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這句話來形容一臺高性能SUV似乎再合適不過了。從大約20年前,寶馬用一臺“魔改”X5在紐伯格林北環(huán)賽道把圈速刷進了8分鐘之內(nèi),到現(xiàn)如今的X5 M/X6 M,寶馬好像對這種把品牌精髓注入SUV的行為上了癮。昨晚剛剛登場的X3 M/X4 M更是把這種玩兒法的門檻又拉低一級,不到百萬的價格就能品嘗到擁有510馬力、還兼顧實用的四驅(qū)大玩具,它會很有魅力嗎?不如先從賽道說起。
● X3 M雷霆版賽道體驗:
我們進行體驗的寧波賽車場是一條全長4.01km,最大高度落差24米,擁有國際汽聯(lián)FIA 認證的二級賽道。除了擁有一條X3 M的尾速可超180km/h的大直道之外,還有數(shù)個帶有明顯高差的復合彎道,非?简炣囕v的動力性和底盤性能。
其實這條賽道在國內(nèi)算比較大的,以前我用1.6L小馬力賽車跑的時候感覺每個彎道都是“海寬”,大直路總是跑不完。而在510馬力面前,這條賽道好像被縮小了兩號,直路好像變得特別短——X3 M/X4 M的動力在這里一定不是問題。
最新的S58 3.0T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活塞與連桿均采用鍛造技術,噴油壓力350bar。使用3D打印技術的氣缸蓋內(nèi)部結構除了實現(xiàn)輕量化之外,也進一步優(yōu)化了冷卻液流向,提高散熱效率,這讓發(fā)動機的性能被進一步壓榨,紅線轉速也達到了7200rpm。也使雷霆版最大功率達到510馬力、600牛·米。代號為M8HP76的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的液力變矩器進行了優(yōu)化,降低換擋沖擊,也讓鎖止更直接,散熱片也采用了更大的鋁制油底殼。全新M xDrive智能全輪驅(qū)動系統(tǒng)以后驅(qū)為主,只有后輪突破極限才會分配給前橋動力。
駛出維修區(qū)之前,我已經(jīng)通過方向盤上的“M2”按鈕將車輛的動力響應、懸架和轉向切換到了最激進的模式,變速箱也通過換擋桿上的按鈕調(diào)到了換擋時機最晚的狀態(tài)。所以在進入賽道深踩第一腳油門的時候,早在4000rpm轉以上待命的發(fā)動機立刻迸發(fā)出了足以把我牢牢按在靠背上的洪荒之力
要知道我們是在行進中加速,所以加速感自然和靜止起步時的頭暈目眩不同(很遺憾本次試駕沒有體驗彈射起步),最能體現(xiàn)力量兇猛的表現(xiàn)就是它快的讓人害怕,轉速越高越暴躁,車速越高越兇猛,就算在超過170km/h之后依然有強烈的加速感。會讓沒有賽道經(jīng)驗的人第一時間難以適應下一個彎道拉近的速度,從而因為恐懼而早早地踩下剎車。
全新8速M Steptronic自動變速箱具有三級換擋模式可選,越往后換擋轉速越高,綿密的齒比和智能的邏輯讓它在賽道中的存在感很弱,除了有些低速掉頭彎擋位降的還不夠低,導致出彎時變速箱還要再降一擋,影響加速效率。
聲浪也很帶感,車里聽到的聲音主要有全開的排氣閥門打底,聲浪模擬系統(tǒng)進行潤色,傳到耳朵里的就是低音充滿力量感、中高音音色細膩帶著一點金屬腔的排氣聲。高性能車若是沒有動聽的聲浪這種極具感染力的元素,哪還有魅力可言?
制動系統(tǒng)輕踩時反應有點敏感,但在賽道里重踩的時候卻非常線性、可控,減速力度更是強勁而飽滿。非常便于駕駛員用循跡剎車的方式減速入彎。入彎時剎車到轉向的過渡操作是細膩而微妙的,有一套易控的剎車算是成功一半,另一半就看轉向表現(xiàn)。
懸架的支撐性很足,在任何一個彎中都沒有車身被拋離的感覺,總是把車牢牢撐在地上。偏硬的阻尼和較高的車身剛性讓車輛在彎道中穩(wěn)定而易控,即便對路面細微起伏的吸收能力不足,車身總會隨著顛簸和路肩跳動,但給人的信心很足,偏硬的懸架襯套也能提供清晰的路感,你心里清楚離極限還有多遠。用油門和剎車分配四輪負載、調(diào)整車輛重心和姿態(tài)更是易如反掌,想偏推頭穩(wěn)著開還是想讓車尾機靈點找刺激,都聽你的。
四驅(qū)系統(tǒng)以后驅(qū)為主,動力分配的非常及時,所以除了關閉DSC在低速彎刻意大油門,可以逼出小幅度漂移動作之外,這套四驅(qū)系統(tǒng)全程的表現(xiàn)都非常穩(wěn)定。能讓人特別放心大膽地全油門沖上彎道中的坡頂,突破極限的方式也是從轉向不足到穩(wěn)定的四輪滑動,收一點油門就好,這種突破極限后的易控特別容易產(chǎn)生滿足感,也是純后驅(qū)車型不能輕易提供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兩車在散熱部分下了大功夫。我們都清楚,在賽道中車輛穩(wěn)定性有多重要,而熱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兩車在連續(xù)8圈的激烈駕駛中,機油溫度從沒超過120度,并且在散熱半圈之后立刻回落到100度左右,特別高效。另外油底殼內(nèi)部還有防止過彎時液面傾斜導致機油泵吸不上油的隔板,就像落場的改裝車。
● X4 M和X3 M的區(qū)別:
車身像是減掉了一些贅肉或者身高從一米九降到了一米八,動態(tài)表現(xiàn)更緊繃,節(jié)奏更快、更易控一點,方向路感和重心變化也更清晰一點。低重心也意味著懸架可以比X3 M再軟一點,這樣也解決了彎中起伏路面帶來的跳動,如果你能在賽道里把車開的像水中魚兒一般流暢,那它們倆大概就是鯉魚和鱒魚的區(qū)別。
● 公路體驗:
更大的排量基礎和動力儲備讓它們在日常駕駛時更有信心。這體現(xiàn)在輕點油門就能超掉路上90%以上的車并稍不注意就要超速,以及變速箱更加從容、平順的工作狀態(tài)。較硬的減振器和懸架襯套即使在舒適模式下也會提供豐富的路感,豐富到能清晰分辨柏油顆粒的大小和老化程度,說實話有點硬。X4 M還是托了低重心的福,懸架可以比X3 M更軟,運動模式下的懸架硬度和X3 M懸架的舒適模式差不多。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