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買跑車的人也不會在乎這點油錢和電費,所以我們還是聊一些跑車用戶和車迷關心的問題吧!比如前途K50(參數|詢價)的車身覆蓋件和車身框架。為了保證輕量化,全車除了前后保險杠和左右側裙這四個易損件之外,其它車身覆蓋件全部采用碳纖維復合材質,總重量僅有46.7公斤。你要知道,即使是超跑,采用碳纖維全覆蓋件的車型也并不多,而作為一臺量產車,前途K50更是為此探索了碳纖維批量生產工藝,實現(xiàn)了高度的自動化生產。在此之前,全球只有寶馬一家可以做到,前途是第二家。
而車身結構采用的是全鋁合金框架,并且同樣有諸多創(chuàng)新。比如,在前艙用型材結構更好地做碰撞力X向的傳遞,同時用鑄件去連接不同型材,在乘員艙利用板材更好地承載駕乘人員的Y向力。科學的結構設計在減重的同時,也為前途K50提供了足夠的扭轉剛度和彎曲剛度,為優(yōu)秀的操控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外觀方面,也許還有一些細節(jié)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這臺跑車竟然配備了電吸門。當然,很多人說如果它能采用蝴蝶門或者剪刀門的開啟方式,感覺會更拉風一些。另外,它的車頂還裝有太陽能板,當室內溫度高于45°C,太陽能車內空氣循環(huán)系統(tǒng)會自動啟動,太陽能板轉化的電量驅動空調系統(tǒng)的鼓風機,通過主動的空氣流動為座艙降溫,提升出入座艙的舒適感,很新穎的設計。
輪胎來自倍耐力P ZERO,前輪寬度235/35 ZR19,后輪265/35 ZR19,這樣的寬度算是在操控和能耗之間最折中的選擇。況且這臺車本身就非常低矮,輪距也足夠寬,所以我并不擔心它的橫向抓地力。剎車來自brembo的對向四活塞卡鉗,LOGO非常低調。
內飾最吸引我的并不是尺寸超大的中控屏幕和儀表盤,而是整體的用料和裝配工藝,碳纖維、真皮、Alcantara這些材質都有被大面積應用。尤其座椅是最令人喜歡的,它采用了一次成型的鋁鎂合金骨架,同時采用真皮/Alcantara拼接材質,不僅美觀,而且包裹性也不錯。此外,它還具備加熱、通風功能,副駕駛靠背左側還有個“紳士按鍵”,讓駕駛員可以為乘客從容調節(jié)座椅。當然了,擋把、屏幕的設計、各個按鍵的質感還沒有達到這個價位應有的水準,關于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經吐槽了,希望廠家日后可以改進。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