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進入80年代以后,世界又一次進入了發(fā)展的軌道,新事物不斷涌現(xiàn)來代替陳舊的過往,流行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往返,汽車發(fā)展的步伐也越邁越大。但就在1979年,萬千新事物中誕生了一個特例,滄海桑田,它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tài)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度過了整整40年,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擁有鋼筋鐵骨的硬漢--奔馳G級。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疆沙漠一直是人類難以逾越的禁地,但對于奔馳G級而言正是它展示實力的地帶,這次進行沙漠體驗的車型有G 500和AMG G 63,這兩臺車在越野能力上相差無幾,最大的區(qū)別依舊是在動力和外觀內(nèi)飾的造型上,下面咱們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兩臺車。
強中自有強中手,AMG G 63和G 500雖說都采用了一臺4.0T V8 發(fā)動機,但是參數(shù)上的差距還是異常明顯的,全新AMG G 63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可以用狂暴這個詞來形容。在公路上,AMG G 63確實比G 500強悍不少,但是沙漠里兩位選手的實力其實相差不多,各項越野參數(shù)相差無幾。
除了變態(tài)的發(fā)動機性能,標志性的三把鎖和強悍的非承載式車身更是給奔馳G級注入了靈魂,前面提到的三把鎖就是奔馳G級最引以為豪的前中后三把差速鎖,分別為前軸差速鎖、中央差速鎖和后橋差速鎖,而這一代奔馳G級的差速鎖有了一些變化,由之前的油壓控制變成了電子控制,介入的速度得到提升。
整體來看,雖說少了一些機械的感覺,但在實際越野時的性能完全不差,并且有所提高,前懸架的行程在交叉軸等項目中也是夠用的。對于日后想改裝的朋友來說,前懸架換成獨立懸架確實有些遺憾;后懸架保持不變,依舊是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如果大家對于這個變化有些不夠清晰,可以點擊這里看看詳細的底盤解析。
雖說這一代奔馳G級看上去更溫柔了,但是各項參數(shù)全都有所提升。離地間隙241mm,比老款增加了6mm;涉水深度700mm,增加了100mm;最大側傾穩(wěn)定角35°,增加了7°;接近角31°、離去角30°和縱向通過角25.7°都增加了1°。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了一切,動力和脫困性都變的更加強悍!
簡單的外觀和內(nèi)飾回顧
外觀就不用多說了,作為辨識度最高的幾款車型之一,奔馳G級的造型變化依舊很小。依靠它見棱見角的肌肉線條和魁梧高大的身形,絕對會讓街上的行人多看上幾眼。
奔馳G級的內(nèi)飾和上一代車型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有了很強的豪華感,雙12.3英寸的屏幕效果不錯,在沙漠這種光照強度高的地方反光也很小。
對于一些極端路況而言,這些數(shù)據(jù)非常重要,畢竟你的眼睛沒法觀察到你的輪胎朝向、方向盤角度,豐富且詳細的車輛數(shù)據(jù)對于駕駛者的幫助很大。關于車輛外觀、內(nèi)飾和數(shù)據(jù)部分的介紹就這么多,下面咱們趕緊進入正題—沙漠體驗,第一步是進入沙漠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沙漠駕駛前得做不少準備工作,除了硬件方面的準備以外還有駕駛者的準備,在沙漠中行駛不同于以往,在公路上許多的駕駛技巧在沙漠里是行不通的,而且馬力也不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奔馳G級也不能全部擺平,掌握好車輛和沙子之間的平衡是要點。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初入沙漠需要注意的小問題。
調(diào)整胎壓
降低輪胎的胎壓是第一位的,調(diào)到1.0-1.5bar即可,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讓輪胎與地面有更大面積的接觸,提高輪胎附著力,這次活動廠家并沒有給奔馳G級和AMG G 63更換特殊輪胎,均使用的是倍耐力 SCORPION ZERO系列輪胎(原廠輪胎),這個系列的輪胎在公路和非鋪裝路面都可勝任,屬于性能比較均衡的一款輪胎。
如何停車
調(diào)整好胎壓是第一步,沙漠中的路況比較復雜,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溝壑、沙坡,如何安全的停車也是一件十分講究的事,盡量把車輛停到坡中,車頭朝下或者平放在地面上,切記不要車頭朝上,要不再起步可就費勁了。
車上的旗桿是干什么用的?
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每臺車上都有一個桿子,其實它的作用是為了沖坡和穿越溝壑時提醒車輛的位置,這樣就會避免會車時出現(xiàn)事故。試駕會還好,如果是車友一起去玩這種旗桿是必備的。
沖坡失敗怎么辦?
