板擠壓多片離合器使其結合。不過只是這樣動力還沒有貫通,還有一道由電腦控制的電磁離合器需要結合,這樣才可以把動力由發(fā)動機傳到四驅系統(tǒng)中。當離合器片組完全結合時,后橋最大可獲得50%的動力。
● 相同的輪拱罩和輪胎
● 底盤全景圖
總結:
兩驅和四驅版昂科拉的底盤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尾部的設計上,為了安置四驅系統(tǒng),就要對某一部件進行改動,而造成的連鎖反應會使其周邊的部件也要進行相應的匹配,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一款采用扭轉梁的小型SUV上布局四驅系統(tǒng)并非容易,而昂科拉的獨辟蹊徑,讓我們領略到原來扭轉梁也可以這樣。(文/汽車之家 馮景毅)
相關鏈接:
● 汽車技術很難懂?汽車設計太遙遠?誰說的?這些內容也可以很有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