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雷軍押上了自己所有的人生榮譽,只為最后一戰(zhàn)!
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據小米集團發(fā)布的公告顯示,小米擬成立一家全資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由雷軍親自帶隊。
在隨后小米“生生不息”春季新品發(fā)布會上,雷軍又重點強調了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的決心,并稱這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項目,愿意為此壓上人生中所有的成績和榮譽。同時,雷軍在發(fā)布會上還透露了幾點重要信息:
1、歷時3個月,小米已經成功打造出一款米粉想要的、被小米智能化產品加持的房車。
2、小米造車的優(yōu)勢主要有:不差錢,2020年底現金流儲備1080億人民幣,雷軍直言虧得起;有全球前三的手機業(yè)務;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態(tài)體系;有超過1萬多名的工程師團隊,今年還將預計增加5000人。
3、小米決定造車前的經歷:從1月25日開始調研汽車行業(yè),歷時75天,進行了85場業(yè)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yè)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2次正式的董事會。
4、小米造車的形式:決定以全資子公司模式自己干,因為只有自己干,才能將手機和生態(tài)鏈全部拉通,才能夠給米粉提供更完整的生態(tài)體驗。
最后,雷軍表示,小米造車的初心,是用高品質的智能電動汽車,讓全球用戶享受無所不在的智能生活。未來,小米將從個人設備,到智能家庭、智能辦公,再到智能出行,為米粉全方位全場景的提供智能生活,未來也希望每一條公路上都有搭載全套小米智能產品的小米汽車在馳騁。
小米造車的邏輯
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宣布造車的科技公司,也肯定不會是最后一家。但比起百度、華為、騰訊、阿里等企業(yè),小米在汽車圈并沒有核心競爭優(yōu)勢,甚至在過去幾年顯得默默無聞。那為什么小米現在要官宣造車?
用雷軍的話來說,小米造車,是為了滿足米粉的愿望。但廣汽研究中心主任郭繼舜則認為,目前整個以手機為終端的消費電子增長趨勢放緩,對于像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來說,需要新的增長點。
同時,手機傳感器并不多,所能夠收集到的數據有限,而汽車作為大型電子產品,所能夠獲取到的數據是海量級,未來勢必會成為信息的入口。
在過去十一年中,小米從智能手機、到智能語音,再到AIoT(萬物智聯),逐漸構建起了自己強大的物聯網生態(tài)體系。早在2018年,雷軍就宣布小米IoT平臺超越谷歌和蘋果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平臺。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以4330萬臺的出貨量和11.2%的市場份額排在全球第三位。同年11月5日小米開發(fā)者大會上,小米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表示,小米手機用戶覆蓋230個國家和地區(qū),AIoT設備用戶覆蓋223個國家和地區(qū),小愛音箱用戶覆蓋180個國家和地區(qū)。
隨著新四化的發(fā)展,汽車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行業(yè)內對于未來智能汽車的期待,就是一個大型的移動智能終端。因此,汽車也將是萬物互聯的一端。對于小米這種以物聯網生態(tài)鏈為核心競爭力之一的企業(yè)而言,汽車自然也是其物聯網生態(tài)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此次發(fā)布會結束后,崔寶秋在朋友圈寫道:“我一直認為車是移動的家,車也是大號手機,所以我堅信小米如果要為用戶提供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生活,車載這個場景一定繞不過!
透過雷軍和崔寶秋的話,我們不難看出,小米造車,仍然是將汽車作為自己物聯網生態(tài)中重要的一個智能移動終端,目的就是為了打通用戶智能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小米物聯網更加深入到用戶生活中。
至于為什么必須自己造車,就像前文雷軍所說,只有自己造,才能夠真正的打通手機和全生態(tài)鏈,才能給用戶更完整的生態(tài)體驗。
小米汽車怎么造?
