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R8 GT3賽車體驗
換上連體的防火服、戴上面罩和頭盔,你才有資格鉆進R8 GT3賽車中。工作人員用6點式安全帶把我牢牢固定在狹窄的副駕位置。跟職業(yè)車手的交流不需要形容詞,簡單明了就行了,準備好了嗎?GO!其實你想交流也沒有辦法,因為只要賽車動起來,引擎、變速箱和懸掛傳出的聲音讓自己說話都聽不清楚。隨著逼近1號彎,怎么還不剎車?這跟剛才自己駕駛R8 GT完全不一樣。
光頭胎在干燥路面的抓地力是另一個世界,剎車點晚了近50米,巨大的減速g值讓我的脖子一點也不輕松。出彎時車尾的每一絲滑動都反饋在車手對轉向的修正,我想這可能是輪胎還沒有到達最佳的工作溫度。
半圈后輪胎已經(jīng)進入了最佳工作溫度,我能感受到剎車時的減速g值還在增大。R8 GT3賽車好像永遠不會推頭一樣,重剎直接入彎。一圈的體驗極為短暫,相比彎道的橫向g值,直線加速就是“毛毛雨”。回到維修區(qū)后,我發(fā)現(xiàn)車手居然沒給賽車冷卻,直接停車熄火。難道這種熱血體驗,對于車手和賽車僅僅是熱身和暖胎?
◇奧迪RS3、R8 GT漂移體驗
干地漂移動力和輪胎是兩個重要因素,動力對于今天的車型來說都屬于過剩,為了每個人都能暢快淋漓的享受漂移,奧迪大手筆的為每個人準備了6條全新輪胎。4條用于RS3,2條用于R8 GT后輪。
對于RS3和R8 GT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RS3借著強大的四驅系統(tǒng),后軸最多可分配50%的動力,而這50%可作用在單獨后輪。進入漂移設定也很簡單,從模式中選擇Torque Rear模式并關閉ESC就可以了,之后只需掛入2擋,稍加轉向后地板油就可以完成起漂,并順暢地漂定圓。系統(tǒng)會在感知嚴重轉向過度之前將動力更多分配到前輪,糾正車身姿態(tài),隨后又迅速地把更多動力分給后輪,保持漂移姿態(tài)。所以僅需5分鐘,4條胎達到了壽命極限。
RS3借助著聰明的四驅系統(tǒng),漂移變得極其簡單,僅需5分鐘就磨光了4條輪胎。R8 GT同樣有Torque Rear模式的設置,并分7級可調。1級僅允許微小的滑動,5級之后系統(tǒng)會開始允許車身大幅度橫移。但是R8 GT就要細致入微的控制油門和轉向了,油門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會失敗,轉向也是要配合得當,反打的時機要精確,否則就會一直轉圈圈。
◇奧迪RS Q3 edition靜態(tài)體驗
RS Q3 edition 10 years是紀念RS Q3車型誕生十周年的限量產(chǎn)品,它總共限量555輛。車型有專屬的時空灰色,配合專屬造型的多條幅21英寸輪轂,是與普通RS Q3的不同之處。
動力方面沒有變化,依舊搭載是RS家族中的5缸“神機”,最大功率為40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為4.5秒,最高時速被限制在250公里/小時,當然官方的解鎖程序可提升至280公里/小時。
19英寸的制動系統(tǒng)可選裝碳陶剎車系統(tǒng),能進一步提升剎車的穩(wěn)定性。內飾方面,帶有銅色菱形縫線的桶型座椅首次出現(xiàn)在RS Q3十周年限量版中,座椅的背殼采用碳纖維材質,質感和功能性出眾。
◇總結
一天的性能體驗很滿足,RS3的四驅樂趣、TT RS的靈巧和R8 GT的恢弘氣勢,都足夠令人難忘。但遺憾的是,這些車型都與中國大陸市場無緣,原因我想你我都明白。目前各個品牌的純電性能車已經(jīng)大踏步到來,但2026年奧迪進軍F1時內燃機依舊是主角,我想說內燃機是無罪的,如果你是內燃機的粉絲,應該要牢記1-2-4-5-3這串數(shù)字,它是奧迪留給后人美好的回憶。(文/圖/攝 汽車之家 海外編輯 編譯 梁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