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前兩天,家里長輩經過40多期搖號后終于“中簽”。同那個年齡段的大叔、大伯一樣,他們心中理想車型的內飾也是那種偏向成熟穩(wěn)重的類型。不過,卻在究竟該選擇桃木還是大理石質感裝飾條上犯了愁。于是,我咨詢了專業(yè)人士,得到了“說白了他們都是樹脂,也就是塑料”的答案,這令他們大跌眼鏡。
■ 用什么誰說了算?
提及汽車設計,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外觀、內飾的造型設計。實際上,在每一部量產車背后,還有一些默默無聞的設計師,他們嘔心瀝血、經過千百次篩選、驗證后的成果您或許至今都不曾注意。沒錯,他們就是內飾材質與色彩設計師。
>>>不知道哈利·厄爾是誰?不妨點這里<<<
僅僅是擁有優(yōu)秀的創(chuàng)意還不夠,想讓這些創(chuàng)意“落地”還需一個能將其變?yōu)楝F(xiàn)實的人,這就是供應商。他們知道如何平衡創(chuàng)意與成本,能夠通過新技術的運用幫助設計師將腦中的設想變?yōu)橄M者最終能夠購買的產品。
■ 內飾里的高級感都是假的?
汽車誕生早期,其車廂還保留著當年馬車時代的風采,不過當時的消費者便有了希望這個新生事物更加豪華的需求。歷經一個多世紀的變遷,消費者們的審美受到所處時代、經濟、藝術的發(fā)展而不斷改變,但是對汽車內飾高級感的需求并沒消失。這也是一代代的設計師孜孜不倦、煞費苦心的在幾平方米空間內不斷摸索的終極目標。
如今,更多先進的生產工藝可以令更很多低價材料(如塑料)達到之前昂貴材料(如木材、金屬和皮革)的視覺效果,因此在很多重視經濟性和成本控制的低端車型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非常養(yǎng)眼的內飾設計,但材質很可能和你想象的并不一樣。當然,在某些對成本和售價并不敏感的超豪華車型上,木材依然是木材,金屬仍舊是金屬,皮革也還是皮革。
■ 摸起來軟是誰的功勞?
長久以來,我們判斷一部車內飾是否高級的另一個標準便是摸起來是否軟,甚至于我們會將內飾柔軟部位多少以及觸感如何變成標準進行評判。那么,營造柔軟效果的功臣是誰呢?
復雜的制造、加工流程以及材料成本令搪塑工藝在售價相對低廉的車型上出現(xiàn)較少,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供應商們也在進行著不斷地努力。最近,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制造方法,其表面基材背后已經具有一層發(fā)泡材料,無需在中空部分進行填充,這樣一方面滿足了人們對于材料柔軟度的需求,同時也能平衡成本。
■ 內飾材質還與安全有關?
對于汽車內飾而言,造型、實用性、觸感等均是消費者衡量其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除此以外,安全性同樣不容忽視。在內飾的設計、制造中,同樣隱藏著關乎乘車人安全的細節(jié)。
全文總結:
同人類制造的眾多事物類似,汽車也是由千百個零件組裝而成。作為平時與消費者接觸最多的內飾,其造型正向著更富設計感的趨勢前進,如何滿足設計感與功能性成為了設計師們新的課題。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逐步增強,可回收材質、低污染材質同樣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些數平米空間中的軟質材料與硬質裝飾條都凝結了無數工程師的心血。(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