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和傳動系統
從2015款開始,領航員改為采用福特的3.5升排量雙渦輪增壓EcoBoost V6發(fā)動機(取代之前用的5.4L自然吸氣V8機器)。這款EcoBoost V6發(fā)動機不是什么新設計,早在6年前它就已經被用在一些福特和林肯的車型上(Flex、金牛座SHO、MKS、MKT等等)。但是這回用在領航員上的是這款發(fā)動機的最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380馬力,最大扭矩624 !っ。不要因為這款發(fā)動機面世已有一段時日就小看它。事實上目前各種流行的最新技術,諸如直噴、雙渦輪等等,這個EcoBoost V6機器上都有采用。它唯一沒有的就是自動啟停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這個EcoBoost V6上還采用了一項挺先進的技術:它的氣缸沒有用傳統的缸襯,而是采用了金屬熱離子鍍層(Plasma Transferred Wire Arc thermal spraying,簡稱“PTWA噴鍍”),讓氣缸內壁直接覆蓋一層很薄的鋼鐵鍍層。省掉了傳統的缸襯,可以有效減輕發(fā)動機重量。
領航員上用的這個3.5L V6增壓機器屬于EcoBoost第一代產品,它的缸體用的還是開放式水道的設計。這種結構只適合自然吸氣或者中低程度增壓的應用場合,所以我不建議用戶自己去隨便改裝ECU來提升馬力。你把增壓調得太大,搞不好氣缸會變形甚至破裂的。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變速箱和傳動系統。領航員用的是代號為6R80的6速自動擋。福特這個6R80其實就是ZF的6HP26的改良版。6HP26早在2001年就開始投入生產了,因此這個變速箱可以算是老戰(zhàn)士了。按現在的標準來看它并不先進,表現中規(guī)中矩而已。不過領航員這種沉重的SUV也沒必要去講究像運動車那樣的換擋性能。
● 駕駛體驗
【視頻:超哥講解領航員的駕駛感受】
我們試駕樣車帶有“Lincoln Drive Control”可調駕駛模式,分為:運動/標準/舒適三擋。
運動模式下,減振器的阻尼變得較大,因此你會覺得懸架馬上硬了很多,路面上大部分不平整都會傳到座艙里來。并且底盤抗扭剛度應付硬懸架明顯能力不足,你能經常感覺到底盤的后半部分有高頻小幅度的扭動。領航員這車的用途就是為了開的/坐的舒服,我個人覺得沒什么要緊事的話,沒必要選擇“運動”這一擋。
標準模式我覺得挺不錯的,懸架減振較軟,乘坐比較舒適。代價就是駕駛感覺有點飄;尤其是跑高速的時候沒有“穩(wěn)如泰山”之類的感覺,這一點它是沒法跟運動轎車比的;舒適模式,主要是油門反應變得遲鈍,并且減振器的阻尼更小、懸架更軟。這個模式要看個人喜好。對于我來講,我并不喜歡油門踩下去老半天,車子才開始有反應的那種風格。
阻尼連續(xù)可變減振器(CDC, 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受電腦控制以實現硬度的變化。這個裝置的核心元件是一個直徑大小可變的閥門,閥門開口大的話,阻尼液的流通更加順暢,所以此時減振效果比較“軟”;閥門開口小的話,阻尼液流通阻力大,此時減振效果“硬”。
行車電腦根據當前的行車狀態(tài),還有駕駛模式的選擇,控制CDC里面的電機,來調節(jié)那個閥門直徑開口的大小,來達到無級連續(xù)調整減振軟硬的效果。
領航員長軸距版的軸距有3.3米長,所以方向盤要轉動挺大的角度才能完成拐彎。這車拐彎半徑是13.4米,并且車身很高,在狹窄空間(比如說室內停車場)里開的話要留個心眼。
● 加速剎車測試
我們測試的長軸距版領航員,車里坐一位司機之后有將近3噸重。靜止起步加速的時候,由于渦輪延遲,在剛開始加速的時候它給人的感覺就類似用3.5L排量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來拉3噸重的車身,力度感一般。但是轉速上去之后渦輪進入狀態(tài),接下來的加速表現就挺不錯了。我們測了多次0-100km/h加速,最好成績是7.1秒,盡管4.10:1的終傳比導致需要多換一次擋(3擋)才能達到100 km/h的速度,這個成績對于這么沉重的大SUV來講是挺不錯的了。
除了靜止起步的情況之外,你不容易感受到這款3.5L渦輪增壓機器的渦輪延遲現象。原因是:這么沉重的SUV在行進當中,你想要提速,那個6AT基本上都要降擋;這個降擋間隙造成動力傳輸部分中斷,可以很好地掩蓋掉渦輪延遲的感覺。
要想達到最好的加速成績,必須用4X4 Auto模式。在4X2后驅模式下,你油門踩得深的時候后輪就會嚴重響胎打滑。我們也嘗試用過后驅模式來測0-100加速,成績沒法跟四驅模式比。一旦接通了四驅模式,由于發(fā)動機輸出的380馬力都分散到四個輪子上,因此每個車輪打滑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在我們的測試當中,關掉防滑功能,四驅模式彈射起步,我都沒發(fā)現有輪胎打滑的現象。
剎車平均成績?yōu)?1.26米左右,這對于重量接近3噸的領航員來講可以算是很優(yōu)秀的成績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