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測試表現(xiàn)實屬罕見
四驅:傻瓜式操作簡單實用
我們測試的旅行者搭載了一套適時四驅系統(tǒng),雖然很多人一直覺得旅行者帶有“中鎖”與“后鎖”,但實際上官方稱“中鎖”為智能扭矩管理器,“后鎖”為智能限滑差速鎖,它們都是通過多片離合器結合來實現(xiàn)所謂的鎖止。并且在車內(nèi)并沒有獨立的鎖止開啟按鍵。它與BJ40、坦克300等硬派SUV的機械鎖完全不同。優(yōu)勢很明顯,完全自動無需人為干預,適合新手;當然劣勢也有,就是鎖止強度與持續(xù)性不如傳統(tǒng)機械鎖。
旅行者提供了6+X總計7種駕駛模式,所謂X就是自適應,系統(tǒng)自動感知路況去匹配對應的動力輸出。從我們在不同工況下測得拉力數(shù)值可以看出,X模式與最強的巖石模式在拉力上相差不多,同時無論是哪種模式,在單前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車輛的拉力最小。
滑輪組項目再次印證了我們的拉力測試結論。不過在脫困速度上,巖石模式要明顯比X模式快不少。
四驅分配主要是看車輛在不同工況下的動力分配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四驅系統(tǒng)是不是足夠聰明,該省勁時偷個懶,該用力的時候不含糊。在勻速、緩加速等工況下,車輛主要靠前軸驅動,在低速急加速工況下(低速40km/h勻速行駛,之后急加速),60-80km/h的時速下車輛前后軸動力分配約為50:50,80-120km/h,前后軸動力分配逐漸變?yōu)?0:20,當車速來到140km/h時,動力全部由前軸輸出。在高速急加速工況下(100km/h勻速行駛,之后急加速至154km/h),動力輸出主要由前軸輸出,后軸在部分速度區(qū)間有較少的參與。標準模式的動力分配與X模式相差不大。
油耗表現(xiàn)符合預期
捷途旅行者(參數(shù)|詢價)四驅穿越PRO搭載一臺最大功率254馬力的2.0T發(fā)動機,與之匹配的是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在油耗測試前,我們將駕駛模式調(diào)整為經(jīng)濟模式,空調(diào)23℃自動,并打開節(jié)能模式,歷經(jīng)城市、高速、擁堵以及山路上下坡等路況,測得該車最終油耗為11.42L/100KM。
AEB表現(xiàn)與主流有差距
寫在最后
捷途旅行者到底是一臺什么樣的車呢?高情商一點的說法是個性鮮明,我的同事更是直言:這個年代竟然還有這樣的車?這不就是“老舊燃油車”的典型代表嗎?但它月均銷量表現(xiàn)就好似一記回旋鏢,將臉打得啪啪啪作響。難道說買了這臺車的用戶都是一時興起的沖動消費嗎?其實不然。
無論是外觀、內(nèi)飾、空間的設計還是便捷又具備一定能力的四驅系統(tǒng),無疑不在刻畫著它的定位:輕型硬派SUV。你可能就是需要開著它去三道川露營,去大石頭輕度穿越,去看看茶山的云海,并不是要去好漢坡跟一眾硬派SUV一較高低,也不是要去康恒溝比拼誰的交叉軸姿態(tài)更穩(wěn)定。所以它有什么錯呢?它的優(yōu)勢恰好覆蓋了多數(shù)向往自然人群的high點。
至于獨特的行駛感受,我們認為它可能確實不是為了城市、擁堵而生,似乎更適合廣袤的草原,或者是擁堵少的地區(qū)。當然不得不說,拉胯的麋鹿表現(xiàn)確實需要各位駕駛員謹慎行車。(圖/文 汽車之家 李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