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方向盤福特(進口)-?怂(進口)
相關車型:?怂(進口) 2019款 ST 歐洲版
中控方向盤
至于多媒體系統(tǒng)方面,卡羅拉已經將實體按鍵整合至屏幕中了,而馬自達3和福克斯都還具備實體按鍵。?怂沟陌存I較大且圖像清晰,馬自達3則是利用一個旋鈕操作音量、選曲。另外,馬自達3和?怂苟际褂闷放埔繇懀R自達3為Bose,?怂篂锽&O。
中控方向盤
中控方向盤
中控方向盤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馬自達3讓我們很驚艷。也很慶幸馬自達的工程師沒有為了討好廣大的消費者,用上了“淺色的皮革材質”。進入車內,一整片黑色為主色的內飾迎面而來,而且大面積使用皮革材質包裹中控臺及內飾。整個中控臺沒有太多弧線,輔以啞光鍍鉻飾條和白色液晶數字屏,中控臺區(qū)域看起來非常有質感。
如果要說誰的風格最強烈,那馬自達3絕對能夠獲得第一。它的內飾沒有五顏六色花里胡哨的搭配,簡單的黑色讓人覺得很有高級感。大面積皮革包裹、真實的縫線、啞光鍍鉻開關都是提升內飾質感的秘密武器。除了大面積的皮革包裹,你看不到任何“大”的飾板或是飾條,精致雅潔是馬自達3的特征。
卡羅拉則是繼續(xù)延續(xù)了豐田的設計理念,把所有的按鍵、開關全部往上提。和上一代車型相比,這代卡羅拉的中控臺質感提升很多,你能摸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軟性材質,采用弧形造型讓它看起來很科幻。另外,廠家強調全新卡羅拉的中控臺高度降低,能讓前方視野更好。而中控臺中央的大屏幕仿佛“長”出來一般,有人覺得好看也有人覺得突兀。
而卡羅拉的內飾質感則是持續(xù)進步中,不過論精致度,還是輸給馬自達3,這不是說它粗制濫造,而是整體設計和馬自達3走的是不同的路子,“大面積拼”接是卡羅拉的中控臺設計特色,而階梯狀設計則是有助于車內更有空間感,此外,以豐田一貫的高標準,你是挑不出什么致命性缺點的。
?怂沟闹锌嘏_造型和兩位日本對手相比則是有著不同的風格。首先你能看到比較多的實體按鍵出現(xiàn)在中控臺上(和上一代車型相比已經大幅減少),光是這點就令人覺得比較人性化。大大的中央空調出風口能確保冷風(或熱風)能夠直接送到后排(雖然本車有后排空調出風口),“實用”是?怂沟淖罡咧笇г瓌t。不過說到質感,?怂沟闹锌嘏_的表面處理就稍微沒那么細膩,壓花較粗,即便是它的公差表現(xiàn)也非常好。
?怂挂灿蒙狭舜蠹宜矚g的軟質材料,雖然表面處理沒有另外兩個對手來得那么細膩,那條大片的銀色飾板似乎也和對手輕薄化的設計有些不同,但是這并不妨礙它的實用性?照{、多媒體系統(tǒng)的操作按鍵很整齊地羅列在中控臺中央部分。在實體按鍵越來越少的趨勢下,這樣的設計更加直覺化。
中控方向盤
看完了整體設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個車內飾的細節(jié)。首先是儀表盤部分,馬自達3仍然維持了一貫簡單、偏冷的設計質感。除了必要的燈號,三環(huán)表上只有白色和紅色。與之相對的是卡羅拉的儀表盤,以藍色為主色的它,顯然是在告訴你“我是一輛混動車”,不過卡羅拉的儀表盤布局讓人看起來有種不夠清爽且有點廉價的感覺。至于?怂,則是充滿了歐系風格,雙環(huán)表設計,中間有水溫和油量,雖然沒有太多設計感,但是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方向盤則是各有特色,握感都很不錯。不過在這里還是得說下馬自達3的方向盤質感,不論按鍵質感還是整體造型,都很吸引目光,看得出馬自達在設計的時候非常注重這些細節(jié)質感的呈現(xiàn)。
中控屏又是馬自達3的一個特點了。越來越大的中控屏是當今的車壇趨勢,不但要大還要能夠觸控,卡羅拉和?怂苟加写斯δ,但是馬自達3的中控屏卻不帶觸控功能,而且離駕駛者有段距離,且須透過擋把后方的旋鈕操作。
事實上,馬自達還打算在未來的車款上縮小中控屏的尺寸,因為該廠認為過大的中控屏會導致駕駛者分心,操作觸控屏時還容易偏離車道。話雖如此,馬自達3的中控屏是三車之中最大的,為8.8英寸。
而空調系統(tǒng)方面,卡羅拉的空調操作界面最清晰,但是只有單區(qū)自動空調,馬自達3的空調按鍵最有質感,而且開關設計很有一致性。至于?怂惯是維持著“大”、“清楚”的界面設計,很圖像化也很好操作。三車都具有后排出風口設計,但無后排獨立空調。
中控方向盤
內飾的精致感明顯提升
坐進車內的第一印象是整個中控臺不像現(xiàn)款車型這么靠近駕駛者。另外內飾的質感有了明顯提升,非常有德國味。
新風系統(tǒng)是將來的中國市場車型特有的配置。除了可以過濾PM2.5外,這套系統(tǒng)還能在鎖車狀態(tài)下,間歇性的為車內透風換氣,保持車內空氣的新鮮。
無線充電功能目前在同級別車型里還不多見,全新福克斯有暫時的領先優(yōu)勢,不過相信這個功能今后會越來越普及,畢竟在便利性上有明顯體現(xiàn)。
相關車型:?怂(進口) 2014款 ST
