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出了原子彈,還要有能投擲原子彈的載具,這就是著名的B-29轟炸機。B-29由波音公司研制,1942年首飛,1943年裝備部隊,是當時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性能最優(yōu)秀的轟炸機。
這種轟炸機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密封增壓座艙,使得它可以在上萬米高空飛行,躲避地面防空炮火的攻擊,大大提升了生存性和作戰(zhàn)效能。正因為如此B-29采用了標志性的壓力容器造型的機身,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受力更加均勻,但增加了生產難度。
由于波音公司自己的產能有限,B-29采用分包的形式生產,克萊斯勒公司主要負責機身頭部,一共生產了568個機頭,559套機翼前緣裝置和4752套發(fā)動機整流罩。B-29的總產量為2513架,也就是說超過五分之一的B-29使用了克萊斯勒造的機頭,而這其中就包括向廣島投擲原子彈的伊諾拉·蓋伊號。
1945年8月6日凌晨1點47分,搭載世界上第一顆實戰(zhàn)核武器“小男孩”的B-29轟炸機伊諾拉·蓋伊號從太平洋上的提尼安島起飛,前往2500公里外的廣島。
早上8點13分,轟炸機以10000米高度飛入廣島上空,甚至沒有觸發(fā)防空警報。8點15分,小男孩在廣島市中心投下。
炸彈飛行了43秒,在地面上空大約580米的半空爆炸,炸彈中一共裝載了50公斤(也有說60公斤)鈾-235,但其中只有1公斤鈾真正參與了鏈式反應(可見槍式原理原子彈的效能之低),然而僅僅這一公斤鈾,就達到了1.5萬噸到2萬噸TNT炸藥的威力。
在地面上,方圓一公里內變成火海,兩公里內建筑嚴重破壞,廣島幾乎被夷為平地。小男孩一共導致至少8萬人直接死亡,爆炸中心很多人因高溫而氣化,消失得無影無蹤。
除此之外,爆炸之后得幾個月里還有20萬人因為受傷和輻射而死亡,據不完全統(tǒng)計受害者可能高達100萬人。
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筑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原子彈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二戰(zhàn)盡早結束。而無論是原子彈本身,還是投擲原子彈的飛機,都有克萊斯勒的關系。知道了這些奇怪的知識,有沒有重新認識這家美國汽車品牌?(文/圖 汽車之家 羅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