雖然小米官宣了造車,但怎么造,雷軍并未多言。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小米前期的100億元,將主要集中用于軟件研發(fā)上。畢竟,對于小米來說,打造一款基于安卓系統(tǒng),能夠通過智能語音實現車與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tǒng)并不是很難。
至于汽車硬件產品,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汽車之家表示,小米優(yōu)先走代工模式比較好。而就在前幾天,路透社爆出小米將與長城汽車合作生產新能源車。
隨后長城表示不予置評,小米相關負責人徐潔云則在微博上表示完全是假新聞。當初關于造車否認三連,不知道現在與長城的合作,是否也只是暫不宜發(fā)布?
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是以極致的性價比聞名。2018年,雷軍就表示小米的整體硬件業(yè)務綜合凈利率永遠不會超過5%,其營收主要依靠互聯網服務業(yè)務。
也正是因此,此前有很多關于小米造車的傳聞,很多消費者也在期待著具有極致性價比的小米汽車。雖然小米有著眾多米粉的支持,有著充足的現金流和數萬名的研發(fā)團隊,但其造車真的很容易嗎?
大眾問問CEO張人杰表示,小米有強大的C端用戶基礎,還有IoT生態(tài)鏈,比大多數新勢力造車更具有競爭力。
朱華榮則表示,有機會,有難度,其優(yōu)勢在于領導人資源、客戶經營理念、生態(tài)資源,以及融資能力。
郭繼舜認為,小米的優(yōu)勢在于具有行業(yè)號召力,其工程團隊能夠進行軟件遷移。其次,小米是行業(yè)價格屠夫,主打性價比,對于產業(yè)鏈和供應鏈的把控也很有優(yōu)勢。
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兼CEO沈暉則認為小米的用戶運營方面的水平非常高,并且已經成功了好多次。
『雷軍為米粉打造的房車內飾』
但是,面對科技巨頭入場造車,造車新勢力之一理想的創(chuàng)始人李想曾回應稱:“我非常敬仰也非常歡迎這些科技企業(yè)進入這個行業(yè),不過,時間對我們和幾家新勢力是更有利的。當新進入的科技企業(yè)埋頭從0到1階段的時候,我們理想汽車已經進入到從1到10的高速增長階段!
一汽董事長徐留平針對小米宣布造車事情對汽車之家說道,小米造車現如今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
郭繼舜也同樣表示,小米需要增加懂汽車行業(yè)的人才。并且,雖說小米物聯網生態(tài)具有強大的競爭優(yōu)勢,但汽車畢竟是一個特殊的產品,車規(guī)級與生態(tài)鏈并不一樣,不能夠原生搬移。
雷軍在發(fā)布會上說,小米十一年,深刻體驗到了制造業(yè)的不易,硬件研發(fā)的不容易,并且,想要做到軟硬件結合,難度更是在十倍以上。智能手機領域尚且如此,比智能手機更復雜百倍、千倍的智能汽車,小米真的能夠造好嗎?
對此,雷軍表示,對于做一款好車,小米還是有一定的自信,雖然是新兵,但有學習能力,有優(yōu)秀的工程師,只要投入足夠長的時間,小米汽車一定會成功。
寫在最后
其實,早期科技公司布局汽車行業(yè),更多的是將自身定位為供應商的角色,比如華為,其一直宣稱自己是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過去,汽車行業(yè)是相對封閉的行業(yè),現在已經開始接納各種跨界技術、前瞻技術。面對智能化,有些傳統(tǒng)車企反應雖然慢了一拍,但覺醒之后也在不斷加強自身對核心技術和資源的掌控力。
在此背景下,科技公司想要成為像博世一樣的存在,并不容易,其中所涉及到的眾多核心數據,科技公司也并不能夠輕易拿到;诖耍袠I(yè)內人士對汽車之家表示,以百度為首的科技公司,其實是經過了一次思路的轉變,即從供應商轉變?yōu)樽约涸燔嚒?/p>
現如今,小米也已經官宣造車,那么說好了三年不造車的華為,還能坐得住嗎?(文/汽車之家 白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