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能源] 上海車展上的維權事件,讓特斯拉成為了汽車圈里“紅到發(fā)黑”的頂流。隨著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不僅特斯拉的各種負面消息頻頻登上熱搜,甚至還有官媒出面點名批評,也引發(fā)了用戶、媒體、車評人們的大討論。談及這一事件時,OPPO前副總裁沈義人表示,這有可能會像當年三星Note7“爆炸門”一樣,成為國產新能源品牌崛起的分水嶺。當我們把焦點轉向上海車展真正的主角——那些亮相的新車們,像極氪001、Mustang Mach-E等車型都能給我們媲美特斯拉的產品力,那么,誰最具備借機超越特斯拉的實力呢?
在電動車領域,特斯拉到底有多厲害?銷量上,2018年至今,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一直在20%上下,也就是說每賣出5輛電動車就有一輛是特斯拉。而在產品方面,特斯拉以出眾的續(xù)航能力、驚人的加速成績、大功率超充以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嘗試,也一直是行業(yè)的標桿。但當時間來到2021年,不僅有多款新車在技術指標上實現(xiàn)了對特斯拉的迎頭趕上,屢屢發(fā)生的事故也讓特斯拉的安全性受到了質疑,而上海車展上的維權事件更是讓這些質疑的聲音得到了集中釋放,對特斯拉的“統(tǒng)治地位”造成了影響,也為其他品牌借機完成崛起制造了機會。
會是國內的傳統(tǒng)車企嗎?
在配置方面,極氪001也頗有誠意,無框車門、LED大燈、全景天幕、抬頭顯示、真皮座椅、熱泵空調系統(tǒng)都是標配,這樣的表現(xiàn),讓28.10萬元的起售價都顯得很有性價比。售價36萬元的頂配車型,還提供空氣懸架、感應式自動門、座椅按摩、品牌音響等配置,在豐富度上表現(xiàn)優(yōu)異。
在越來越被用戶看重的智能化方面,浩瀚架構具備了全場景、全生命周期FOTA的能力,能實現(xiàn)車輛性能、娛樂系統(tǒng)等層面的全面升級。而在自動駕駛功能上,官方曾表示該架構將于2021年在特定道路實現(xiàn)高度自動駕駛,2023年之前在開放道路實現(xiàn)高度自動駕駛,2025年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當然這一規(guī)劃還有賴于國內相關法律的完善。
總的來說,作為挑戰(zhàn)特斯拉的種子選手之一,極氪已經拿出了一款非常有誠意、有熱度的車型,花巨資打造的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和未來的直營網絡,也將為極氪品牌的產品和服務打好基礎。當然目前極氪001距離交付還有一段距離,車輛的駕駛體驗、穩(wěn)定性等方面都有待檢驗,最終能從特斯拉手中搶走多少市場份額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
國內其他傳統(tǒng)車企,也在電動車領域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和發(fā)力點。像極狐品牌,就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在自動駕駛上拿出了備受矚目的新車型——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搶占了這一領域的先機。比亞迪則憑借刀片電池的優(yōu)勢,扛起了安全的大旗,在所有的純電動車上全面搭載刀片電池。歐拉在本屆車展帶來了閃電貓、朋克貓兩款圓潤可愛的產品,繼續(xù)以獨特的設計風格來深耕女性用戶市場……能借機超越特斯拉的會是它們中的某一個嗎?
會是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嗎?
蔚來作為一個新勢力品牌,憑借著ES8、ES6兩款產品的成功,已經讓它的“高端化”形象深入人心。在本屆上海車展上,蔚來品牌的明星車型當屬旗下中大型轎車ET7,出眾的產品力和44.80-52.60萬元的售價,讓它完全不懼與特斯拉Model S展開競爭。
蔚來ET7搭載前后雙驅動電機,系統(tǒng)綜合最大功率為480kW,峰值扭矩為850N·m,0-100km/h加速時間為3.9s。在續(xù)航方面,該車有電池容量為70kWh、100kWh和150kWh的三種電池包可選,其NEDC工況下續(xù)航里程分別超過500km、700km和1000km。
不同于蔚來的“高端化”形象,小鵬汽車最主要的標簽是自動駕駛。最新亮相的小鵬P5配備了13個高清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2個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共32個傳感器及1組高精度定位單元(GNSS+IMU)組成的硬件方案,實現(xiàn)了更高階的XPILOT 3.5自動輔助駕駛能力。
會是開始發(fā)力電動化的海外品牌嗎?
在上海車展上,我們終于看到了海外品牌們在電動化方面的誠意。無論是奔馳、寶馬、奧迪,還是大眾、豐田、通用、福特,電動化的布局已經不再停留于口號上,他們推出的純電動車型也從曾經車展上的點綴升級成了各個展臺的焦點。這些頗具競爭力的新車,勢必要在市場上與特斯拉一較高下,幫助所屬品牌在電動化的時代里奪回往日的榮光。
目前,大眾ID.3等車型已經在歐洲市場向特斯拉發(fā)起了挑戰(zhàn),并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表現(xiàn)。但在中國市場,在售的兩款ID.4車型的銷售情況并不樂觀,空間更大、實用性更強的ID.6或許將是大眾在中國打開銷量的關鍵一步。
在美國市場,特斯拉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于福特的Mustang Mach-E。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報,這款自亮相后就被認為是Model Y主要競爭對手的車型,已經開始在美國市場蠶食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現(xiàn)代、豐田、通用也不甘落后,F(xiàn)代汽車帶來了基于E-GMP平臺的首款車型IONIQ(艾尼氪)5,新車有望在今年進入中國市場。豐田則以一款全新純電SUV豐田bZ4X顯示其電動化決心,預計明年中旬能夠實現(xiàn)全球銷售。通用在Ultium平臺的基礎上推出了凱迪拉克LYRIQ,也有望在2022年上市,而這一平臺還將覆蓋別克、雪佛蘭、HUMMER等通用集團其它品牌車型。
而在在豪華品牌陣營,奔馳、寶馬、奧迪也紛紛帶來了新車型。奔馳以EVA純電動平臺為起點,從頭開始設計一輛電動車,并在上海車展帶來了全新的EQS。奧迪在PPE純電平臺加持下,也拿出了概念車奧迪A6 e-tron concept。寶馬也帶來了純電動中大型SUV寶馬iX,并以全新的內外飾設計,來闡述他們對電動車的理解。
雖然由于轉型電動化的時機較晚、“油改電”車型競爭力不足等原因,海外品牌目前在國內的電動車市場銷量比較慘淡,但這些開始轉身的大象,還是有著充足的資金支持和雄厚的造車經驗,有實力盡快縮短與特斯拉以及中國品牌的差距。而當轉身完成,之后的短兵相接將更加精彩。
全文總結:
而現(xiàn)在,相似的情況或將在特斯拉身上再次上演。雖然有關部門尚未對特斯拉上海車展維權事件給出最終解釋,但無疑會對電動車潛在消費者們的購買決策產生影響。至于會不會有品牌借機完成崛起,甚至是實現(xiàn)對特斯拉的超越,目前還是一個開放式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此前的比亞迪漢EV、小鵬P7,再到本次上海車展上亮相的一眾足以在產品力上媲美特斯拉的產品,電動車之間在續(xù)航、設計、空間、動力等方面的實力差距已經被縮小,可供用戶選擇的產品也變得豐富了起來。那么,你會選擇誰呢?(文/圖 汽車之家 孫一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