相關車型:?怂(進口) 2014款 三廂版
中控方向盤
坐進車內,?怂筍T相比普通版進行了小幅度調整,沒有特別強調戰(zhàn)斗氛圍,除了配色以外,相比普通?怂箙^(qū)別真的不大。再來看看高爾夫GTI,賽車樣式的方向盤是個加分項目,其他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四輻方向盤造型和普通版相差無幾,只不過打孔真皮包裹的手感要好了許多,摩擦力與柔軟程度和普通?怂共辉谝粋級別上。我知道各位想抱怨為什么不給配一個三輻的方向盤,這樣看起來才更運動,這點相信我,?怂筍T上的四輻方向盤手感已經相當出色了,建議各位去4S店親自感受感受,三輻的設計改變的只是視覺效果罷了。
其實個人更傾向于高爾夫GTI的方向盤,手感與?怂筍T一樣,也都帶有展示自己身份的銘牌,平整的底部更貼近于賽車造型,這一環(huán)節(jié)GTI扳回一局,憑個人感情我想給它加一分。
儀表盤是最直觀的交流儀器,作為主打運動的車來說還有活躍氣氛這么一項任務,這么看的話,這倆車都只做到了60分,傳遞信息任務完成了,只是看起來還不夠刺激。
中控臺上方多了一個長條形的儀表組合,分別為機油溫度、渦輪增壓值、機油壓力,方便駕駛員觀察車輛狀態(tài),這點完勝高爾夫GTI。
?怂筍T采用了一鍵啟動按鈕,而高爾夫GTI則為普通的擰鑰匙啟動,就打火這個動作來說,?怂筍T又贏了,起碼看起來高檔一些,還更帥一點,旁邊兒的姑娘看著也許會更開心。
?怂筍T中控面板采用金屬烤漆增添了時尚感,中控臺上的SONY娛樂系統(tǒng)為按鍵式,與福特-銳界上觸摸式的不太一樣,旋鈕阻尼細膩,上方按鍵手感一般,不清脆。
高爾夫GTI裝配了原廠的RCD510音響系統(tǒng),做工與按鍵手感方面比福克斯ST要稍微好一些。盡管?怂筍T的中控臺看起來比較華麗,但按鍵頗多而且比較小,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有點凌亂,用戶體驗性方面做得還有點欠缺,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高爾夫GTI的RCD510,清晰簡單上手無難度,這樣就對了。
?怂筍T的6速格特拉克手動變速箱擋桿造型別致,金屬質感的擋把握在手中實在忍不住把玩一番。試了試換擋感覺,原始的機械感非常強烈,行程短,而且?guī)в忻黠@的吸入感,輕輕一推便能滑入下一個擋位,相比大眾的MQ200系列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讓我挑不出什么毛病。相比GTI的6速DSG變速箱,手動擋能更加隨心所欲的宣泄動力,駕駛樂趣更豐富。
手剎與高爾夫GTI一樣都是普通的機械手剎,很合理,位置高度更人性化,手臂放在中央扶手箱上也能很好的操作。一來在日常使用的時候省心省力,二來極限駕駛的情況下拉個手剎做甩尾掉頭什么的很方便。
之前跟福特的工作人員聊了聊,為什么不裝配6速雙離合變速箱,得到的答案是,我們要做與眾不同,相比起競爭對手來說,手動擋是最純粹也是最富有駕駛樂趣的。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這點也是我欣賞福克斯ST的地方。
相關車型:?怂(進口) 2012款 基本型
● 內飾、車廂
棱角分明的中控臺突出了個性,體現(xiàn)了時代感,與老款中庸的造型形成鮮明的對比。車內的銀灰色裝飾板更加沉穩(wěn),與現(xiàn)款活潑的亮銀色配飾大不相同。
方向盤樣式追求科技未來感,這倒符合?怂贯槍δ贻p用戶的目標定位。方向盤上左右兩個多向控制按鈕功能完全一樣,兩只手都能方便操作。后側密密麻麻的按鍵與現(xiàn)款布局相似,它集成了接打電話、音量調節(jié)、語音控制以及定速巡航等功能。
炮筒式儀表盤造型與嘉年華很相似,藍色指針為的是與車內氛圍燈和諧統(tǒng)一。中央彩色液晶屏向蒙迪歐學習,能夠顯示車輛的相關信息。
中控臺上方還裝備有一塊交互信息系統(tǒng)液晶屏,它亦可用于GPS導航,亦可顯示音響及空調設置信息。帶有My Ford Touch系統(tǒng)的車型液晶屏幕更大且支持的功能更多。
中央控制區(qū)也是照搬嘉年華,只是配色上沒有它那么大膽,低調、穩(wěn)重了許多。之前車展上出現(xiàn)的SONY音響僅與My Ford Touch搭配,普通版車型則享受不到此待遇。
雙區(qū)自動空調現(xiàn)款?怂挂才鋫。車內為數不多的鍍鉻裝飾鑲嵌于此,為沉悶的灰黑色裝飾帶了一絲活力。自動泊車按鈕位于中控臺最下側,過于隱蔽,使用上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便。
座椅加熱功能很是實用,但從其安裝位置分析,這塊很容易拆裝的面板很有可能在低配車上省略該配置。
手自一體變速箱帶有運動檔位。而隱藏在擋把左側的手動升降按鈕很容易被人忽略,新GL8也是如此設計,剛上手時需要一段時間去習慣,并且少了上推下拉的換擋感覺。手剎設計較為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