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 兩年的時間里,已經記不清我們這是第幾次見邵景峰了,在編輯部內部,這個名字也會經常被人提及,除了必要的選題制作溝通外,有關他的討論更多的還是聚焦在他為大眾做本土化設計的經歷,事實上,在2011年加入榮威設計團隊后,他也會有意無意的強調下此前的工作履歷,的確,合資公司的運營方式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汽車人才,而邵景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想想上汽集團與大眾的30年合作背景,現(xiàn)在也該到收獲的時候了。趕在榮威品牌全新家族化設計語言發(fā)布之前,我們與他又有了一次碰面。
在此前的接觸過程中,邵景峰就曾提到過他們正在進行的秘密計劃,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無意間說起的只言片語居然承載著的是榮威在未來幾年內甚至奠定品牌基調的一套家族化設計語言,上汽集團內部把這個項目稱之為醒獅計劃,通過對榮威品牌的完整梳理,奠定品牌設計語言,從而喚醒這頭沉睡的雄獅。
一個有著9年歷史的新品牌(9年前,收購羅孚品牌失敗后啟動的B計劃就意味這條品牌建設之路要從零開始),在傳統(tǒng)觀念上來看,將設計語言沉淀至品牌還為時尚早。而作為一個品牌層面的設計師,這樣的工作既緊張又興奮。
無跡可尋的設計思路在外行看來將為設計師提供更廣闊的發(fā)揮空間,更容易激發(fā)設計靈感,能夠將個人的情感充分賦予每一道線條、每一個形面,然而,這就像一個人站在空曠的夢境之中所感受的到那種無助和迷失,顯然,這種廣闊的空間帶來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壓抑。讓人感到興奮的是,能夠親手建立一套完成的品牌設計語言是每一位汽車設計師心中最大的報復,這樣的契機可遇不可求。
品牌底蘊、對市場認知以及整個汽車開發(fā)流程的把控讓很多新興廠商都遲遲不敢確立品牌層面的造型語言,所以,你才會在市場上看到很多被人冠以山寨之名的車型產品,這種缺少獨立、清晰的設計方向的行為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對汽車設計的不自信,而為了產品銷量和生存采取的一種急功近利的方式。
● 全新品牌設計語言從何而來
擺在邵景峰身后的VISION-R概念車起源于2012年,歷時3年的打磨,他和他的團隊拿出了這樣一輛有著較高完成度的概念車,通過設計來為榮威品牌強調著全新的篇章即將拉開帷幕。那么,新的篇章又是如何“憑空想象”的呢?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轎跑形態(tài)的Vision-R概念車并不會對應榮威未來的具體車型,也就是說,在榮威未來的產品架構中,仍舊聚焦于傳統(tǒng)的轎車和SUV以及相關級別的細分車型,而未來落地的產品造型將會脫胎于Vision-R概念車所闡述的理念以及核心價值。在這其中,中央進氣格柵的造型則是家族臉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與傳統(tǒng)的車頭形態(tài)完全不同,Vision-R概念車的中央進氣格柵與車燈之間建立了豐富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也有一些廠商拿出了類似的設計,但大多衍生自 “開眼角”的設計手法,通過打通本因獨立的個體區(qū)域,制造出一定的視覺延展性。
● 徹底摒棄原先的設計元素了嗎?
