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
一覺醒來,窗外的陽江沒有了昨日的太多陰霾,海邊美景也盡收眼底,但云層依然很低,空氣有些悶熱,如果這時去吃吃冷飲,真實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在早起后,我們一行準備前往南海一號博物館進行參觀。
“南海一號”是一艘中國南宋初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而失事沉沒于中國廣東省陽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整艘商船長30.4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桿)高約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近800噸。它于1987年最初被發(fā)現(xiàn),但因技術及資金問題而延遲研究。2011年4月底,古沉船“南海一號”完成第二次試發(fā)掘,為其整體發(fā)掘奠定了基礎。
專家從船頭位置推測,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qū)或中東地區(qū)進行海外貿(mào)易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船體的木質(zhì)仍堅硬如新。這艘沉船的出現(xiàn)對我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zhì)文物長久保存的科學規(guī)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標本。
南海一號博物館同是也一個發(fā)掘現(xiàn)場,造型奇特“水晶宮”的博物館,其實當時也是為了方便打撈后存放該船而建造。館內(nèi)陳列了考古發(fā)掘出來宋代文物,具有很強的考古價值。而尚存的十大疑問,還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的調(diào)查。如果您有興趣,可以點擊下面的圖片查看大圖。
我們比較關注的是該沉船為什么從宋代沉沒卻一直沒有腐蝕。而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其中一個原因是采用了松木來造船,抗腐蝕性強;另一個原因就是淤泥使得船艙處在一個厭氧的狀態(tài),避免船體和船內(nèi)物資的氧化。
從南海一號博物館出來是一片海灘,而編輯非常喜歡大海,這樣的一片沙灘一定不會錯過。但這里的沙子質(zhì)量不是很好,這里還是推薦大家去更好的不遠處的大角灣銀灘吧。
而在參觀完博物館之后,我們在吃過了午飯后,結束了陽江之行。最后和大家介紹下陽江的特產(chǎn),豆豉是這里的特產(chǎn),如果您愛好做菜,可以買回一些,許多做烤魚的都是用這里的豆豉;另一個就是海鮮了,螃蟹、鮮蝦都很不錯。而在離開陽江后,我們下一站要前往深圳,然后過關前往香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