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車養(yǎng)車] 在上兩期的文章中,我們分別測試了加裝車輛密封條及四門/發(fā)動機艙/前翼子板隔音的工作,(四門隔音文章點擊這里)實際感受是作用并不明顯,那么今天我們將測試的是車輛隔音市場中號稱效果最好、也是價格最高的全車隔音,看看其是否真的像商家所稱的那樣物有所值呢?(目前市場上的全車隔音均包含了四門隔音及發(fā)動機艙蓋隔音)
● 隔音過程
在上一次的隔音工作中,我們對前翼子板、四門和前機艙蓋進行了隔音,提升的效果并不明顯,數(shù)據(jù)上只減少了1分貝,主觀上感覺變化并不是很明顯。(四門隔音文章鏈接)
本次隔音的部位為車內(nèi)地板、后備廂底板、后輪拱、后翼子板、后備廂蓋。隔音材料及方法和第一次隔音過程一樣,先要拆除座椅和地毯,再粘貼止震板、發(fā)泡棉和隔音棉,價格為3000元左右。據(jù)商家介紹,全車隔音總共會為車輛增重35公斤,不過您也別擔心,我們做過類似測試,增重對于油耗的影響微乎其微。(負重對油耗影響文章鏈接)
● 數(shù)據(jù)測試結果
測試地點和之前兩次一樣,為京承高速機場北線路段,路況很好,極少有坑洼、接縫的路段,最重要的是,這條道路內(nèi)車流較少,所以并不會影響到測試的準確性。
隔音前后噪音數(shù)據(jù)對比(單位:分貝) | |||
噪音/車速 | 60km/h | 80km/h | 120km/h |
原廠狀態(tài) | 63.3 | 65.5 | 69.2 |
四門隔音后 | 62.3 | 64.5 | 68.4 |
全車隔音后 | 60.4 | 61.7 | 65.0 |
減小幅度 | 2.9 | 3.8 | 4.2 |
從數(shù)據(jù)上看,全車隔音后較原廠噪音數(shù)據(jù)在60km/h、80km/h和120km/h分別減小了2.9、3.9和4.2分貝,還是有一定提升的。較四門隔音之后,分別降低了1.9、2.8和3.4分貝。
● 主觀感受
作為銳志的車主,在主駕駛室位置上我的感受是有了一定效果的提升,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明顯,高速行駛時的噪音有所減小,低速時感覺車內(nèi)密封性較隔音前有很大的提升,但噪音方面則沒什么明顯變化,與我理想中在看著愛車被貼了這么多層隔音材料后的改善有些差距。后排乘客位置較前排位置上感受就稍微明顯一些,噪音由高頻的嗡嗡聲變?yōu)楦拥牡统,但依舊感覺在高速時很吵。
音響方面的提升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在高音量播放歌曲時共振明顯減少,音質有很大的提升,音樂的人聲層次感更加明顯,低音也更加渾厚。
這輛銳志已經(jīng)行駛了4年6萬多公里,在未做隔音前,底盤在過減速帶、坑洼路段時有松垮、松散的感覺,做完隔音后,從車輛底盤傳來的共振變小,所以有種底盤的整體性變強了的感覺。另外,很多網(wǎng)友關心的是否有有異味的情況也無需擔心,在本次個隔音中沒有一絲異味產(chǎn)生。不過市場上充斥著很多劣質產(chǎn)品,建議用戶在體驗之前先聞聞商家所用的材料及膠水。
● 對后期加裝隔音材料的看法
影響車輛的噪音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來自于車身震動、發(fā)動機噪音、路面噪音、輪胎噪音、風噪、車身空腔(空洞)和空氣對流后產(chǎn)生的等,而且還與車身結構設計、玻璃厚度、底盤及材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尤其是汽車行駛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噪音,有低頻、中頻和高頻之分,所以僅靠現(xiàn)在這種“止震板+發(fā)泡棉+白棉”的做法,是不可能使車內(nèi)整體噪音提升一個檔次的。
● 總結:
在經(jīng)歷全車隔音之前,我曾在心里做了無數(shù)次的心理斗爭,因為我知道在做隔音時一定會將車輛拆的“稀里嘩啦”,不過好在隔音后那些許的提升慰藉了我脆弱的心靈。對于在保的新車,編輯并不建議您做全車隔音,因為在車況最好的時候,貿(mào)然的做如此“大手術”,由于安裝工藝的缺失反而可能會導致各類異響的產(chǎn)生。而對于一些過保、年頭較長的老車,由于各部件的框量、間隙增大,所以噪音較新車時會大不少,這樣的大動干戈才會使效果更加明顯。
最后一段話總結上文,全車隔音對于降低車內(nèi)噪音來說效果是有的,但絕不會讓你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相對于一般家用車而言,部分低檔次車型原車簡配了很多隔音材料,裝配后會有明顯提升),至于值與不值?就要看您口袋里的銀子是否富裕了。(文/圖 汽車之家 吳羽。
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養(yǎng)車之家”平臺上也有隔音的團購優(yōu)惠活動,里面有幾種套餐,這里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文章最下方的二維碼或直接點擊二維碼查看(目前僅支持北京)。
更多閱讀:
1000元1分貝!測試四門/機艙蓋隔音效果
//m.bjhplwc.com/use/201508/877643.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