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今天,電動車“自燃”這個話題又上了頭條,這次的事件是發(fā)生在上海的一個小區(qū)地庫,一臺特斯拉電動車在地庫里停車時突然發(fā)生了爆炸,從車子冒煙到發(fā)生爆炸只在短短的4秒鐘之內,本期冷科技,我們就以此為事例,跟大家聊聊電動車自燃的這些事。(截至目前起火原因仍在調查中,我們將會持續(xù)關注)
◆電動車自燃層出不窮
就在此次自燃事件發(fā)生前不久的2019年3月26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廣州某小區(qū)地下停車場,發(fā)生自燃事故,好在停車場消防噴淋設施自行啟動將火勢撲滅。此事一發(fā),導致不少新聞記者不得不將報道文章標題寫成“特斯拉又雙叒叕自燃了”,恐怕再來幾起自燃事件,“叕”字就不夠用了啊。
而在世界各地,特斯拉因各種原因起火爆炸的時間也并不罕見,據autoblog匯總,從2013年至2018年全球特斯拉因各種事故起火的案例已經有十數起,遍布美國、法國、奧地利、中國等多個國家。
僅特斯拉一家的電動車帶有自燃附加屬性嗎?并不是,僅在2018年,市場監(jiān)管總局掌握的輿情信息顯示,已發(fā)生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為40余起,涉及品牌包括威馬、眾泰、力帆、江淮等等。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4月21日上海特斯拉自燃視頻』
無獨有偶,就在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發(fā)生后僅一天,4月22號,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ES8發(fā)生燃燒。好在蔚來員工和當地消防部門迅速將火情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不僅是又一個新能源車企在“電動車自燃群”喊了一句“+1”,也讓消費者對電動車的安全問題又多了一分疑慮。
目前此車庫還在繼續(xù)處理殘局中,此刻我們先來列舉一些在實踐中我們應該了解的知識!
◆核心問題分析:電動車為什么會自燃?
1)電池短路是個重要因素
有了上面這些直觀事例的展現,我們下面來聊聊最核心的問題,為什么電動車會出現自燃。 我們知道,一臺電動車除了電機、電控,電池也是本身一個重中之重的點,作為動力源,很多隱患都與它有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磷酸鐵鋰電池是指用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它的優(yōu)勢很明顯,就是安全性能較高,從化學層面來說,磷酸鐵鋰中的磷酸鐵鋰晶體P-O鍵非常穩(wěn)固,難以分解,因此表現出的化學特性就是在高溫下不會崩塌,也就是不容易燃燒,因此使用的安全性較高。缺點也很明顯,能量密度低,同樣的電動車布置空間,三元鋰電池的續(xù)航里程會比磷酸鐵鋰電池要高,畢竟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要高于磷酸鐵鋰電池,從數值上說,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基本可以達到120Wh/kg(2017年-2018年工信部數據),而三元鋰電已經在140Wh/kg左右(同樣工信部2018年數據),這也是為什么現階段三元鋰電池成為純電乘用車的主流。而對于商用車,動力電池的使用情況正相反,主要是以磷酸鐵鋰為主,主要因為純電動客車往往需要多塊動力電池疊加,而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更高,出現安全事故的幾率較低。
說白了就是,電池的發(fā)展階段和趨勢就是向更高的能力密度走, 要有這個步伐,但過快的話,負面的影響也是相輔相成的,即能力密度越高越激進,不穩(wěn)定性和風險也會隨之增高,所以相關的配套安全設計和解決方案也需要更完善。
