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四驅詳解] 大家好,轉眼間我們的《玩轉四驅》系列選題已經來到第18期,這一期中我們將為大家?guī)?a class="ShuKeyWordLink" target="_blank">林肯品牌的四驅系統介紹。林肯在國內消費者眼中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品牌,現在在國內它的產品并不算豐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林肯MKC(以下簡稱MKC)這款產品在四驅性能上會有怎樣的表現。
● 車型簡介——林肯MKC
今天我們測試用的MKC是林肯旗下一款緊湊型SUV,目前市場上共有四款車型可以選擇,售價區(qū)間為33.98萬元-43.88萬元,它們都配備了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其中2014款 2.0T 四驅尊耀版和2014款 2.0T 四驅尊雅版配備了四驅系統。
● 四驅結構介紹
MKC配備了一套在城市SUV中非常常見的,基于前驅結構的適時四驅系統,使用一組多片離合器做為中央差速機構,后橋差速器為開放式,利用四輪的電子輔助制動實現前后橋左右輪之間的動力分配。通常情況下,在這種四驅結構中,前橋可以獲得50%-100%的動力,而后橋最多分配到50%的動力。
前后軸動力分配測試:
首先對MKC進行難度相對最低的前后軸動力分配測試,測試中我們將滑輪組分別安置在兩個前輪或后輪位置,模擬兩個前輪或后輪失去附著力工況,在確認車輛前/后輪完全進入滑輪組且滑輪完全打開后,逐漸加大油門觀察車輛是否能夠順利脫困。
MKC的四驅系統日常為前驅模式,因此兩個后輪失去附著力的情況對于它來說完全沒問題,而當兩個前輪失去附著力的時候,四驅系統會迅速反應,將動力輸出至后輪,也可以順利通過,沒有任何難度。
交叉軸動力分配測試:
前后軸動力分配測試順利脫困在預料之中,隨后我們加大了難度,將滑輪組分別安置在右前及左后輪,平地模擬交叉軸工況。當MKC進入對角線滑輪組且滑輪完全打開后,我們加大油門,此時右前輪及左后輪同時出現打滑,四驅系統經過短暫反應后判斷右前及左后輪失去抓地力并開始對打滑車輪進行制動,與此同時多片離合器式中央差速器也開始將動力向有附著力的車輪進行轉移。能夠看到在電子系統的輔助下,打滑車輪有被制動的過程,但制動效果并不強,整個過程中,四驅系統對打滑車輪制動力度一般,最后MKC通過了測試。
單輪著地測試:
在交叉軸動力分配測試通過后,我們來到了測試項目最難的環(huán)節(jié)——“單輪著地輪間動力分配測試”。首先將MKC的右前輪、右后輪以及左后輪放置于三個滑輪組之上,左前輪著地具有一定附著力,測試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車輛在進入三個滑輪組后,不管油門的力度大小如何,MKC的三個車輪都是在持續(xù)的空轉,盡管還是可以看到在電子輔助系統的介入下,剎車卡鉗的制動力很小,并不足以幫助MKC在單輪著地輪間動力分配測試中脫困,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對于定位在城市型SUV的MKC而言,這樣的表現符合我們的預期。
優(yōu)點:以多片離合器式中央差速器為核心的四驅系統重量輕、占用空間較小,配合電子輔助系統,應付一些常規(guī)的非鋪裝路面及雨雪天氣還是較為輕松的。
缺點:無四驅模式調節(jié)功能,電子輔助系統對于打滑車輪的制動效果不理想,在極限狀態(tài)下無法幫助車輛脫困。
文章小結:
由于林肯MKC采用的智能適時四驅系統,駕駛者不能對四驅模式進行調節(jié)。和大多數定位于城市SUV的車型一樣,MKC能夠完成交叉軸的測試,但單輪著地的測試中,不管單個前輪還是后輪擁有附著力,即便電子輔助制動系統努力介入,但其輪間限滑不明顯,對打滑車輪的制動效果不理想,使得車輛無法順利脫困。建議您在遇到例如單車輪著地的極限情況時,不要強行嘗試脫困,否則很有可能造成車輛制動系統過熱保護而暫時喪失限滑能力。(圖:汽車之家 苑璐、張郁達;視頻剪輯:姬振嘉;文:張欣)
相關閱讀:
久違的美國風味 測試林肯MKC兩驅/四驅
//m.bjhplwc.com/drive/201411/851906.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