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結論
GT-R的性能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對于它進入3.8秒大關絲毫沒有任何懷疑,盡管這次測試有些遺憾,但是遺憾中我們也看到了它的實力,超跑殺手的名聲的確不白喊。
變速箱的遺憾我估計是很難在這代上解決了,雙離合器先天的扭矩承受缺憾和GT-R的變速箱位置都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把變速箱囚禁在后座下方那個窄小的位置從物理角度上本身就是對散熱的一個挑戰(zhàn),很遺憾,好像日產在設計這代GT-R時候忽略了這個問題。
如果把變速箱通過調整解決的話,我相信GT-R將徹底成為超跑殺手,適中的價格及非常簡單的駕駛難度,甚至我們可以絲毫沒有貶低意味的喊出“傻子超跑”的口號,只要把所有按鈕調整到RACE模式,踩油門就可以了,我相信你每次都可以享受4秒的快感,也許這會讓那些需要復雜設置才能爽起來的超跑用戶很羨慕,甚至就連不是超跑的寶馬M5用戶想跑出個好成績都需要先設置個10來分鐘,才能放心開始施展性能。和它們對比起來,享受GT-R的性能快感就像單身時候“自瀆”一樣的簡單和快樂,只要你想,隨時可以。
說到最后,也許有些網友會說:“你們汽車之家不是說R8也是這樣簡單就享受快感么?”的確如此!享受R8的快感更簡單,你只需要關閉ESP,同時全踩油門和剎車之后松開剎車就能輕松享受彈射模式,比GT-R還簡單,但是我們?yōu)槭裁床缓虶T-R一起討論?結果是殘酷的,R8能達到的4.7秒百公里加速成績如果和GT-R跑對比加速的話,結果只能有一種--眼瞅著GT-R撒野式的遠遠離去,R8那個“民用”4.2V8只能暗自嘆氣,盡管R8駕駛起來更簡單,可是不把5.2-V10版搬來,干掉同樣簡單的GT-R的奢望就只能活在R8夢里了。
對GT-R恨之入骨的還有911Turbo及LP560-4,他們都是4秒的車型,但整體的價位GT-R要比他們實惠不少,并且最要命的是駕駛難度要比他們都低了很多。隨著日產悄然開始重視左舵市場的開拓,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未來3年后翼豹和EVO又將成為過去式的車型,雖然GT-R比他們都貴了不少,可是那時候玩GT-R將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及各種論壇的熱門談資。(圖/文:汽車之家 韓路 測試助理:汽車之家 梁巍)
● 附錄:了解一下GT-R的背景與出身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它名字的含義。G(Grand):性能優(yōu)越的車;T(Touring):能夠長途奔馳的車;R(Racing):適合用來比賽的車。了解了名字的含義之后,相信你對它能夠這樣出色的性能也就不會感到意外了。沒錯!當初研發(fā)生產這款車的目的就是為了參加比賽,而它在賽場上的表現也非常的出色!
首代GT-R車型誕生與1969年。并且于1969年至1972年間創(chuàng)下全日本GT場地賽50場不敗記錄。除此以外,BNR32車型也征服了包括著名的澳門東望樣房車賽在內的多項國際賽事。而新一代GTR BNR35在紐堡林北側環(huán)道創(chuàng)造的7分38秒圈速,比保時捷911 Turbo的7分40秒還要快了2秒!作為高性能跑車,其車壇“戰(zhàn)神”的形象已無人能及。
自1969年至2007年日產的GTR車型已經推出了6代車型,動力方面也從開始的180馬力增大到了280馬力。GTR的“進化”過程代表了日系高性能房車的發(fā)展過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