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專業(yè)評測] 在這個三缸小排量發(fā)動機日益流行的年代,很高興看到大眾的1.2TSI發(fā)動機依舊保持著四缸的狀態(tài),這不僅僅是物理結構上與生俱來的競爭力,作為中國最會賣車的企業(yè),它們更是要在旗下10-15萬元的產品上全面推廣這套小排量動力總成,首當其中的,當然是品牌里最能跑量的產品——朗逸。今天我們要測試的是朗逸1.2TSI車型,排量代號為180TSI。
說到1.2TSI的朗逸,很容易就能聯(lián)想到此前推出的藍驅版車型,不過此次我們測試的180TSI則是一款獨立車型。從外觀和配置來看,它不再強調自身的環(huán)保屬性,特別是一些細節(jié)方面,變得更加的實用化和市場化,明顯的朝著討好消費者的方向來設定。
目前朗逸家族中銷量最好的車型是指導價13.69萬元的1.6L自動舒適型,實際市場價格大概在12.3萬元左右的樣子。那么試駕1.2TSI車型之前,就很有必要先說說它相比1.6L自動舒適型有什么區(qū)別。
外觀造型上兩款車基本上沒有什么區(qū)別,原先1.6L和1.4TSI車型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進氣格柵最底部是否有鍍鉻飾條,如今1.2TSI車型和1.6L是完全一樣的,都是黑色的塑料。大燈無論遠近光都是鹵素的,且沒有透鏡,這個級別的合資品牌基本在這方面都挺吝嗇的。其他車頭的配置上,霧燈依舊可以兼顧轉向輔助燈,前4探頭雷達也是實用的配置,這兩個配置給好評。
輪圈也是完全一樣的比較耐看的多條輻的款式,相比之下原先藍驅車型上那種雙色的低風阻輪圈理論上能提升一些燃油經濟性,但成本也高一些。輪胎沒什么花樣,規(guī)格為205/55 R16的韓泰OPTIMO k415是熟面孔了,皮實耐用但路噪偏大,還有個優(yōu)點就是非常便宜,市場價差不多420塊錢/條,比同規(guī)格的馬牌CC5大概要便宜60塊/條。
車尾和1.6L車型間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尾標,1.2TSI車型要比1.6L多了一個“180TSI”的logo,除此之外就再無區(qū)別了。后備箱沒有開啟按鍵是值得吐槽很多遍的設計,真的是很不方便;排氣管也是單出的,只有1.4TSI車型是單邊共兩出的。
全黑內飾和1.6L自動舒適型也基本上是一樣的,用料很一般,能摸到的地方都是硬塑料,但是質感的處理和做工上沒什么可挑剔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1.2TSI車型配置更高一些。
首先就是真皮方向盤帶有多功能按鍵了,這是原來1.6L自動舒適型所沒有的,而且這個真皮方向盤的手感真是沒得說,非常的趁手。然而相對的,朗逸全系車型的方向盤都只能上下調節(jié)而不能前后調節(jié),這也是被許多消費者所詬病的。
多媒體系統(tǒng)和1.6L自動舒適型是一樣的,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支持藍牙音樂播放和電話接聽,也算夠用了。自動空調是后者沒有的配置,而且?guī)M2.5過濾,過去要到1.6L自動豪華型和原先的藍驅版上才會配備,如今1.2TSI上也搭載了。一鍵啟動和發(fā)動機啟停都是1.6L自動舒適型上沒有的配置,不過無鑰匙進入功能卻沒有在這臺1.2TSI上配備。這方面我的幾個同事們和我存在一些分歧,他們覺得沒有無鑰匙進入卻有一鍵啟動是個“反人類的設計”,而我倒覺得挺正常的,因為我的奔馳E級上也是如此,習慣了也沒覺得有多麻煩。
另外,這臺1.2TSI的朗逸上同樣配備了真皮座椅和電動天窗,這兩項配置1.6L自動舒適型也有,屬于國人購車時很重要的加分項,但是在之前藍驅版車型上卻是沒有的。主駕駛座椅可以調節(jié)座椅高低,但實際上本身坐姿就挺高的,旋鈕式靠背調節(jié)是出于安全考量的設計,調節(jié)精度也比拉桿式更高,但便利性上就要打低分了。
其他方面,朗逸的前后排座墊長度都不太夠,所以腿部支撐表現(xiàn)只能說一般般。后排空間比較寬敞,這在之前的文章里都有詳細的體驗了,這里也就不贅述了?傊,這臺1.2TSI的朗逸配置上來說要比1.6L自動舒適型略高一些,作為家用車肯定是足夠了,但性價比是不是足夠高,這還得要看價格。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