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tài)試駕部分
熟悉的三菱4A91S發(fā)動機,不一樣的是上次我們試駕的是一輛手動擋兩廂版,而今天的試駕車是自動擋,它的變速箱來自愛信。從擋位數量上來看,不帶手動模式的4AT的確已經過時了,然而我一向不主張盲目根據擋位數量來評論一套動力系統(tǒng)的好與壞,關鍵還要看它們之間的默契程度。
還記得之前我們測試的E系列手動擋兩廂版嗎?同樣1.5升的4A91S發(fā)動機,在與手動擋的結合下,0-100km/h加速跑出了10.44秒的好成績,要知道這個成績對于10萬以內的自然吸氣車型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然而,今天試駕的這輛三廂版車型卻沒能有如此突出的表現,它的動力感覺非常一般,加速超車并不輕松,除非直接將油門踩到底,否則駕駛者只能光聽發(fā)動機在嘶吼,車輛卻并沒有什么加速的跡象。
這大概和它的4AT變速箱有關,日常駕駛時,這臺變速箱的表現總是慢上一拍,正常起步緩踩油門加速時,發(fā)動機至少要到2300轉才肯換擋,稍稍深踩一些轉速就會升到3000轉以上,此刻你的心理會一直催促著“怎么還不升擋”,甚至有時會懷疑性地低頭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掛到了“L”擋。而在高速巡航時,如果你想超車,你必須果斷的將油門踩到底,沒錯,只有將油門踩到底時轉速才會快速升高到5000轉,然后降擋,否則哪怕只差一點沒有踩到底,變速箱都不會按照你的意圖快速做出降擋動作。
不過話說回來,恐怕很少有人在平時開車時會經常把油門踩到底,讓轉速超過四五千轉吧!一方面轉速過高會增加油耗,另一方面,長期這樣操作也會加劇車輛的磨損。所以結合這兩次我們的試駕,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并不是這臺1.5升發(fā)動機動力有多么弱,而是這臺4AT限制了它的輸出,廠家在兩者的匹配上還需進一步優(yōu)化。
對于這個價位車型的隔音效果,或許我們不應該有過高的期待,這輛E系列三廂版也沒能給我們帶來任何驚喜。低速時發(fā)動機的聲音就會明顯的傳入車內,這與我們此前測試兩廂版車型時的表現幾乎一樣。而隨著車速的增加,它的車內噪音也并沒有呈夸張直線遞增的趨勢?傊斳囁俦3衷120km/h時,車內正常交談、聽音樂都是沒問題的。
相比于動力系統(tǒng),這款車在底盤方面的表現令人滿意,雖然結構簡單,但卻并沒有松散的感覺。懸架整體調校偏向于舒適,能夠很好的化解掉路面的顛簸,過減速帶時彈簧的回彈干脆利落,沒有多余的彈跳動作。E系列采用的是機械液壓助力轉向系統(tǒng),低速轉向時手感偏沉,不過好在它的回轉圈數并不多,所以在掉頭時也顯得輕松容易一些。另外,E系列的剎車踏板腳感有些偏硬,行程較短,初次駕駛時需要適應。
總結:
總體來看,盡管E系列三廂版在外型上不免會飽受爭議,不過它相比兩廂版在實用性上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更大的后備廂可以容納更多的行李。而且這款車在配置上也有亮點,它不僅擁有電動天窗、GPS等常規(guī)配置,而且還帶有自動大燈、雨量感應式雨刷等功能,這在同級別車型當中是比較少見的。舒適性方面,E系列三廂版不僅座椅柔軟,車身的底盤懸架調校也偏向于舒適,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不過經過一天的試駕,這款車型也表現出了一些不足,例如配合不夠默契的動力系統(tǒng)不僅影響了車輛行駛的平順性,而且還限制了動力的輸出,從而導致轉速偏高、噪音有些大。所以現階段我還是更加推薦手動擋車型,希望廠家日后能夠完善一下發(fā)動機與變速箱匹配的問題。
另外北汽目前在全國各地的銷售網點還比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消費者。所以廠家要想獲得更好的業(yè)績,如何迅速擴大經銷商規(guī)模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文/圖 汽車之家 張子儀)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