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型PK] 吉利,中國第一個民營造車企業(yè),受到當時資金和政策的限制,吉利汽車的起步極其困難,為了研究技術他們拆了老總李書福的奔馳車,從1998年第一款懸掛吉利車標的車型下線至今,已經走過了17年,如今的吉利已經不再是那個舉步維艱的小型民營企業(yè)。
如今的吉利:
吉利從一家小規(guī)模的民營制造廠,十幾年的發(fā)展,在海外進行了優(yōu)良資產的收購,比如2009年以4740萬澳元收購澳大利亞的自動變速箱公司DSI,這對日后自主研發(fā)變速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又成功收購了沃爾沃,并且在國內建立了工廠,這一切都說明一個問題:吉利確實在大跨步的前進。下面,我們不妨通過幾款有代表性的產品,梳理一下吉利汽車產品的變化過程。
新老金剛對比:
遙想2006年,工薪階層老百姓能買得起的車確實不是太多,吉利建廠之初就力爭為老百姓造車,造國民車,所以起初將競爭對手瞄準了天津一汽夏利,幾年后隨著產品線的豐富金剛也就面世了。我們找來了新老兩代金剛,不過老款并不是最老一代車型,但與第一代車型相比基本沒有變化,所以它完全可以代表老金剛的設計和制造水平。
從車身造型設計來看,新老金剛在整體的線條上沒有什么區(qū)別,新款車型更多的是將吉利家族式的元素,以及將當前比較流行的設計手法融入了進去。所呈現(xiàn)出的效果自然是更加精致,檔次感的提升也頗為明顯。
中國品牌起步時基本上都在走“模仿”的套路,而且受到技術限制,車身的沖壓工藝有限,所以我們不難看到,較早的產品車身線條都非常簡單。同期,其零部件供應商的工藝也并不是很先進,所以車身上很多塑料零件或者裝飾件的整體造型也非常簡單。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各種工藝的提升,我們看到新金剛的前包圍、大燈的細膩程度都是有較為明顯的變化的。
坐進車內,僅從設計上就能看出極為明顯的代差。老金剛的中控臺,準確的說應該是儀表盤的造型借鑒了老款豐田威馳,中置的儀表盤多少還是要駕駛員更多的適應。從設計感來看老金剛基本上都是直線條,造型非常簡單粗獷,用料和顏色的搭配也沒那么講究,新金剛的內飾完全與老金剛脫開干系,全新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很顯檔次,而且做工也有著明顯的提升。
中控鎖和遙控器在之前的確是一項值得宣傳的配置,不過如今的金剛已經配備了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功能,低價以及高配是目前中國品牌產品的一張王牌。
制造吉利豪情的初期,中國品牌在技術上毫無積累,尤其發(fā)動機方面,只能從外資企業(yè)采購,那時小排量發(fā)動機最為普及的莫過于“豐田8A”,在夏利上經歷了10年的考驗,吉利也著手采購這款發(fā)動機,但外資方提出加價銷售的條件,此時吉利就已經意識到了自主發(fā)動機產權的重要性。金剛上的發(fā)動機為吉利自主研發(fā),老款為拉線式節(jié)氣門,新款為電子節(jié)氣門,并帶有雙可變氣門正時,從駕駛感受來說老款的拉線式節(jié)氣門更為直接,二者都屬于非常易于上手的那種。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