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腦電波控制汽車?蒙誰呢?在昨天之前,我跟你的態(tài)度一樣,但現在我認可這種技術的存在和可行性了,因為就在長城徐水工廠內,我切身的過了一把用腦電波控制車輛的癮!大家都閃開!
在長城徐水工廠內部的試車場上,以哈弗H9為腦電波控制技術的工程車不停的做著前進、制動、后退、制動、再前進的演示動作,盡管僅僅是簡單的幾個動作,但在長城的工程師看來,這項技術在往后的自動駕駛領域或許能夠得到應用。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想看看這究竟是一輛什么樣的車。
● 如何用腦電波控制車輛?
與我們此前見過的工程樣車不同,這輛哈弗H9的車內并沒有擺設過于復雜的電子設備,僅僅是通過中央扶手箱區(qū)域將兩塊電路板接在了整車的CANBUS總線上,micro USB接口(與大多數手機充電接口一樣)用于為電路板供電和與電腦的數據傳輸。出于慣性思維,我們總是希望通過注意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來找到問題的突破口,但這次似乎并沒有那么復雜,因為,始終坐在副駕駛席的工程師才是實現腦電波控車的關鍵,而他頭上的腦電波傳感器則剛好說明了一切。
工程師為我講述了腦電波控車的方法,他的大致邏輯并不復雜,我們將行駛和制動兩個動作分開說,工程師兩個動作分別對應兩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或是想法,行駛對應“緊張”,而制動則對應著“平靜”、“放空”。換句話說,當工程師內心緊張時,從傳感器識別的腦電波信號就會傳遞至腦電波控車的控制單元,隨即,該控制單元向動力系統(tǒng)發(fā)送信號,使車輛移動。如果此時,工程師內心平靜了下來,那么,車輛就會制動并停車。
● 上手有難度嗎?
在我提出親自體驗的需求時,其他技術人員都持拒絕的態(tài)度,原因是要想實現腦電波控制汽車,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可以,像我這種對此完全沒有概念的體驗者不太可能像工程師那樣做到收放自如。至于有些人口中的安全問題在試車場上并不存在,畢竟駕駛員側還會坐上一位工程師負責在車輛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時人工介入。
-- 腦電波是如何被采集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我被允許體驗這項看上去有點玄的技術。接下來就是對我進行的簡短培訓,按照工程師的方法,在他向我發(fā)出行駛指令時,我盡量讓自己興奮,而發(fā)出制動口令時,我則要讓自己平靜下來?赡苁沁@兩天睡眠不足的緣故,我的注意力很難做到工程師所要求的那樣,因此,在前期系統(tǒng)校準、“體檢”階段都沒能達到控制車輛的要求。
好在,經過短暫的調整,找到了“放空”和“興奮”的方法,放空其實很簡單,只要發(fā)呆就行,興奮這個狀態(tài)在平常很容易實現,但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下還是得靠“腦補”,按照工程師的引導,我試著想象著在車輛啟動后的興奮勁,我一開始就琢磨,車輛啟動沒什么可讓我興奮或者緊張的啊,我甚至都想到了開快車、車輛失控、激烈駕駛這些場景,想到這些,電腦的腦電波識別圖像還真有了反應,嘗試了幾次之后,逐漸變得容易了起來。
不過,工程師還是不能準許我進入下一階段的體驗,原因在于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兩種狀態(tài)的切換。這著實讓我有點著急,沒想到這一急,工程師看著電腦的圖像反饋說到“剛才的狀態(tài)挺好,保持”。
-- 找到捷徑
回想自己急躁的表現,原來,在急躁的時候呼吸節(jié)奏會變化,而從人的感官以及我的狀態(tài)來看,如果能通過呼吸節(jié)奏的變化找到與或行駛或制動所對應信號間的關系,這可要比控制內心容易得多。于是,我就看著電腦屏幕中的圖像變換自己的呼吸節(jié)奏。發(fā)現在我憋氣的時候,圖像的狀態(tài)與工程師提出的“興奮”、“緊張”感是一致的,而當我吐出氣時,圖像又能夠迅速達到“平靜”、“放空”的狀態(tài),這樣就好辦了。
工程師對我的控車效率感到有些意外,在得知我的方法后,他們并不認可,這其中包含兩方面,一、不認為改變呼吸節(jié)奏可以控制腦電波的變化,二、就算我的方式實現了對車輛的控制,也完全不符合他們的開發(fā)本意;蛟S是巧合,但不管怎樣,通過控制呼吸節(jié)奏控制了車輛是事實,關鍵在于第二條,究竟人在想到讓車輛行駛或停下時究竟要有什么樣的內心活動進而產生什么特性的腦電波,這本是很難約束的。無論我想的是不是行駛、制動,只要我能產生類似的腦電波就能夠被系統(tǒng)所識別,換言之,就算主觀上我想的行駛,但腦電波的形態(tài)與系統(tǒng)中存儲的不匹配,也無法實施指令。
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了腦電波控制汽車技術的概念,腦電波的確可以被傳感器識別并傳送到系統(tǒng)中,這點毋庸置疑,然而,在開發(fā)過程中,工程師將人的內心情緒以數據的方式與車輛的動作進行綁定,而作為世上思想最為復雜的動物,單一的或者少量的數據積累很難準確識別駕駛員的意圖。而我的體驗則剛好能夠說明這一點,我真很想讓車開起來,只不過“心不誠”。
● 能轉彎嗎?
能,這個測試車就能實現,但就要要求體驗者具備另外兩種不同腦電波的內心活動,以此控制方向盤的旋轉方向。
● 應用方向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內,這項技術應用于汽車的可能性很小,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fā)展,在車內環(huán)境中對駕駛員的腦電波進行識別并加入疲勞監(jiān)測或者主動安全技術中倒不是沒有可能,當然,還是數據的問題,龐大的數據積累以及高效的數據計算能力是確保這個技術可靠的根本,不知道未來將在汽車上得到普及的云技術能否解決。
● 現在長城在自動駕駛技術有什么成果
編輯總結:
如今的長城總是想著擺脫此前人們印象中那個“樸實、本分”的形象,時刻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醒著我們,長城所在做的轉型大業(yè),無論是投資幾十億元的研發(fā)中心,還是堪稱國內標桿的徐水工廠,的確,長城在產品開發(fā)和制造上的成績有目共睹。除了產品外,在推出技術的策略上也變得激進,此舉可以理解,品質更高的產品受品牌價值所限,難以具備他們心目中的溢價能力,而技術推廣則是一種塑造品牌的方式,像我們這篇文章提到的腦電波控制車輛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在整個汽車行業(yè)都是領先的或并未公開的技術,對于長城來說,也僅停留在概念層面,不管怎樣,還是做到了自己腦電波來控制一輛汽車,這種體驗很奇妙,現在我可以靜靜了。(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相關鏈接:
從皮卡到SUV 中國品牌幕后變遷長城篇
//m.bjhplwc.com/tech/201507/875973.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