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減振懸掛系統(tǒng)使新TT在賽道上的表現(xiàn)出色』
如過在實際的公路駕駛中2.0TFSI和3.2quattro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在某些路段還能比那些大排量的家伙們表現(xiàn)更敏捷,畢竟比它們輕150公斤呢。而在賽道上表現(xiàn)出的差別就很明顯了,3.2升的排量加上奧迪的quattro系統(tǒng),操控表現(xiàn)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整體給人的感覺還是偏“舒適性”,但這個舒適性并不是指懸掛軟,新TT在賽道上懸掛的表現(xiàn)非常的好,行程短、支撐力出色、也足夠動感;為什么說它偏舒適性呢?
『雖然為quattro的型號但在彎中還是會產生明顯的轉向不足』
主要是它的駕駛感覺和普通的轎車差別并不明顯,可以用轎跑車來形容;方向盤的轉向很輕路感并不是很豐富,但是異常靈活、指向明確;2.0TFSI的手動版離合器的行程很長、結合點也很靠后,典型的大眾車的風格。這樣的校調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熱愛駕駛的人會抱怨不夠動感,但是卻能贏得更多普通用戶的認可。
畢竟作為一款入門級的時尚跑車,新TT的操控特性更加穩(wěn)定,沒有那么活躍的尾部,對于一般駕駛者來說,不會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在彎道中轉向不足的趨勢更明顯,而又能清晰地感受到電子設備的介入;這種趨勢被來自后輪的驅動力所抑制。畢竟容易駕馭、輕松駕駛才能獲得更多普通用戶的喜愛,并且新奧迪TT已經足夠快了。
● 出色的入門級跑車
奧迪新TT做工方面保持了奧迪一貫優(yōu)秀的品質,與老款相比外形更加漂亮、前衛(wèi),而操控性的提升也非常明顯,后懸掛的改進使尾部的穩(wěn)定性更加出色。
3.2quattro的車型動力強勁,所配備的電磁減震系統(tǒng)在舒適性和運動性之間得到了很好的平衡;而2.0TFSI車型的發(fā)動機技術先進,不僅動力出色而且非常省油,但是還是在舒適性上做了些妥協(xié)?梢哉f兩款車型各有優(yōu)勢,駕駛它你可以很輕松,完全可以當普通轎跑對待,非常容易上手。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駕駛樂趣那還是選裝電磁減震系統(tǒng)吧。
● 車身框架結構、電磁減振系統(tǒng)簡介
在試駕新款TT前,奧迪毫不吝嗇的向我們播放了車身設計和懸掛設計工程師的講解錄像,同時并請來了外觀設計的負責人來作專門的講解。而作為《汽車之家》評測團隊的我還是對技術方面更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車身框架結構(Audi Space Frame)
新奧迪TT采用了ASF車身概念設計中首次使用的鋁合金與高強度鋼混合的制造技術。鋁合金材料占到了全車重量的69%。鋼制部件主要安裝在底盤后部,其次車門和行李廂蓋也是鋼制的。這些設計保證了車身前后重量的均勻分布,從而提高車輛的操控性。ASF技術采用沖壓鋁材和硬模鑄鋁制造車身支承結構,采用鋁合金輻板連接各結構。
電磁減振系統(tǒng)
奧迪電磁減振系統(tǒng)是一種可選裝的配置。它的使用可以說解決了長期以來在舒適性和運動性之間的矛盾。作為一種連續(xù)的自適應系統(tǒng),它能在幾毫秒內調整阻尼特性使其更加適應路面情況和駕駛員的習慣。
而減震器內采用的不是普通油,而是一種稱作電磁液的特殊液體,它是由合成碳氫化合物以及3至10微米大小的磁性顆粒組成。一旦控制單元發(fā)出脈沖信號,線圈內便會產生電壓,從而形成一個磁場,并改變粒子的排列方式。這些粒子馬上會按垂直于壓力的方向排列,阻礙油在活塞通道內流動的效果,從而提高組尼系數。
與傳統(tǒng)的減震器相比,在舒適模式下,減震器油較黏稠,吸震效果較顯著。這種模式適合普通道路行駛。而在運動模式下,減震器會直率地傳遞道路表面的狀況。這兩種模式會帶給駕者截然不同的感受。(文/攝影 汽車之家 于哲)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