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典型的家用緊湊型轎車,朗逸的內部空間肯定是多方關注的焦點,而當我親身體驗過朗逸內部空間后,我被徹底征服了,隨后也得出了這樣的感嘆:原來德國車的后排也能是這樣的寬敞!
由于定位家用,因此朗逸的前排座椅走的是舒適風格路線,而座椅的包裹性并不是很很好。而在德國車一直被人詬病的后排空間方面,朗逸處理的比較不錯。185cm的乘客坐進去頭部空間有些壓抑,我想如果是175-180cm的身高駕駛者坐進去,頭部空間會很寬敞,不會有壓抑感。而當我坐過了朗逸的后排后,它使我徹底改變了對德國車后排空間狹小的觀念。
朗逸的后排腿部空間大的讓人有些咋舌,編輯身高185cm坐在后座,腿部剩余的空間竟然有將近兩手掌的富余,不夸張的說,朗逸的后排是可以盤二郎腿的,沒有任何問題。
『朗逸的后備箱空間彈性很大』
一款家用緊湊型車除了要擁有寬大的內部乘坐空間外,它的后備箱容積的大小也同樣受到關注。朗逸的后備箱空間為472L,使得日常家庭使用綽綽有余,而朗逸的后排座椅也可以進行折疊這樣進一步增加了后備箱的空間,這樣一來使得后備箱空間彈性很大。
通過對朗逸空間方面的深入體驗,我對這款車充滿了信心。因為在朗逸之前德國車的軟肋--后排空間小,在這款緊湊型車上得到了最大化的改善,甚至超過了某些同級別對手。
● 內飾方面--走的是清新淡雅路線
朗逸的內飾設計風格既遵循了速騰、途安那種工業(yè)感的風格,又新添了淡雅清新的風格。此次從它的內飾整體上看,內飾并沒有用太多的線條來達到復雜的豪華感。此次朗逸的內飾設計走的是一套比較樸實的內飾設計路線,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設計風格。
之前在媒體試駕的時候,由于車輛使用的是試裝車,因此在車輛裝配工藝和用料方面有些不足,因此也使得大家更加期待朗逸量產版車型的工藝和用料。但當我見到量產版車型后,朗逸的做工和用料雖然有了一些改動,但是還是有些不足。不過朗逸值得稱贊的是繼承了大眾精細的安裝工藝,無論是車身焊接還是內飾的安裝上都達到“毫米級”的水平。
在朗逸的儀表臺上運用最多的同時也是最顯眼的元素得就是圓形元素了,除了儀表盤的圓形轉速表和車速表外,4個空調出風口也采用了非常有個性的圓形設計,如此一來,曲線和圓形相疊加的巧妙設計令整體造型顯得非常柔和、溫馨,圓形的邊緣均采用鍍鉻飾條點綴,非常精致。
『傳統(tǒng)的大燈總成、藍色背光的儀表盤都深深的刻下了大眾的烙印』
而令人不滿的地方則是量產朗逸的內飾用料檔次還是比較較低的,整個中控臺完全采用的是硬塑料制成的,并且塑料件的用料也要比速騰等同級別車要低幾個檔次。難道說為了達到朗逸入門級緊湊型車的定位,上海大眾就在內飾用料上采用較低的材質嗎?這可不應該!
『朗逸的前后排均設計了扶手』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朗逸的座椅非常的舒服,據上海大眾官方說,朗逸擁有完全中國化的座椅設計。而以我真實坐上去的感覺的確感受到了它的與眾不同。精致的皮質面料、柔軟的座墊以及頗具人體工程學造型的靠背設計,能讓駕駛者和乘員均能夠擁有相當出色的乘坐姿勢,這樣的設計中短途駕駛會比較舒適,但長途駕駛可能會有些勞累的感覺。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