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由于工作的關系,這些年我在世界各地拜訪了不少汽車設計領域的大咖設計師,他們有的或豪情奔放,有的或靦腆內(nèi)斂,許多時候從他們的作品中,就能發(fā)現(xiàn)一些性格特征的表現(xiàn)。不過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在問到他們欣賞的汽車品牌造型時,不論是來自歐洲、美洲還是亞洲的設計師,或多或少都會提到一個品牌:馬自達。似乎在每一個設計師的眼中,馬自達的產(chǎn)品在設計層面都是一個好看的典范。
因此對于馬自達的設計手法,我一直都心中存有一絲疑慮。因為不論是從產(chǎn)品線規(guī)模、銷量等各個方面,馬自達在世界上任何一個主流市場上都不能稱之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品牌,那么為何它會給設計師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呢?這一期的旁觀者,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看看馬自達的中流砥柱車型:阿特茲(參數(shù)|詢價)。
旁觀者是誰?
近兩年,車企的新車宣傳攻勢中,設計都成為了重要一環(huán),大家都喜歡用一系列故事闡述設計靈感!斑@里像什么,那里來自獨特的中國元素”的故事我們屢見不鮮。其實上,這大多數(shù)只是滿足媒體傳播的需求。真正的開發(fā)過程中,設計師考量的因素比這深入的多。
因此,我們找到了專業(yè)的第三方設計公司——意柯那(ICONA),通過專業(yè)設計師的視角,解讀那些頗具話題點的新車。今后這個叫做“旁觀者”的系列選題中,您將見到這些第三方設計師對市面上值得一聊的車型進行分析,這些行內(nèi)人的看法、切入點與觀點犀利且客觀、真實。
往期回顧:
如果你擔心車企自家的設計師會王婆賣瓜,偏袒自己的作品,那么不妨聽聽來自第三方中立的評價,為此我們特地聯(lián)系了意柯那上海設計中心的中外設計師們。
你可不要小看這家第三方設計公司,與賓尼法利納一樣它承接了很多我們所熟知的車型設計工作,但出于商業(yè)上的保密條款,我們不在此做詳細介紹。
- 十五年前的今天:推出即爆款
不管與日系三強中的天籟、凱美瑞或雅閣的哪一款相比,馬自達阿特茲在如今的中國市場都不能算作是熱銷車,再加上歐洲車企的圍剿,在中型車市場上阿特茲的受歡迎程度,幾乎無法排進前十。然而十五年前的情況,可并非如此。
一年后,馬自達6在長春開始國產(chǎn),進一步拉低了價格,給當時剛剛開始的中國私家車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憑借著動感的外觀、不輸同級別車型的動力與配置,讓中國消費者認識了馬自達,并且也讓這個初進中國市場的日本品牌站穩(wěn)了腳跟。
在第一代馬自達6的生命周期中,共在中國市場賣出了超過77萬臺,以那時中國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和能力,這個數(shù)字足以說明那時的馬自達6在中國是成功的。甚至足以與那時的本田雅閣、日產(chǎn)藍鳥相提并論。
第二代馬自達6直到2009年才開始在一汽馬自達國產(chǎn),并且此時第一代馬自達6依舊在生產(chǎn)。為了不讓名字混淆,第二代車型在國內(nèi)以馬自達睿翼的名字上市銷售,新老車型開始了一段并線銷售的時光。
或許是由于第一代車型依舊在產(chǎn)、第二代車型更名的緣故,從數(shù)據(jù)上看國產(chǎn)的馬自達睿翼市場表現(xiàn)并不如馬自達6的表現(xiàn)那么好,再加上中型車市場的競爭對手們越來越多,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也逐漸下探,睿翼也就沒能復制第一代車型的成功。直到2017年,國產(chǎn)的馬自達6和馬自達睿翼才停產(chǎn),告別歷史舞臺。
但是直到2014年,國產(chǎn)版本的它才姍姍來遲。并且由于當時前兩代車型(馬自達6和馬自達睿翼)都還在量產(chǎn)階段,因此一汽馬自達將它在日本市場的名字翻譯成中文,稱作馬自達阿特茲。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