從基理上說,電池都有短路風險,小到平時玩的電動車大到今天聊得純電動車,只要使用動力電池從理論上都可能發(fā)生短路,但動力電池從研發(fā)到量產,其實經過了大量的試驗和驗證,同時正規(guī)的純電動車也會從單個電池包到整車都重新進行試驗,因此對于動力電池包,它的安全性還是有一定保證,大家也不需要產生恐慌。
2)電控(BMS)和過充電可能是最大元兇
當然,電池過充電也是造成靜止狀態(tài)下自燃的一個可能因素。因為過充電可能導致電池內壓升高,同時電池內部也會產生大量氣體,因此會有爆炸的隱患。這時我們會問了,BMS(電池管理系統)不是有過充保護嗎?為什么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家要清楚,電控系統的穩(wěn)定性一直是工程師們研發(fā)和測試的重點。
對于電動車來說,如果電池熱失控,絕大部分都是充電過充引起,這就是充電自燃的重要原因。當然對于電動車來說,單靠BMS對電池進行安全控制,風險還是太大,BMS屬于軟件控制,不同廠家的電芯由于型號不同,性能差異性比較大,BMS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因此設計會十分復雜。
由于目前主機廠給供應商的成本壓力,有些廠商會讓供應商取消SSD,這樣全靠BMS控制的風險太大了,當然,爆炸的這臺老款特斯拉目前不確定是否只有BMS來控制過充,目前得到的信息是,車主在此之前剛剛進行了超充,當時的續(xù)航為350km,在回到地庫后并未進行充電。(注:此為車主表述。)
3)外因同樣不容忽視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電動車內部因素,其實外因也是造成電動車燃燒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常見也是破壞性最大的兩類問題就是擠壓和針刺,這兩類問題中,擠壓是最受關注的重點。
針刺說的白話點就是對電池包的某個小的區(qū)域進行擠壓,從原理上跟碰撞近似,產生的后果自然也是發(fā)煙后燃燒。這些問題其實在電池包研發(fā)前期就會考慮,車企也會通過一系列相關的濫用試驗進行測試,除此之外,包括低溫、高溫、耐久性試驗都是出廠前的必要操作,但從之前發(fā)生的事故也表明,在受到嚴重撞擊時電池自燃的案例也時常發(fā)生。
◆純電動車為什么很難撲滅?
為什么很難撲滅,最主要的就是電池燃燒是化學反應,這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火災常識就略有不同了,通常的滅火方式,如用阻燃物遮蓋、撒沙子、干粉或泡沫滅火器,無外乎都可以歸屬為阻隔氧氣滅火方法,但電池包燃燒本不需要氧氣助燃,傳統的隔絕氧氣的方式就很難撲滅這種燃燒,只能對其進行降溫來進行阻燃,并且只有持續(xù)地將電池核心溫度完全降下來,才能有效防止多次復燃,而降溫現階段比較現實的方式就是用大量的水進行覆蓋。
因此,當動力電池技術沒有突破時,現階段只能從阻燃和隔熱材料入手,來確保損失不會擴大,除此之外,目前解決純電動車自燃一個中級辦法就是將其“隔離”,讓其自生自滅,或者是為其提供充足隔離措施,但在電動車實際的急用場景中,這種理想中的隔離是很難實現的,特別是國內的停車環(huán)境,多為車擠車并且附近沒有大空場可以做到隔離。
OK,我們上面所述的都是電動車自燃的相關知識,那么在發(fā)生了事故后,無論是事故車主還是被殃及的對象,都該怎么辦呢?下面我們就通過保險方面的解讀給出答案。
◆特斯拉自燃殃及池魚 各位車主該怎么辦?
相信看過前面的內容,各位已經對事件本身有了個大致了解,至于為何這起事件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除了電動車自燃這個話題外,“殃及池魚”之廣也是比較少見的,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在北京蟹島度假村發(fā)生的多輛電動客車被引燃事件,但反觀今日之事,火災發(fā)生在地庫,且被波及的絕大多數都是私家車,所以這帶來一個后續(xù)問題——各位車主該怎么辦?
