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難修復的汽車——奔馳600
上世紀中葉,奔馳品牌在超豪華車領域的實力并不強大,各國政要以及一些商界名流大多將美國、英國品牌豪華汽車作為自己的座駕,如凱迪拉克、勞斯萊斯等 。為了與之形成抗衡,奔馳決定開發(fā)一款超豪華轎車,于是便有了奔馳600系列。奔馳600共有四款車型,分別為標軸的四門Saloon,長軸的四門Pullman,六門Pullman和Landaulet。
和當時其他品牌的豪華車不同,奔馳600的座椅、車窗等并非電動控制的,當然也不是手動,它具備一套比電路要高級很多的液壓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有著150bar的壓力,為幾乎全車的自動部件提供動力,如座椅移動、車窗升降、天窗開閉、后備廂蓋開閉等等。因此國外很多經(jīng)典車玩家將這臺車稱為世界上最難修復的車。不過也正因為這套液壓系統(tǒng)的故障率高,制造維修成本非常昂貴,奔馳后來的豪華車也便沒再使用過。
另外,奔馳600還搭載了一套可調(diào)節(jié)的空氣懸架,用以對抗當時雪鐵龍的那套不可一世的氣液聯(lián)動懸架。這套懸架技術(shù)如今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奔馳品牌的車身主動控制系統(tǒng)(Active Body Control)。龐大的車身加上眾多的液壓驅(qū)動設備使得奔馳600標軸版都達到了近三噸的車重 ,可當時奔馳旗下最大的發(fā)動機也只有V6 3.0L。于是一款最大功率224kw的V8 6.3L發(fā)動機被研發(fā)了出來,不過其中能作用到驅(qū)動輪上的只有186kw,其余部分需要為那套液壓系統(tǒng)提供能量。
1963至1981年,奔馳600在這18年間總共生產(chǎn)了2677臺,基本上都賣到了名人、富商、政要以及皇室手中,1965年中國也從西德進口了兩輛4門Pullman,其中一輛配給時任外交部部長的陳毅同志作為專車。值得一提的是陳毅同志的那輛4門Pullman版本退役后停放在上海汽車廠的庫房里,1993年被上汽大眾的一位工程師購回德國,并于1998年重新登記上牌。2014年這輛車在德國斯圖加特博物館進行拍賣,以17.25萬歐元的價格成交。
最長壽的Type 2——大眾T2
說到大眾T2先要說說它的“爸爸”——大眾T1。1946年,一位名叫Ben Pon的大眾荷蘭經(jīng)銷商向大眾公司提議生產(chǎn)一種全新車型,并奉上了自己的手繪圖。該提議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并于1949年開始生產(chǎn),同年11月,第一輛大眾T1下線。而當初Ben Pon手繪的這張草圖也一直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一件對于大眾品牌有重大意義的老物件。
1967年大眾T2誕生,取代了T1。外觀方面T2較T1的變化并不大,不過50年代初汽車界有一個新發(fā)明——弧形風擋玻璃,因此大眾T2外觀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革新就是前風擋由原來分隔式的兩塊平面玻璃改為了整體式弧形玻璃。發(fā)動機方面,T2換裝了一款全新的四缸1.6L水平對置風冷發(fā)動機,最大功率50馬力。之后又陸續(xù)推出了1.7L、1.8L以及2.0L的發(fā)動機,整車的技術(shù)也越來越先進:電噴、自動擋、四驅(qū)等。2003年第一代甲殼蟲停產(chǎn)以后,大眾T2就成了大眾旗下最后一款風冷發(fā)動機車型了。不過到了2005年底,巴西車型也變?yōu)樗,風冷就此落幕。
由于其用途廣泛、售價低廉、可靠性高,大眾T2在南美國家非常受歡迎,因此雖然1979年就在歐美市場停產(chǎn)了,但在巴西卻一直生產(chǎn)到2013年末,成為整個車系里最長壽的一款。2013年,巴西引入了更高級別的安全法規(guī),生產(chǎn)了46年的T2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一年大眾巴西工廠推出了最后一批,限量600臺的“Last Edition(最終版)”T2,并制作了短片“The Kombi's Last Wishes”用以紀念這個傳奇車型。
結(jié)語:
篇幅有限,除了以上列出來的4款車以外,上世紀60年代還誕生了許多許多重磅車型,如中置后驅(qū)超跑的引領者蘭博基尼Miura,代表日本頂尖造車技術(shù)的豐田2000GT,美國市場上的神車雪佛蘭Chevelle,以及后來成為漂移神器的Nissan Silvia等等,總之60年代絕對是汽車史上的一個黃金年代,我們懷念它。好了,下面就請大家開動腦筋,來猜一猜今天的四款車里哪一個會登上我們“818”晚會的舞臺吧。ㄎ 汽車之家 郭松/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