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如今,汽車圈最熱的詞當屬智能汽車,但這個“看起來很美”的東西究竟什么時候才能走進我們的生活之中?對此,不少人都有過質疑和猜測。面對消費者的疑惑和擔憂,不少車企都提出了自己的“智能汽車戰(zhàn)略計劃”,但在戰(zhàn)略布局這件事上長安的步子邁得并不算快。
好在,走的不快并不代表走的不穩(wěn),在8月24日舉辦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yè)博覽會上(下文簡稱智博會),長安終于帶來了名為”北斗天樞“的智能汽車戰(zhàn)略規(guī)劃。同時,它也首次將限定區(qū)域內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首次向公眾開放體驗。那么,這個中國品牌的L4級自動駕駛到底體驗如何?30天后就能預定沒有方向盤的智能汽車究竟是真是假?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長安的”北斗天樞”與L4級自動駕駛。
體驗L4自動駕駛視頻先睹為快
北斗天樞戰(zhàn)略中透露的是長安對未來的深刻思考
對于未來的智能汽車,每個人、每家車企都有不同的想法。但大多數人能達成共識的一個思路就是:未來的智能汽車一定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可以是生活空間,也可以是辦公場景,甚至還可以是一個智能助手。
智能汽車的首要條件就是需要具備自動駕駛的能力,此外還應當具備高度的人工智能以及與互聯(lián)網的深度結合。當然,這一切都應該基于對自然更加親和的新能源車型上。所以,自動化、智能化、網聯(lián)化、電氣化是未來智能汽車的四個重要特征。
此次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長安首先明確了核心戰(zhàn)略思想:從一家傳統(tǒng)的汽車制造商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乍一聽好像這句話有點奇怪,一直以來都是科技公司希望通過“造車”來轉型成為汽車制造商,為什么長安想要“倒行逆施”呢?其實,這其中包含了對未來汽車市場的深刻思考。
此前也有不少車企在出行市場方面有所動作,比如前些日子“合體”的奔馳Car2go和寶馬DriveNow。而像滴滴、Uber這樣的出行服務公司也在謀求與車企的合作,以圖在未來“智能出行”領域繼續(xù)領跑。面對這塊巨大的蛋糕,相信每個與汽車和出行相關的公司都很難抵擋得住誘惑,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車企或是科技公司信誓旦旦的宣布自己要在X年內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
發(fā)布會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在2020年以前,長安將實現(xiàn)旗下車型全面網聯(lián)化,并且建成L3級自動駕駛智能開放平臺。而到2025年的時候,長安要建成L4級自動駕駛智能開放平臺,并且提供與之相匹配的“100%車載功能實現(xiàn)語音控制”。
遺憾的是,官方并沒有針對“解放雙手雙腳”這一關鍵詞進行詳細的解釋。如果按照上文提到的SAE自動駕駛分級來看,特定環(huán)境下解放雙手雙腳基本可以理解為L4級自動駕駛。這就奇怪了,剛剛才說在2025年建成L4級自動駕駛智能開放平臺,轉過頭來又說30天后即可購買,難道長安的發(fā)布會PPT出錯了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去體驗了一下在智博會的戶外場地展示的自動駕駛體驗車,看看能不能在它身上找到一些線索。
值得鼓勵,但仍不算真正意義上的L4
此次長安汽車自動駕駛體驗所使用的車型為長安逸動EV460,這款將在第四季度上市的車型擁有相當不錯的續(xù)航水平,并且外觀也與前代車型有較大變化。關于這輛車我們已經做過了試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跳轉閱讀。
由于這個鯊魚鰭天線的尺寸的確要遠超普通版車型上的那個天線,所以我們認為它和左右兩側的小方塊很有可能包含三種功能:1.擁有GPS功能的衛(wèi)星模塊。2.滿足車輛V2X功能所需的天線模塊。3.為未來5G信號接入做準備的車聯(lián)網模塊。
很多車企在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選擇上往往對“新能源車型“情有獨鐘,但大多數自動駕駛系統(tǒng)(包括計算平臺和傳感器)都有著不小的功耗,這就對電動汽車的續(xù)航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在于現(xiàn)場工作人員溝通之后我們了解到,目前這輛自動駕駛體驗車所采用的自動駕駛芯片是由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地平線提供的。作為長安自動駕駛研發(fā)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地平線所擅長的其實就是硬件軟件一體化帶來的功耗降低,這對于在電動汽車上實現(xiàn)自動駕駛有一定的幫助。
據官方說法,這套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主要是為未來長安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做準備的,有了這套系統(tǒng),車輛才能確認叫車乘客的身份,同時保證出行結束時移動支付的安全。
介紹完硬件配置,我們再來談談試乘體驗。在我們乘坐這輛車繞場一周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行人橫穿馬路、車輛擋路、交通信號燈等幾種不同的道路情況。從識別率上來說,長安這套自動駕駛系統(tǒng)算得上不錯。不僅能夠識別行人和車輛,同時還能分辨出行人與車輛所處的位置究竟是在正前方還是在左右兩側的斜前方。
雖然從識別率和駕駛風格兩方面來看,長安的自動駕駛都有比較不錯的體驗。但需要知道的是,這套系統(tǒng)是在規(guī)定場景下以不高于20km/h的速度進行的自動駕駛。雖然道理上仍然可以說它屬于“低速L4級自動駕駛”,但相比較真正意義上的L4,這個速度決定了它解決不了任何的實際需求,僅能作為功能演示。
編輯總結
從體驗的結果來看,長安所說的“在特定環(huán)境下解放雙手雙腳”很有可能是指此前搭載在全新CS55上穿越無人區(qū)的IACC技術,而不是體驗環(huán)節(jié)這套低速L4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但無論如何,長安的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觸手可及的智能汽車未來。自動駕駛從來都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過像AEB、ADAS、LKA等等一個個單獨的小功能有機結合起來最終實現(xiàn)的一套完整解決方案。所以自動駕駛的研發(fā)一定是按部就班,層層遞進的。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小安”智能語音助手與新能源車型陣容,長安距離真正的智能汽車好像也沒差多遠。只要大方向沒有錯,剩下的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文/攝/視頻 汽車之家 楊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