站在遠處看,你會以為Vision-R概念車的格柵與豐田一樣同屬過量設計,這樣的判斷似乎沒錯但又不準確,這兩個品牌都希望能夠通過“一反常態(tài)”的設計盡快擺脫人們對品牌既有的認知,不準確的是,在這樣的過量設計中蘊藏了大量的細節(jié)。
盡管格柵的尺寸更大,幾乎達到一體式格柵的尺寸級別(Vision-R概念車的中央進氣格柵仍舊是上下分體樣式),但倒梯形的斷面結構依稀間能夠找出一絲現(xiàn)售車型的影子。例如,榮威360、550乃至950車型都在使用倒梯形的格柵,從這幾款車的開發(fā)時間推算,倒梯形的理念在邵景峰未加入榮威設計團隊之前就已經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全新的格柵輪廓還是保留了一些原先品牌的設計思路。
另外有意思的一個推論也想跟大家做個分享,有關前瞻性設計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話題,一輛車的開發(fā)周期短則2、3年,長則7、8年,設計師是如何對流行趨勢進行預判的,或者說究竟是誰在引導流行趨勢的發(fā)展。拿服裝來說,國際上的一些服裝秀以及大牌設計師的作品被視為流行界的燈塔,無論是創(chuàng)新還是輪回,“開創(chuàng)者”的行業(yè)影響力是關鍵。在汽車行業(yè)中同樣如此,品牌的價值就是引導的力量,換言之,盡管一個設計不被外界看好,但品牌的影響力就足以掀起波瀾而引來追隨者,隨即,便可能形成趨勢。
這讓有著大眾品牌車型設計工作經歷的邵景峰在對設計動向的撲捉上就有了敏感的嗅覺,雖然我沒有跟邵景峰核實過這個事,但從設計理念的周期來看,現(xiàn)在已經推出市場的大眾CC、Passat車型又或者是為中國市場設計的上海大眾凌渡車型都開始使用了貫穿式前臉設計,榮威品牌的設計語言在格柵造型的前瞻設計上,或許是受到了來自大眾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邵景峰在上海大眾期間不乏有前往德國總部的機會,而在來到榮威設計團隊后的一年(2012年),Vison-R概念車開始立項,從一套設計方案的時間節(jié)點預估,在此之前,大眾的貫穿式前臉造型已經出現(xiàn)在大眾集團的造型評審間里或者已經初具前瞻性的形態(tài)。這讓榮威設計團隊堅定了現(xiàn)在的格柵設計思路。
● 與現(xiàn)有的格柵樣式有何不同?
遠觀看到的是線條呈現(xiàn)的整體輪廓,走近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所見輪廓之下蘊藏的豐富細節(jié),設計靈感的汲取,無形之間是來自傳統(tǒng)中國建筑的熏陶,并將這種極致的洗練充分融合到造型之中,希望讓這種不帶多余裝飾的簡約設計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而在國際上,簡約也是一種被公認的美的展現(xiàn)。
被納入榮威品牌家族化設計體系的展翼格柵有著不簡單的細節(jié),這樣的視覺效果也絕不僅僅是一個簡約便能概括,精湛是我對格柵的第二個感受,之所以稱之為精湛是因為工程部門在為實現(xiàn)這樣的設計所作出的巨大讓步,經?次覀冎谱鞯脑O計文章的朋友都很清楚在汽車設計中,除了設計團隊外還有一個負責可行性分析的工程部門,在某種程度上,工程部門有著一個設計的一票否決權。
格柵與車燈不僅融為一體而且還在有意的尋找聯(lián)系,其中最讓工程部門頭疼的是格柵與車燈LED光帶的銜接,做到這點需要精度非常高的工藝把控,實現(xiàn)后,這種元素之間的秩序感會給人一種高品質的感官享受,它將是榮威品牌最具識別特征的一個設計元素。而讓我十分期待的是未來量產車型中此處的處理方式,邵景峰一再強調,該特征會被盡力保留。的確,相比Vision-R概念車的車頭樣式,現(xiàn)在看到的那些貫穿式前臉只是一種淺嘗輒止的形態(tài)。
● 追求黃金比例與韻律的車側
韻律和洗煉的碰撞組成了一個有著很強秩序感的前臉造型,類似的理念在車側則有著不一樣的詮釋,轎跑定位的概念車也有理由把這種理念盡可能的做到極致,榮威的設計團隊希望在車側通過黃金比例的設定實現(xiàn)西方之美,同時,與東方的韻律相結合,進而打造出一幅符合中國人審美的國際化設計。
腰線是車側非常重要的一個曲面特征,不僅能改變車窗和車體的比例關系,它的重要性就好比人的脊背一樣,是精氣神的一種體現(xiàn),此前,在腰線的設計上更多的受到了來自工程化的限制,設計師能夠決定的只有腰線的位置,至于腰線的形態(tài)幾乎沒有話語權,更別提想借此打造什么光影的效果了,在工程團隊看來,那就是一條加強筋!
隨著車輛制造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沖壓及材料方面,開始允許更大的沖壓角度出現(xiàn)在板材表面,于是,設計師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賦以實踐,而像Vision-R概念車這種很鋒利并帶有倒角的腰線開始出現(xiàn)在一些量產車上,那么,就會有一個問題,其他廠商都在把這種腰線做量產了,榮威還處于概念階段,是不是就意味著落后于行業(yè)發(fā)展了?
與一味追求工程的極限不同,邵景峰需要讓大家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究竟需要一條什么樣的腰線。在中國文化中從不缺乏對線條的追求,最為傳統(tǒng)的要數(shù)書法,藏鋒、顯鋒的筆觸不正是一個很好的啟發(fā)嗎?