沙漠行駛中難免會出現(xiàn)動力不足導致沖坡失敗的情況,這時一定不要慌張,順勢把車頭向坡下調(diào)整,回到坡底,再來一次,切記不要猛踩油門和急打方向,那樣做很容易導致陷車和翻車。
我和很多人一樣,在沙漠中駕駛的機會也不多,這些小常識也是奔馳的培訓工程師分享給我的,與大家共勉。體驗的過程中我也在總結,個人感覺沙漠中如何控制油門是最大的一個學問,大了,車輛就會刨坑,小了,車就不走了,救車的時機比在賽道上更要提前。
想掌握好油門還是比較難的,這與平時我在測試時通過交叉軸、饅頭包等項目時的感覺有些類似,關鍵是掌握好一個點,然后放穩(wěn)心態(tài),控制住油門踏板(不要輕易的松油門),這樣大部分的障礙就能順利通過,總結一句話:油門要穩(wěn),力大磚飛,力小不動。擺正心態(tài),戒驕戒躁,對待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給大家分享完沙漠中的小常識和我的感受之后,下面就是實際的體驗項目了。
第一個項目:如何在沙漠中給G級車換備胎
第一天的試駕項目整體而言難度不高,都是為了第二天難度更高的項目做準備,首先我們進行的項目其實是一個講解,教練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沙漠中給奔馳G級換備胎。
大家可以猜猜這個白色塑料板是做什么的,在場的大多數(shù)媒體朋友們也都沒猜出來,在這兒賣個小關子,答案一會兒揭曉。
剛才我讓大家猜的那個白色塑料板其實是為了在戶外讓駕駛者放千斤頂時和查找底盤問題時墊膝蓋用的,十分貼心的小細節(jié)。架好千斤頂之后,就是拆螺絲換輪胎了,在這里就不在贅述了。
第二個項目:簡單的場地測試
這個講解完成之后的第二個項目是一個簡單的場地測試,使用的車輛是奔馳AMG G 63,其中有四個測試小項,第一個是坡中小交叉軸,第二個是饅頭包,第三個是上下臺階路,第四個是側坡行駛。
對于AMG G 63而言這些小測試只算是個輕松愉快的熱身項目,下面要開始真正的玩沙子了了,咱們繼續(xù)往下看。
第三個項目:初入沙漠
第三個大項目就比較有意思了,進入沙漠玩玩沙子,整體難度與第二天的高級賽道相比難度較低,所以大家可以將它看作是第二天高級賽道的預備課程。
在沙漠中車速慢時大家會下意識的像平時那樣猛給油門,其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實際駕駛時應該提前判斷前方的路況,慢慢地給油加速,沖過障礙,對于奔馳G而言將轉速保持在2000rpm左右最好,勻速通過。
試了兩圈之后教練讓我在沙坡側面進行了一次難度稍高的行駛,這個動作更需要掌握好油門和方向,為了保持住車頭的方向,需要不斷的小幅度的向右修正,難度不小,算是給我加練了一下。
第四個項目:極限挑戰(zhàn)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就來到了活動的第二天,今天主要將進行兩個賽道的體驗,第一個驚險刺激的側坡行駛和沖上沙坡,駕駛的車輛為奔馳AMG G 63,第二個項目是沙漠穿越,通過一些溝壑高坡,駕駛的車輛為奔馳G 500。PS:這兩個項目我都錄制了一段小視頻,路線崎嶇,車內(nèi)振動比較大,所以鏡頭有些晃動,請大家諒解。
體驗視頻:
下坡過程中不要猛沖猛給油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為了在向上沖坡時有儲備更多的動力,所以不要把轉速提的過高,為了上坡做準備。
沖上坡之后會沿著山脊一路向上向前,這時車頭會一直向山下側滑,需要小幅度的修正方向,切記不能大范圍打方向,方向打的越大,阻力就會越大。
這個環(huán)節(jié)其實主要考驗的是車手的心態(tài)和油門力度的掌握,也是本次活動中體驗到最刺激的項目,很有意思。隨后的項目有點像在模擬沙漠行駛的感覺,整個賽道會有很多復雜的路段,其中有溝壑、側坡行駛等等。
體驗視頻:
開始之后會出現(xiàn)很多個向下的深坑,這是大家需要在坡頂慢踩剎車,然后在坡中和坡底給油,給車輛一個控制,保持行駛軌跡。
側坡行駛與剛才在山脊上行駛相比要更簡單一些,只需要輕打方向,不要走跟隨前車留下的車轍印走,自己走自己的路就能輕松的完成。
全文總結:
經(jīng)過兩天的接觸,這一代奔馳G級真的是讓我愛不釋手,這次“進化”我認為是成功的,上一代令人有些煩惱的轉向手感和底盤質感消失不見了,奔馳G級變的更舒適更現(xiàn)代,并且在嚴苛路面中的表現(xiàn)依舊表現(xiàn)強悍,足以應付絕大部分的復雜路況。其實它還是它,只不過多了一些溫柔。
今年對于奔馳G級而言并不平凡,它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40歲的年紀對于一個男人來說正是人生當中第二個黃金期,多了幾分擔當壓力,少了些許不可一世;它同樣也是這樣,雖說年少輕狂不在,但沉穩(wěn)內(nèi)斂盡顯,對待人和物似乎也更溫柔了一些,但心中所追求的目標依舊沒變。人世間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變化,流行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往返,種種過往并沒有磨平它的力量和鋒芒。時光荏苒,它比我想象中的、意淫出的它和我年幼時看到的照片更加耀眼。(圖/文/攝 汽車之家 謝玥 視頻剪輯 王旻昊)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