1)特斯拉——起火原因是關鍵
作為特斯拉車主來講,事件發(fā)生后肯定會涉及賠償問題,一方面是特斯拉自身損失,一方面是其它車輛損失,咱們先說相對比較常見的車輛自燃車主應該怎么辦。我們都知道有一個附加險叫自燃損失險。
其保險責任重這樣規(guī)定——投保了本保險的機動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因本車電器、線路、供油系統發(fā)生故障及運載貨物自身原因起火燃燒,造成保險車輛的損失,以及被保險人在發(fā)生本保險事故時,為減少保險車輛損失所支出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費用,保險人負責賠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保險賠付的首要條件是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而關于目前尚不確定的電動車在充電中起火的問題,保險條款中并沒有明確說明,也就是說對于自燃后的賠付汽油車與電動車相同——都需要消防部門的鑒定書,即認定車輛起火的根本原因是非人為因素造成的且說明起火原因。
自燃險可用于賠付車輛全部損失、部分損失(維修)以及施救費用。一般賠付金額都是用當前新車價格乘以折舊系數。當然繳納自燃損失險時, 還可以依據客戶需求自定義選擇賠付額度,如一臺售價81.79萬元的特斯拉Model S P100D,在選擇9000余元的車損后,需要支付約1200元購置自燃險,當然你也可以自燃險僅需要1萬的賠付額度,價格自然會降低不少,但就車輛自燃這個問題而言,1萬的額度顯然打不住,所以自燃要上就選擇全額賠付,這樣的小便宜完全沒有必要。
倘若特斯拉車主沒有為車輛繳納自燃損失險,那該怎么辦呢?在自燃事故中,如果車輛在保修期內,因新車質量問題引起的自燃可向廠家申請索賠。需要注意的是賠償具有不重復性特點,也就是說即使廠家能賠、保險公司也能賠,但只能二者擇其一。但是無論哪種賠償,消防部門提供的鑒定書很重要,它將直接決定保險公司與廠家是否能夠進行賠償。
那沒有繳納自燃損失附加險,只有車輛損失險自燃后是否能獲得賠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車輛損失險的責任免除條款中有著明確說明——自燃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火災造成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責賠償。其中對于自燃的定義也有著明確說明——自燃是指因本車電器、線路、供油系統發(fā)生故障或所載貨物自身原因起火燃燒。
2)受到波及的車輛——明確責任!
對于被波及的車輛肯定是受了無妄之災,那該如何申請賠償呢?首先,特斯拉的三者險是可以用于賠付其它車輛損失的。第三者責任險是指被保險人允許的合格駕駛員在使用被保險車輛過程中發(fā)生的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的直接損失,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支付的賠償金額,保險人會按照保險合同中的有關規(guī)定給予賠償。
在本次事故中,車輛在停放期間自燃,引燃其它車輛依舊可以使用第三者責任險進行賠償,不過目前常見的三者險保額為20萬、30萬、50萬、100萬、150萬等,但從現場曝光畫面來看,這點錢無異于杯水車薪。
受損車主在向事故責任方申請索賠問題時,無疑會面臨溝通不暢的情況,對于繳納車損險的受損車輛車主,可以向自家保險公司申請代位追償,即自家保險公司先將車輛維修/報廢賠償款打給車主, 之后保險公司再向火災責任方追償。
此外,有些受損車主也許會自認倒霉,恰巧自己又有自燃險,那是否可以賠償呢?答案顯示不可以,在自燃險責任內容中明確寫到起火原因是自身原因造成,外部烘烤并不屬于自燃險的賠付范疇。
造成事故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從責任角度出發(fā),在后續(xù)賠償上,除了車主、汽車品牌方以外,地庫的消防設施是否完善、合乎規(guī)定也將成為民事訴訟賠償的爭論點之一。就目前情況來看,受損車輛申請代位追償應該是最快速的理賠方案。
◆寫在最后:保證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如果電動車發(fā)生自燃,保護自己是第一要素。其實不管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發(fā)生了自燃都很危險。只不過電動車的自燃更不可控,因此第一時間逃離現場至關重要,同時純電動車在自燃后,我們盡量不要用雙手觸控車內的金屬飾件,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拉開門把,雙手抱頭以翻滾的方式逃離,最終遠離車輛。
特斯拉此次自燃事件能夠引起如此關注,除了品牌樹大招風之外,其波及無辜車輛的數量恐怕也是史無前例了。作為全球電動車的領頭企業(yè),其產品尚不能完全消除自燃隱患,那么消費者對電動車安全的信心將從何處獲得呢?
關于特斯拉爆炸事件,汽車之家將持續(xù)關注。(圖/文 汽車之家 冷曉陽 郭楓 李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