藏鋒渾厚敦實的特性與希望強調動感的車型狀態(tài)似乎并不相符,那么,顯鋒呢?新銳凌厲!用這樣的筆觸進行勾勒,一氣呵成,同時,又做到了洗煉。車側注重的是比例的摸索,將形面語言注入品牌之中。
● 內切式車尾
車尾造型是整車最具運動感的設計,榮威設計團隊將這樣的設計稱之為“內切燕尾”,一般情況下,車尾與從車頂延續(xù)而來的線條都在追求一種自然的過渡,快背式的設計曾被視為是極致追求下誕生的產物,而Vision-R概念車在此基礎之上做了更夸張的處理,車尾與C柱融為一體,反向延伸的線條使得整車的視覺重心被向后拉拽,這樣的手法讓人不由的感嘆線條的魔力和魅力。
事實上,整個車尾的樣子還是保持了與車頭造型同樣的神韻,雖然沒有格柵詮釋的那種對工藝要求的精致感,但貫通式的飾條在連接兩側尾燈后所展開的視覺空間為本就平淡的車尾填充了幾分韻律和活力。
● 摒棄了行業(yè)普遍的環(huán)抱式設計
對開式車門打開的瞬間,一種不真實的通透感撲面而來,無B柱結構、透明車頂、貫穿整個儀表臺的顯示屏、懸浮的中控臺、纖薄且有些骨感的座椅等等,或許是來自各方的過于衛(wèi)前的理念湊到了一起才會讓人有了一種不確定性,而木制的地板又幾乎確定了這種不確定性,就好像是一葉扁舟漂浮在平靜的海平面上,這正是我們心中經常泛起的那個畫面。
的確,在場的每個人都清楚, Vision-R概念車的外觀在未來量產的可行性并不能等同于內飾的狀態(tài),哪怕是在未來的5年時間里(本來我預估的是10年,但想到汽車行業(yè)總有一個顛覆的力量在涌動,5年,相信傳統(tǒng)的汽車在技術和形態(tài)上都會有個明顯變化),相信眼前的一幕也很難得到量產應用。
當然了,一個品牌現(xiàn)如今到了要確立設計語言的時候,設計團隊也不會拿出一個沒有可行性的前瞻方案。除了工程上難以解決的問題外(大面積的顯示屏給成本和整車安全性帶來的影響、徹底放棄物理按鍵等等),像儀表臺輪廓、不同區(qū)域的材質以及色彩的搭配對于現(xiàn)階段已經處于尾聲的新量產車項目(預計明年亮相)則有著很直接的指導意義,既然如此,我們還是來看看吧。
內飾強調的依舊是舒展的設計,這與現(xiàn)在大家普遍使用的環(huán)抱式設計有所不同,橫向平直的線條在視覺上擴大了對空間的感受,而簡單的幾道線條并不單調,略顯跳躍的線條恰到好處的對不同區(qū)域進行劃分,與此同時,附有層次感的儀表臺在視覺上同樣欺騙了車內乘員的眼睛,看上去,你并不會感受到整個儀表臺的厚度所帶來的臃腫感,你們看到了,榮威設計團隊還是在圍繞簡練在做文章。
當然,科技感所塑造出的智能感也是不能忽視的,這也正是未來的榮威車型內飾的調性,空間通透、氣氛溫馨且充滿科技感。
編輯總結:
在中國品牌廠商開始梳理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品牌價值時都會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么才是屬于中國的設計。將所謂的中國元素拼湊在一起?還是將像京劇臉譜這種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形態(tài)變相移植到車上?又或者是聽取一些來自市場調研的聲音?無論如何,汽車是一個舶來品,在缺少對自己文化理解和設計積淀的情況下,僅憑技巧層面的設計很難做出一款真正屬于中國的設計。
在談到中國設計的問題上,邵景峰似乎有著永遠也表達不完的觀點,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回歸,在回歸的過程中始終尊重中國式審美,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之下將中國設計推向國際,第一夫人在國際上刮起的中國風就恰到好處的預示著這一發(fā)展趨勢,隨行出訪時身著中國高端品牌服飾、手拿中國品牌手機,這都是在國際上宣揚中國設計。現(xiàn)在,正是中國汽車品牌發(fā)展獨立設計語言的最好時機,榮威Vision-R概念車就是他們在中國市場乃至國際汽車行業(yè)的一聲吶喊。(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相關鏈接:
突破傳統(tǒng)中國元素 揭秘榮威品牌設計
//m.bjhplwc.com/tech/201307/563717.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