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入股奔馳母公司,引發(fā)了德國人與瑞典人的擔憂!
再來聊聊本周更為勁爆的大事件——吉利入股戴姆勒集團。2010年吉利全資收購沃爾沃汽車就曾讓中國消費者為之瘋狂,這一陣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再次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人物。這也許會讓很多人驚訝,但理一理這些年吉利的并購案例,了解了解李書福的格局,你或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也在情理之中。
近兩年憑借博越、帝豪等車型,吉利當之無愧是中國市場中最大的贏家之一。盆滿體缽的吉利當然不會隨便亂花錢,精明的李書福投資戴姆勒一方面是看中了戴姆勒的企業(yè)價值,作為汽車的發(fā)明者它有著強大的盈利能力,未來分紅估計不成問題;另外一方面也會讓吉利與戴姆勒在汽車領(lǐng)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吉利與奔馳在汽車領(lǐng)域合作的事現(xiàn)在“八字還沒一撇”,還是所有的可能還很遙遠的,李書,F(xiàn)在也許還沒有心思顧及,因為剛剛完成收購大任后,他引起了德國人和瑞典人的一系列“憂慮”。
吉利入股戴姆勒也引發(fā)了連鎖反應——沃爾沃汽車CEO漢肯•塞繆爾森(H?kan Samuelsson)退出沃爾沃集團董事席。這位老哥此前就一直反對吉利收購戴姆勒的動作,原因很簡單!戴姆勒和沃爾沃都是全球頂級的兩家卡車制造商,吉利腳踏兩只船后,沃爾沃很擔心政府的反壟斷調(diào)查。因此,面對新一輪的沃爾沃集團董事會成員選舉,漢肯表示他退出。
吉利未來如何玩轉(zhuǎn)戴姆勒和沃爾沃兩家世界頂級汽車集團的股票,是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但朋友的朋友可能是最針鋒相對的敵人!雖然戴姆勒最大股東的身份拿到手了,但取得公司的決策權(quán)還是天高地遠,更別說獲取戴姆勒的汽車技術(shù)了,李書福投資的應該是長久的未來。
戴姆勒與北汽越聊越嗨!
去年,戴姆勒與北汽簽署了框架協(xié)議,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chǎn)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未來生產(chǎn)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chǎn)品。如今,雙方又宣布將投資金額上升到119億元!
說到這里很多人肯定想到騰勢,這個多年前戴姆勒與比亞迪傾力打造的新能源品牌去哪了?騰勢很少被人提及了,它雖然品牌定位于比亞迪之上,但似乎正在被逐漸邊緣化。從2012年推出概念車型到今天已有6年時間了,可騰勢目前還是只有一款在售車型,而且對比一下最初量產(chǎn)車型與最新款,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
“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德國人也懂,所以這可能也是戴姆勒依然會以50:50的股比來投資騰勢,未來萬一也能取得巨大成功呢。瞅瞅左右兩個“籃子”,目前戴姆勒在國內(nèi)新能源領(lǐng)域的重心明顯放在了自己家的品牌梅賽德斯-奔馳EQ,即與北汽合資建廠生產(chǎn)的新車品牌。
總結(jié)
新春伊始,汽車圈的大事件頻頻刷屏,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德汽車之間的大合作以及發(fā)酵出的種種化學反應。寶馬與長城合作未來推出國產(chǎn)純電動MINI、吉利入股戴姆勒成其最大股東、北汽與戴姆勒擴大合作等等,這些事件的背后一方面是國內(nèi)“雙積分”政策的有效引導,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中國品牌車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管怎么說,這些事對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應該都是有好處的,未來我們能夠買到種類更多、品質(zhì)更高的新能源汽車了。(文/圖 汽車之家 夏志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