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駕駛
■ 寶馬328Li
聊完加速,我們再來回過頭聊一聊這四款車的日常駕駛。坦白講,以上四款車對于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動力都已經(jīng)足夠充沛了。只是有些車輛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油門和變速箱的響應(yīng)會略顯遲鈍,給你制造一種“動力不足”的假象。比如奔馳C 260 L和寶馬328Li,這兩款車都擁有四種駕駛模式選項,其中奔馳還支持自定義設(shè)定。這兩款車在ECO和COMFORT模式下,油門都偏遲緩,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個輕松的駕駛氛圍。而調(diào)至SPORT和SPORT+模式后,兩款車都立刻變了一種性格,其中以寶馬328Li最為明顯。
寶馬應(yīng)該算是率先把駕駛模式選項應(yīng)用到民用車上的少數(shù)廠家之一,而且一直以來,寶馬的駕駛模式選項都做到了真正的“性格分裂”;ㄒ豢钴嚨腻X,卻能享受到不同的駕駛體驗,這是許多人都想要的。以這臺328Li為例,當你從COMFORT切換到SPORT的一瞬間,你會感覺整個世界都變了。油門變得異常靈敏,方向盤也更加沉穩(wěn)了,寶馬的運動基因仿佛被瞬間激發(fā),深入你的每一個毛孔。SPORT+模式下,DSC會有選擇性的關(guān)閉一部分,讓駕駛員擁有更多控制車輛的權(quán)利,也更加富有樂趣。當然,你還可以通過長按DSC OFF來徹底關(guān)閉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然后找一片空地,盡情地享受后驅(qū)車漂移的魅力。
■ 奔馳C 260 L
奔馳C 260 L的風格和寶馬328Li類似,只是在SPORT模式下沒有那么激進,畢竟奔馳和寶馬的造車理念不同。即使再運動,那也是建立在舒適的駕乘基礎(chǔ)上的,奔馳的骨子里依然保持著那股沉穩(wěn)的風格。和其它三款車不同的是,奔馳C 260 L采用的是懷擋。為了提升駕駛樂趣,讓駕駛員享有自主換擋的權(quán)利,奔馳則會為懷擋車型無條件附加一對換擋撥片。只可惜撥片也只是個形式,電子系統(tǒng)還是會對換擋時機進行干預(yù),無法做到絕對的“手動”。
■ 凱迪拉克ATS-L 28T
凱迪拉克ATS-L 28T和英菲尼迪Q50L 2.0T理論上都只有兩種駕駛模式——舒適(或標準)和運動。盡管ATS-L 28T還有個防滑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雪地模式,但平時基本用不到。如果從駕駛模式選擇的數(shù)量上來看,凱迪拉克ATS-L 28T和英菲尼迪Q50L 2.0T已經(jīng)輸了。不過論駕駛感受的話,這兩款車都有著各自的殺手锏,能夠成功俘獲一部分個性年輕人。
先來看凱迪拉克ATS-L 28T,它可是個極端分子。別忘了,這款車誕生的目標就是要在操控性上干掉寶馬3系,其它都是次要的。正是因為這樣的造車理念,使ATS-L 28T無論在哪種模式下,其實都只有一種性格,那就是運動!即使在舒適模式下,MRC主動電磁感應(yīng)減振器也會處于很硬的狀態(tài),整個底盤感覺非常完整,戰(zhàn)斗氣息濃重。而運動模式其實與舒適模式的差別并不大,只是變速箱會延遲升擋時機,讓發(fā)動機盡可能地一直保持在巔峰狀態(tài)。
■ 英菲尼迪Q50L 2.0T
相比凱迪拉克ATS-L 28T出色的底盤懸架,英菲尼迪Q50L 2.0T的殺手锏則是DAS線控轉(zhuǎn)向系統(tǒng)。簡單來說,這套系統(tǒng)在正常情況下是通過ECU信號來控制轉(zhuǎn)向角度和力度的,而機械轉(zhuǎn)向柱只充當備用的角色。在運動模式下,這套系統(tǒng)的轉(zhuǎn)向力度非常重,而且響應(yīng)非?。即使選擇標準模式,轉(zhuǎn)向力度還是要比一般車重一些。如果長時間在蜿蜒的山區(qū)高速路上行駛,那么胳膊則很容易疲勞,這一點我在去往八達嶺機場的路上深有體會。
這臺英菲尼迪Q50L 2.0T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帶有ASC主動聲音控制系統(tǒng),它可以通過車內(nèi)的BOSE音響來模擬發(fā)動機聲浪,從而更好的渲染出運動的駕駛氛圍。也就是說,在標準和運動模式下,Q50L在深踩油門時所發(fā)出的聲浪是有差別的,運動模式的排氣聲更好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